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健华:健全能源转型市场化机制 针对增量配电网等领域市场化改革的难点堵点加大改革力度
大力推动终端能源消费转型升级。完善能耗“双控”制度,逐步强化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约束,控制工业、建筑、交通等高耗能行业化石能源消费。健全以绿电消费为导向的市场机制,全面推进电能替代,力争2025年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30%左右。四是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建设以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重庆:加快培育发展配售电环节独立市场主体 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
5月5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开征求对《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意见指出,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快培育发展配售电环节独立市场主体,完善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衔接机制,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
超大负荷规模下复杂大电网调度运行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电网是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大基础保障,电网安全关系国计民生。随着广东经济持续发展,广东电网已成为全国负荷规模最大的省级电网、全球最复杂的交直流受端电网,电网安全运行面临在线分析计算效率低、低频振荡溯源难、风险感知与评估手段不足、实时调峰调频压力大等严峻挑战;广东地区台风、雷暴等自然灾害频发,给电网带来了巨大的安全运行压力;节能减排、电力市场化改革、粤港澳协同运行等对电网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调度系统面临极大的挑战,亟须突破超大负荷规模下复杂大电网调度运行关键技术。本项目属于电气工程领域,涉及电力系统、信息技术等专业。本项目突破了超大负荷规模下复杂大电网并行计算、风险感知、振荡溯源和精益调度等关键技术并完成工程应用。
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现状挑战及思考
国家发改委相继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发改价格〔2021〕1439号)以及《关于组织开展电网企业代理购电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21〕809号),电力市场建设进入了加速推进的新阶段。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为下一步深化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发用电计划进一步放开,电力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加之一次能源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电力市场建设和运营呈现一些新的特点。
2023电力市场化改革洞察:面向市场参与者的20大趋势
随着2020年9月中国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政策与市场都在向适应“双碳”理念、推动“双碳”进程的方向发展。作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托底基石,电力行业同时也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关键抓手。一方面,电力行业是国内二氧化碳排放最大的行业来源。年排放量达40%左右,充分发展利用技术相对成熟的低零碳发电技术,可以在中短期内快速推动低零碳转型;另一方面,工业、交通、建筑等终端用能部门的低碳转型也要依赖于终端用能电气化,因而推动电力低零碳发展将对全社会.全行业的“双碳”进程带来溢出效应。
国家电网备用调度体系建设运转与完善提升
随着电网快速发展,特高压大电网运行、大容量远距离送电、分布式电源接入及优质服务等对电网调度运行的连续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电网安全风险预警预控、清洁能源消纳压力、电力市场化改革等,调度机构不断推进自身的规范化、流程化、精益化管理,实现传统调度业务的在线化、智能化转型。针对以上实际,国家电网公司开展了备用调度(简称备调)体系建设,提高了电网调度抵御各类事故和社会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了电网调度的其不间断运行。 2008 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各级调控机构按照总部统一部署,开展了备用调度的建设工作。到 2017 年底,公司总部及 6 个分部、除蒙东外的 26 家省公司和 310 家地市公司完成了备调建设。备用调度在数据层面实现了实时数据采集处理的备用,在技术系统层面实现了电网运行监控功能(SCADA)的备用,在业务功能层面实现了调度运行业务的备用,初步建成了覆盖国、分、省、地(县)各级调度机构的备用调度体系,为公司电网应急状态下连续不间断开展调控业务提供有力的保障,公司电网调控机构的应急防灾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基于代理模式的市场化购电月度平衡机制研究
随着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燃煤发电上网电价由市场形成、电网公司组织开展代理购电都标志着市场化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未实际运行现货市场的省市地区,由于燃煤机组基数电量的取消,电力市场缺乏处理月度偏差电量的补充机制。在目前代理购电背景下,分析了中长期发电侧和用电侧的电量构成,阐述了中长期月度电量偏差产生的原因,构建了月度市场化购电的模型,提出了3种处理偏差电量的月度平衡机制。通过对华东某省级电网进行算例仿真,分析了不同方法的特点和适应性;最后结合中国电力市场的发展需求,对构建过渡期的市场设计提出了相关建议。
大型发电集团以“人财物三力”为核心的关键资源管理创新与实践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能源环境资源约束日益加强,国资国企改革、电力市场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我国发电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电力需求增速放缓、节能减排与环保要求日益严苛、企业改革重组全面加速、电力供需失衡、电力供应过剩风险日益加大、发电利用小时持续下滑、电力市场竞争加剧、煤炭供应市场紧张等多重挑战。如何在形势十分严峻的环境下,稳妥而又不失速度的推进企业人财物等关键资源管理创新,实质性推动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内部管理变革,实现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是事关发电企业生死存亡的重大难题。 本项目聚焦企业关键资源,以共享和服务为导向,以效益贡献、效率提高、风险管控、竞争力提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以集约管控和统筹配置为手段,以人力、财力、物力(“三力”)企业关键资源为重点,以信息化为变革支撑,形成了资源集约共享、标准高度统一、服务便捷高效、效益贡献突出、风险管控有力的现代化、集团化的关键资源管理体系。
复杂大电网下电力现货市场交易体系关键技术研究及实践
电力市场化改革是建立售电侧有效竞争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核心环节。在中国国情背景及广东复杂大电网环境下,电力市场建设面临计划与市场并轨运行难度大、市场运行约束庞杂、批发零售统一结算未有国际先例等巨大挑战。本成果历时五年,联合政府、高校、企业等多家单位开展科研攻关,率先开展电力现货市场关键技术研究,为广东电力体制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国家发改委将南方(以广东起步)列为全国首批现货市场试点。成果在全国首次实现现货市场结算。 成果授权专利 13 项,发表论文 22 篇(SCI3 篇,EI10 篇),登记软著 3 项,主编省政府核定发布的电力市场交易规则 12 份,李立浧院士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在广东省成功应用,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在全国率先实现结算。近三年总交易电量 3152.5 亿;现货市场成交电量 18 亿度,培育市场主体 9647 家,通过市场机制增加消纳西部清洁能源 606.6 亿度,对其他复杂区域、省级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提供了借鉴样板,在全国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