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核心装备关键技术及户外实证测试平台研发与应用
光伏发电效率提升是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光伏平价上网的核心技术,为推进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与光伏发电技术领跑的国家重大需求,本项目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北京市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及国网有限公司科技项目,通过自主创新,突破了“关键部件发电效率较低”、“实证测试手段与平台缺失”、“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等技术瓶颈问题,开展技术攻关与工程实践应用。 项目先进性:项目旨在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器件等先进光伏装备,建立覆盖我国所有典型气候区域的户外实证测试平台,增强我国光伏行业自主研发的原始创新能力,掌握国际标准的话语权,在国际光伏产业中树立“中国品牌”和“世界名牌”,实现光伏产业的中国引领。
耦合储能电池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全工况性能分析
冷热电联供系统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运行调节灵活的优点。设计了耦合储能电池的冷热电联供一体化系统,建立了关键部件的精细化数学模型,研究了压气机和透平的效率、环境温度对联供系统性能的影响。针对典型制冷和供热工况,研究了耦合电池储能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全工况热力性能、储能电池的充放电特性。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对冷热电联供系统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其最大供热量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而下降,最大供冷量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制冷模式下,冷负荷、电负荷全天波动较大,全天平均冷、电负荷仅为额定功率的39.9%左右,全天平均能源利用系数为0.712。供热模式下,典型日全天燃机循环的发电效率、供热系数以及能源利用系数波动很小,且均高于制冷模式下相应的指标。
基于定位收缩法的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
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是提高光伏发电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的特性曲线呈现多峰形状,常规的传统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如何在局部阴影条件下找到全局最大功率点(global maximum power point, GMPP)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定位收缩法(locate and shrink algorithm, LSA),采用收缩边界的思想使得边界逐渐收缩到GMPP。LSA第一阶段提出了一种峰的定位方法,通过自适应采样结合I-V特性曲线能够定位主要峰的占空比范围。定位法能够与其他单峰算法结合,具有较强的扩展性。第二阶段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点准则的收缩法,能够在单峰范围内通过收缩边界快速找到峰值点,并且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将LSA与多个算法进行仿真和硬件实验对比,结果表明LSA在跟踪速度、跟踪精度和稳态振荡方面有着明显优势。
风电机组主控制器研制与应用
该成果由中国大唐集团自主研发,风电机组主控制器作为风电机组主控系统核心部件,实现对风电机组的实时控制,同时负责指令接收与数据上传。可实现风电机组的数据采集与交换、逻辑计算、动作执行、人机交互、变桨、偏航、故障报警、电网故障穿越、一次调频等功能。该系统在满足实时性的同时能够实现环境自适应优化运行能力,有效提升单台机组发电效率,使风电机组能够自动化、智能化的运行。进而打造风电领域覆盖全生态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解决方案,针对无厂家支持的现役风电机组进行电控或涉网改造,实现风电场的提质增效,并为风电机组实时数据采集、大数据状态分析和智能化升级等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基于功率跟踪的架空地线取能装置
贵州电网2008年冰灾后在全省陆续安装数百套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装置,目前覆冰监测装置都采用太阳能板结合蓄电池的供电模式,通过十余年运行经验发现该供电模式存在较大的问题,特别是在冬季覆冰期监测设备经常出现因供电不足而失效,并且需要人工到现场维护才能恢复的情况。造成该间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太阳能板被冰雪覆盖造成能量输入严重不足。在冰冻气候条件下太阳能板会被覆盖较厚的冰层,使其长时间无法为监测系统提供充足的能量。由于长期输入能量不足造成电源管理系统失效、影响使用寿命。监测设备的电源管理系统由内部储能蓄电池供电。作为后备电源的蓄电池在长期得不到外部能量补充时会造成蓄电池能量过放,当其输出电压低于充电控制器的启动电压后整个电源系统就会出现崩溃。即使之后太阳能板恢复正常功率输出电源系统也不能恢复正常。 事实上,目前输电类在线监测设备电源受行业水平限制,大部分采用与覆冰装置相同的供电方案,由于覆冰或长期积污会导致太阳能发电效率较低,以上问题也是输电类在线监测设备遇到的共性问题。 针对以上间题,急需为覆冰监测装置找到一种成本相对低廉、不受外界气候环境影响、具有持续供电能力的取电装置。
浙江杭州能源大数据中心推出光伏运行“能效档案”
浙江杭州能源大数据评价与应用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杭州能源大数据中心”)推出杭州光伏运行监测分析与发展“能效档案”,基于全市全部在运3.3万个光伏发电项目的运行数据,建立光伏发电效率衰减评价模型,开展光伏发电项目运行能效监测与评价,为政府决策和新能源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基于气化和热解的医疗垃圾-废旧轮胎联合资源化利用系统性能分析
随着固体废物产生量的逐年增加,传统的处理方法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和资源循环利用的需求。为实现固体废物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出一种基于气化和热解的医疗垃圾-废旧轮胎联合资源化利用系统。 方法 该系统充分结合等离子气化技术以及热解技术的优势,将医疗垃圾等离子气化发电技术与轮胎热解技术进行耦合,将气化和热解过程得到的合成气共同作为燃气轮机的燃料加以利用,同时,燃气透平产生的高温烟气为轮胎热解提供热源,之后再通过余热锅炉回收烟气热量。在无害化处理医疗垃圾-废旧轮胎的同时,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在固定给料速率的条件下,对所提出系统进行了能量分析和经济性分析。 结果 该系统能实现23.59 MW总能量的输出,总能量利用效率达到52.56%,远高于传统的垃圾发电效率。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经济收益,在20年的生命周期内,可以实现相对净现值72 797.81万元,且动态投资回收周期仅为3.13年。 结论 研究成果为固体废物资源的高效协同处理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