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具有技术颠覆潜力的新技术
锂离子电池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体系成熟: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在储能领域、动力电池及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均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储能器件,具有开路电压高、能量密度大、使用寿命长、无记忆效应、无污染及自放电小等优点,是目前综合性能最好的电池产品,也是可适用范围最广的电池产品。锂离子电池体系成熟,由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为: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嵌入和脱出,同时伴随着电子在外电路中进行移动而形成外部电路的电流。充电时,电池正极生成锂离子,经过电解液移动到负极并嵌入到负极碳层的微孔中。放电时,嵌在负极的锂离子经过电解液移动回到正极。
高安全固态电池的研究与试点应用
针对下一代高安全电池,项目组依托“适用于电力系统的高安全固态化直流电源系统开发与应用”浙江公司科技项目,研发新型无机电解质和隔膜替代目前易燃的有机电解质和隔膜,开发新型高安全固态电池。CNAS 机构测试该固态电池单体200℃烘烤,无起火爆炸,电池外短路,无起火爆炸,优于IEC 62619 规定的考核温度(85±5℃),GB/T 36276 规定的考核温度(130±2℃)。电池模块加热触发热失控时,温度达300℃,停止触发,观察1 小时,电池模块无起火爆炸。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固态电池的新型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研究取得新突破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骋教授开发了一种用于全固态电池的新型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其原材料成本仅14.42美元/公斤,不到其它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原材料成本的8%。该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
全固态电池高容量正极材料取得重要进展
8月28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发布全固态电池高容量正极材料取得重要进展。
全国首个半固态电池储能台区在淄投运
近日,一台215千瓦时分布式储能接入淄博高新区石桥75号配箱变完成测试并投运,标志着全市首座基于云储能的主配微协同不停电示范台区顺利建成。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高容量正极材料研究取得新突破
9月3日,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获悉,该所武建飞研究员带领的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研发出用于全固态锂硫电池的新型硫化锂正极材料,能量密度超过600瓦时每千克。该研究为开发高能量密度的全固态电池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与目前已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其能量密度高出1倍有余,且成本更低。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Sm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