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云平台的综合功率治理装置研制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配电网发展,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配电网建设改造。然而,对于配电网网架薄弱的偏远地区、育网海岛地区以及新能源密集地区,配电网建设改造费用高昂,电能质量间题也较为突出。对于“高海边无”地区,电能质量问题更是非常突出,对居民的生存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基于大数据云平台的综合功率治理装置的研制,采用大数据云平台和先进电力电子技术,有效解决了电压、谐波、无功、三相不平衡等问题,为配电网提供高品质电能。 随着风电、光伏、储能以及大量非线性负荷的广泛接入,该设备的应用将更为广泛。项目成果已在连云港地区得到推广应用,获得较高评价。2018年公司将继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实现更加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项目成果适宜在电力行业全面推广应用。
低压配网透明化技术探索与应用
国网山东电力遵循国网公司“云管边端”配电物联网技术路线,以台区智能融合终端为核心,自主研发“一主多从”形式的低压出线监测单元,通过低压出线监测单元、低压智能断路器,监测低压出线柜、电缆分支箱等设备的电流、电压、谐波、功率因数、停电事件等数据,实现配变到用户电表的低压配电线路监测。基于低压配网透明化,重点打造三相不平衡治理、低压故障研判和主动抢修等8项应用场景,低压配网实现“两升两降”(电压合格率提升、供电可靠性提升;万户投诉率下降、万户报修率下降),有效支撑配电能源互联网建设。
低压台区三相不平衡调节节能装置技术规范
基于智能电表非计量数据开发的多源数据分析平台
长期以来在供电系统中,电网中的不平衡电流会增加线路及变压器的铜损、增加变压器的铁损,降低变压器的出力甚至会影响变压器的安全运行。电网公司由于没有可靠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低压用电客户相对于配电变压器的相位关系无法确定和记录,在营配管理中以下问题会逐渐显露。目前,三相不平衡问题在电网企业内普遍存在,由于没有可靠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低压用电客户相对于配电变压器的相位关系无法确定和记录,多数单位仍凭经验进行三相不平衡调整。基于智能电表非计量数据开发的多源数据分析平台运用交流过零同步分时通讯技术的相位识别方法和基于贪心策略智能算法开展三相不平衡治理工作,为国内首创,可在全国电力行业中全面推广使用。
计及源荷储的多台区负载均衡协同调控方法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光伏等)发电的不确定性以及柔性负荷的“即插即用”,易引发台区负载不均衡、三相不平衡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文章提出计及源荷储的多台区负载均衡协同调控方法,其由上层台区之间负载均衡协同控制策略与下层台区内部源荷储协调优化调度策略组成。在上层基于台区之间环型电力网架以及与之对应的通信网架,并考虑台区之间通信传输延时和网架拓扑的可变性,设计多台区之间协同一致性控制,实现台区负载均衡;在下层基于台区融合终端与台区内部源荷储之间的纵向辐射型通信网架,设计台区内部分布式发电和柔性负荷等可控资源协调优化调度算法,以低碳环保为目标来响应上层台区负载均衡的功率调节指令。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实现了多台区负载的均衡调控。
基于正序瞬时功率算法的宽频振荡检测技术
现代电力系统表现出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双”特,电力系统中不同频率的谐、间谐波与工频量相互,将可能导致宽频振荡,威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针对无法在三相不平衡状态下实现宽频振荡准确检测的问,提出了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和正序瞬时功率算法的宽频振荡检测技。利用三相正序瞬时功率能滤除三相不平衡分量的原理,确保宽频振荡的检测结果不受三相不平衡的影响。利并行计算的特,大幅提升了宽频振荡检测算法的性。测试结果表,该技术能够在发生宽频振荡时准确检测出振荡分,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误判和并行计算能力不足的问题。
大容量能馈式电子负载装置的研制
电气设备能效评测的关键在于监测设备在各种负荷或运行工况下的耗能效果。而通常的电气设备试验中,负载往往采用RLC阻抗负载箱进行能耗放电的方式进行。这种方法不仅测试精度低、且造成了电能的巨大浪费,并存在如下缺点:负载采用有级调节,当需要阻抗值连续变化或负载形式灵活变化时,难以满足电气设备对不同工况连续调节的要求;功率较小,在长时间大电流试验环境下容易造成器件的老化和烧损;热稳定性差,当环境温度改变时,负载大小也会变化;负载形式单一,不能满足电气设备试验中对负荷容量、功率因数、三相不平衡度、及谐波等动态连续调节的要求;试验电能消耗在电阻上,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
基层赋能之末端智能终端
末端智能终端是安装在智能配电台区,集供用电信息采集、配变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智能控制与通信等功能于一体的二次设备。具备配变监测、数据采集、智能控制、故障告警、智能分析、精准研判、数据远传以及就地指示等功能。 末端智能终端充分运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强化了对用电末端的信息感知、聚合与分析能力,支持配变监测、智能抄表、负荷管理、无功补偿、三相不平衡治理。以信息融合与电力边缘计算算法为支撑,实现智能化的动态分析与故障研判,可有效促进供用电服务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