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局部放电特高频检测技术规范等系列标准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简称:GIS)局部放电特高频检测技术规范等系列标准属高电压与绝缘检测技术领域,涉及电磁测量及射频技术。主要解决特高频检测规范化进度严重滞后于应用需求、尚无统一的检定方法和装置性能指标、国内外尚未建立局部放电检测系统试验检验体系、监测系统如何适应变电站复杂电磁环境、已安装的在线监测系统如何进行现场标定、传感器配置方案是否合理等一系列导致在线/离线局放检测失效等难题。旨在促进我国 GIS 设备局部放电特高频检测技术规范化发展,实现 GIS 局部放电有效检测、准确诊断, 从而提升 GIS 设备可靠性,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本系列标准由《DL/T 1630-2016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局部放电特高频检测技术规范》等 6 项电力行业标准、1 项南网企业技术标准构成。是广东电网 20 年 GIS 局部放电特高频检测应用经验的结晶,是南方电网重点科技项目的结晶。是对局部放电特高频检测装置和带电监测装置相关定义、通用技术要求、专项技术要求、试验条件、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方面的内容的系统规范,填补了国内外 GIS 局部放电特高频检测标准的空白。为保证本系列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电科院、西安高压电器科学研究院、英国 DMS 等重点高校、科研院所、设备主流生产商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合作,并到中国计量院进行校准设备溯源。针对国内外 32 家主流供应商的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装置进行检验和标定,促进了检测装置的规范化发展。本系列标准在能源行业广泛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系列标准的研制过程中,共形成了授权发明 8 项,实用新型专利 8 项,发表 SCI 论文 4篇,EI 和核心论文 14 篇,获得了南方电网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本系列标准已在南网公司、国网公司、发电企业、局部放电检测设备制造企业等广泛应用。中电联在《中国电力标准化 2018 年度发展报告》中对本项目的系列标准给予了高度评价:本系列标准为开展变电设备监测装置的设计、生产、检验、验收和运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对确保变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化实施评价模式研究与典型实践
本项目研究提出的技术标准实施评价系列创新成果,填 补了国内外标准化领域对企业技术标准实施评价的空白,解 决了大中型企业标准实施路径难题。具有 4 个方面的创新: 一是首创技术标准体系化实施总体架构,全方位融合业务管 理需要、匹配产业发展需求,创建标准实施“生态圈”;二 是首次提出技术标准体系化实施“七步法”,打造标准实施 普适方法,实现标准实施全过程 PDCA 循环;三是开创性设 计“双反馈”整体性反馈机制,联动标准需求与标准供给, 全面促进标准体系与标准质量提升;四是首创实施效益评价 “全链条价值分解法”,量化评估标准对企业业务发展的贡 献度,提出适用于标准体系化实施的效益评价方法。由郭剑 波院士、张纲参事等专家组成的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致认 为“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高度的推广应用价值”。 项目成果已在国家电网公司 4 个层级、27 家省电力公司 和 5 家产业单位得到全面应用,有力支撑了电网安全稳定高 效运行和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全链条价值分解法”估算结 果,技术标准对公司核心发展指标的贡献率达 6%以上。成果 可在“双碳”背景下为国家电网转型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也可为国家及其他企业提供有益借鉴。
600MW 亚临界湿冷发电机组系列技术标准研制及效益评估
600MW亚临界机组是我国当前火电主力机组。截止2016年底,全国共拥有600MW亚临界机组126台,占总装机容量10.5亿千瓦的7.2%,占全国600MW机组装机的47%,研究600MW亚临界机组设备的技术特点和运行特性,制定与其相配套的技术标准,对推进火电行业健康发展,提升行业管理水平意义重大据统计,目前600MW亚临界机组相关的国标、行业标准共有924项,其中国家标准431项,行业标准493项。但在机组实际运行管理中,还需要根据企业实际,建立一系列的企业技术标准,与国标、行标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600MW亚临界机组技术标准体系。 本项目重点考察技术标准在盘山发电公司价值链活动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考察一些重要的管理标准所带来的相关效益。
600MW亚临界湿冷发电机组系列企业标准研制及效益评估
一、 前言 600MW 亚临界机组是我国当前火电主力机组。截止 2016 年底,全国共拥有 600MW 亚临界机组 126 台,占总装机容量 10.5 亿千瓦的 7.2%,占全国 600MW 机组装机的 47%,研究 600MW 亚临界机组设备的技术特点和运行特性,制定与其相配套的技术标准,对推进火电行业健康发展,提升行业管理水平意义重大。据统计,目前 600MW 亚临界机组相关的国标、行业标准共有 924 项,其中国家标准 431 项,行业标准 493项。但在机组实际运行管理中,还需要根据企业实际,建立一系列的企业技术标准,与国标、行标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 600MW 亚临界机组技术标准体系。
电力企业技术标准多维度元素构建及比对系统开发实施
2015年3月26日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明确指出标准存在缺失老化、交叉重复矛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照查找,目前南方电网公司技术标准化工作因缺乏系统的技术策略和有效的技术手段,主要依靠专家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存在碎片化问题。 (一)技术、管理、作业标准类型划分依据操作性不强,导致不同类型标准容易混淆。 (二)技术标准规划需加强全局统筹方法,才能理清技术标准的总量、存量、增量,技术标准才能全面覆盖。 (三)技术标准评审缺乏专业性方法,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导致技术标准质量不高。 (四)技术标准的差异内容梳理缺乏技术性手段,仅仅依赖评审、意见征求、实施过程发现等方式被动收集差异内容,问题查找不系统、不彻底,导致技术标准交叉重复。 (五)技术标准制修订进度,缺乏有效监控手段,完全依靠编写组自行推进,导致技术标准制修订进度难以管控,乃至部分制修订计划无法按期完成。 参照DL/T 485-2012《电力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导则》中“供电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图”,绘制的南方电网公司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图,有待加强系统性和直观性,以充分体现公司业务事项的关联关系。针对技术标准化工作缺少技术方法而呈现碎片化的现象,通过创新技术策略、完善技术手段、改进技术方法、优化标准体系等多维度技术措施,促进技术标准全面覆盖和有序衔接,提升技术标准化水平,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全方位、多层面的技术支持。
电力通信网省地集约化监控关键技术及规模化应用
本项目隶属于电网安全生产领域,解决电力通信网运行监控业务方面的问题。针对南网区域地市供电局通信网过去属地化监控模式运行时普遍存在的8小时之外无人监控、8小时内监控不到位问题,提出了以省为单位,依托中调通信调度团队开展省、地两级通信网集约化监控的运行模式,研发了相应的运行关键技术及技术支持系统,形成系列成果并完成南网区域规模化推广应用。建成了覆盖南方电网区域的通信网省地集约化监控技术支持系统并实用化,实现了地市通信网7×24小时实时运行监控全覆盖,解决了占南网通信类资产75.4%的地市通信网设备长期存在的监控不到位问题,基本化解了过去曾多次出现的因地市通信网8小时之外无人监控原因致使通信网故障扩大酿成的三级电力安全事件风险。 本项目针对地市通信网监控模式从属地化向集约化转变带来的技术挑战,针对实际运行中的痛点,历经7年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攻克了省地通信网监视、设备控制、资源调度、调控流程闭环管控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形成4方面的关键技术,分别为:(1)通信网集约化综合监视技术;(2)省地通信网集约化控制技术;(3)省地通信网资源一体化自动调度技术;(4)集约化监控模式下跨层级业务流程高效流转技术。研制了相应的技术支持系统,在南方五省区全覆盖并实用化,实现了电力通信网监控与调度指挥工作从属地化向省级集约化的重大跨越。项目研究和推广应用中,编制并发布南网公司企业技术标准4项;撰写发明专利25项,其中14已获得授权;发表论文20篇。
电力企业技术标准多维度元素构建及比对系统开发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