共 9条 绿色节能
报告

数字技术赋能碳中和案例汇编(2022)

发布日期:2023-09-04

聚焦国家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组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数字技术赋能碳中和案例,经过社会征集、座谈论证、初期筛选、专家评议等环节,历时4个月时间,最终在百余个案例中遴选出20个典型案例,形成《数字技术赋能碳中和案例汇编(2022)》案例集,以期为国家及地方政府推动形成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新格局提供有力借鉴。案例遴选聚焦数字技术赋能园区/城市碳中和、数字技术赋能重点行业碳中和、数字科技企业碳中和、绿色节能科技创新四个方向,综合考虑案例技术能力、应用场景、应用成效等方面,选取成果已落地并具备代表性的案例,助力加快推进国家“3060”双碳战略实施。

关键词:
数字技术赋能碳中和案例汇编(2022)
477次浏览
案例

数字技术赋能碳中和案例汇编(2022年)

发布日期:2023-07-05

聚焦国家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依托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组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数字技术赋能碳中和案例,经过社会征集、座谈论证、初期筛选、专家评议等环节,历时4个月时间,最终在百余个案例中遴选出20个典型案例,形成《数字技术赋能碳中和案例汇编(2022年)》案例集,以期为国家及地方政府推动形成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新格局提供有力借鉴。 从本次征集的应用案例来看,主要呈现四个特点,一是以园区/城市为主体,在运行、基础设施、治理、服务等方面实现融合应用,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赋能降碳。二是以能源、钢铁、石化、航天、建筑、交通运输等传统行业为主体,在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实现数字技术赋能降碳。三是以数字技术提供方为主体,在数据中心、基站建设、生产经营、新能源建设等方面的绿色化转型。四是绿色节能科技创新,在耗能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显著节能。 总体来说,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技术标准、应用场景、配套机制都需要一个长期的完善过程,双碳项目的投资模式、运营机制和商业模式仍有较大探索空间。但是,在政府和产业界对于双碳技术与应用高度重视下,相信双碳建设每年会迈上一个新台阶,创新实践会越来越精彩,案例汇编将见证我国双碳发展砥砺探索前行的历程。

关键词:
462次浏览
案例

分布式架构蓝光及光磁电一体化智能存储应用技术

发布日期:2024-06-19

该技术采用分布式架构,实现光磁电一体化存储。融合磁、光、电等介质性能优势,兼具电、磁存储高性能和光存储长寿命、绿色节能等特点。

380次浏览
成果

以绿色智能为特征的新时代房地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与应用

发布日期:2022-07-26

国网山西电力结合房产资源管理实践和存在问题,提出强化管理创新、大云物移智、绿色节能等新技术在房产资源管控中的应用等关键举措,以及应用智能技术提升公司房产资源管控水平的实施路径。国网山西电力运用改革的方法,推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强化贯穿设计、建造、运营、拆除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建筑节能减排,助力发展绿色智能建筑,实现公司生产运营场所绿色低碳、智慧高效,当好“碳中和、碳达峰”先行者,助推公司向能源互联网企业转型,为公司“一体四翼”发展布局实施和战略落地提供坚强保障。坚持绿色新发展理念,充分应用大数据、5G、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北斗定位等新技术,建成具有安全、绿色、高效、便利的智能楼宇。在节能方面,推进现有建筑节能改造和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提升建筑保温隔热性能,对楼宇照明、空调、动力等用电数据以及用水量、冷量、热量等数据进行监控,在充分满足建筑物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推广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建筑“产能”能力,充分利用清洁能源解决用能需求。

164次浏览
PPT

以数字电网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日期:2023-08-17

数字电网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运营、服务业务的关键载体,当前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面临着新型资源挖掘、多种形式资源优化互动、绿色节能发展等诸多挑战,而数字电网突破了传统工业和产业的边界,能够有效促进能源和数字产业全要素、全链条的深度连接和优化融合。本报告提出了数字电网的发展思路,介绍了南方电网数字电网建设整体架构和探索实践,最后对数字电网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164次浏览
成果

降低500kV回隆变电站建筑物的空调能耗

发布日期:2017-03-20

本项目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的质量意识,解决问题的信心,分析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和QC小组知识的掌握都有很大提高,为下一步处理新的问题,更好地从事变电站绿色节能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次课题研究,QC小组每个成员都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专业优势和职务优势,分工协作,既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又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PDCA循环给了我们科学的指导,提高了大家运用QC方法解决问题的信心,并且在运用QC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优化了大家的常规设计方案。下一步打算:下一阶段,我们变电站绿色节能QC小组将继续致力于对变电站建筑节能的深入研究与探讨,与工程经验丰富的各大设计院同行开展广泛沟通与交流,吸取他们的优秀工程经验,在保证建筑舒适实用性的条件下,不断优化变电站节能设计,提高能源利用率,努力实现建设3C绿色变电站的目标。

成果

高密度相变储能设备

发布日期:2021-04-20

电力系统的负荷总是变动的,为了碾平电力系统的高峰,缓和电力供需矛盾,提高电网负荷率和设备利用率,填平低谷,促进用户的计划用电和节约用电,峰谷电价制度应运而生。电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性行业,如何在未来保障电力能源的可靠和可持续供应,同时降 低能源产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其路径无疑是清晰而明确的,即从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同步开展工作,在发电环节通过提高能源生产效率、加快实现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有效替代,降低发电总能源消耗量:在消费侧,.通过引导用户合理用电,-方面削减不合理用电需求,降低能源消费总量:另一方面促进负荷曲线平衡,助力发电领域能耗的降低。储能的应用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变储能技术可解决能源供求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匹配的矛盾,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可用于电蓄冷热、新能源、工业余热利用、绿色节能建筑、新型家用电热电器、航空航天、电池热能管理领域。 高密度相变储能设备从根本上解决了目前供暖节能、减排的问题,为绿化环境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采用低谷电进行储能,碾平电力系统的高峰,节省运行成本。 独立研发的高密度高焓值纳米复合相变材料,解决了单一无机材料焓值低、密度小的问题,大大缩小了设备的占地面积。同时,“CPCM”循环稳定性好,相比于其他储能技术,实现了“设备10年免维护”。利用三维网状泡沫金属网格与相变材料结合,增强材料的导热性,提高设备换热效率。采用云端智能控制技术,监测并分析运行数据,实现大数据智能调控。

106次浏览
案例

四季阳光电管家智慧能源服务平台

发布日期:2022-07-12

国网河北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通过“边、端”的泛在物联和广泛感知,以“云端”的“互联网+”为载体,构建一个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的四季阳管电管家智慧能源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电管家平台”)。联合国网公司系统相关资源,打造一支专业的电力设施运维队伍,面向河北南网18万户 1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专变客户,提供 1 对 N 的“共享电工”服务(即:构建一个平台,打造一 支队伍,服务N家客户,以“11N”的方式通过规模化的服务构造现代化新型营销商业服务模式)。通过电管家平台支撑,以用户现场采集设备为基础,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打造 24 小时全天候在线监控平台和属地化专业运维响应机制,为客户提供变配电站远程值守、实时远程监控、全时应急抢修、定期专业巡检、用电能效诊断、设备状态保养、预防性服务、环境安全监控、增值验货服务、涉电业务代办、技术改造、无功补偿设备托管、用电咨询与人员培训等企业用电管理服务,最大程度降低客户运维成本及用能成本,提升客户安全用电保障水平,实现电网企业与客户的互利共赢。依托电管家平台数据整合强大功能,对实时采集的客户能源信息进行高度融合和深入分析,根据经济效益最优、绿色节能最优及综合应用最优的策略,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国网河北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通过电管家平台构建综合能源业务信息体系,推动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应用,加强涵盖设备层、管理层和平台层的能源信息平台建设,打通用能终端数据采集壁垒;通过打造云架构的高效、智能、绿色、高稳定性和扩展性的电力能源数据中心,通过用能信息挖掘为主的增值服务,实现用户用能信息价值的深度挖掘和有效回收;支撑电管家服务业务管理和项目运营,发挥平台交互作用,将用电客户与供应商联系起来,将用电数据与增值项目匹配起来,促进供需高效对接和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形成互利合作共赢产业生态圈。

71次浏览
行业要闻

国网山东电力试点打造绿色数智共享仓

发布日期:2023-11-17

​11月15日,山东德州供电公司应急抢修工作急需瓷质绝缘子、电压互感器等多类物资。该公司物资部借助绿色数智共享仓,用十几分钟完成了原本需要两个小时的备货领料工作,保障了应急抢修物资及时供应。

热点资讯

1

《电力行业关键设备供需统计分析报告2023》上新了!

2

2023年变电智能运检优秀论文征集

3

EPTC双周刊

4

“EPTC智巡榜”年度优秀企业征集

5

2023年EPTC大事记

6

“双碳”目标下的低压智能配电台区应用设计

7

关于举办2023年(第六届)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暨数字化发展论坛的通知

8

电力绝缘子40年技术回顾与展望——制造篇

9

新型电力系统中抽水蓄能定位与发展前景

10

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2年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