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信息化建设之路及未来发展思考
坚持“诚信、服务、和谐、创新”的企业理念,以打造“数字南网、智慧南网”为目标、以引领企业创新发展为核心,坚守网络安全底线,按照“双模IT”建设模式、自主可控原则,固化优化现有信息系统、深化协同应用,积极应用“云大物移智”等数字化技术,有序推进云化、服务化、开放式的IT架构升级;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强化数据资产管理,挖掘数据资产价值,2020年初步建成“数字南网”,实现业务应用移动化、运营管控可视化、数据资产价值化、IT架构云化、安全防御体系化。助力公司“一主两翼、国际拓展”产业布局,支撑公司建成“两精两优”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建设及应用
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国家发改委委托国网公司建设的国家级平台,旨在构建综合性、专业化、开放式的网络应用平台,向政府有关部门、电力企业、电力用户、电能服务商等各类群体提供最全面、最权威的决策支撑和技术服务,促进我国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提升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保障能力。平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分布式存储、云计算、Echarts可视化、爬虫数据抓取、全文检索等先进技术,构建电力经济大数据库,研究科学分析预测方法和模型,开发完成了研究分析平台(9个一级功能模块,48项二级子功能,100余项三级子功能)与成果展示平台(7个主题场景展示)。海量数据处理,多平台数据交互,设备级数据监测。平台实现了全国各地区电力供需形势、有序用电管理、需求响应、企业用电等数据信息在线监测与管理;实现近2万家企业的厂区用电设备负荷、电量、电能质量在线监测;在线监测分析企业用电特点,挖掘需求响应潜力资源,指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支撑需求响应工作开展。首次实现了基于海量用电数据的电力经济关系分析挖掘;首次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和电力消耗量,构建地区工业发达指数评价体系;首次实现了对设备级用电数据的实时监测、在线分析;创造性提出企业开工率、住房空置率分析方法模型,基于设备级用能用电数据的行业用电多维分析方法;构建了集电力需求侧管理、有序用电管理、需求响应以及电力供需形势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供需平衡分析和监测平台。 平台相关功能已在发改委电力需求侧管理及电力经济运行监测等相关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依据平台:撰写《上半年国家电网经营区主要行业用电量分析》、《国家电网经营区2019年工业企业开工情况》获李克强总理的批示;编制企业开工率分析、住房空置情况分析,定期上报国家发改委,部分成果被中办《每日汇报》和国办《专报信息》采纳;提交受理专利2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5项,发表论文9篇。平台架构和功能设计在省级平台及国网系统电能服务平台得到推广应用。平台丰富的数据以及各分析功能模块可通过接口被外部系统调用共享,为电力需求侧管理、有序用电等工作提供支撑。企业用能在线监测平台实现对企业用能数据的在线监测、整合、分析与挖掘,为企业提供能效诊断和节能服务,推动企业能效管理进步。
开放式智能配电网建设模式及应用探索
智能配电
2023人工智能2.0时代的公共智算服务发展指南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和重要驱动力量,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前景广阔、潜力巨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迭代升级,其引领作用和潜在价值被逐步释放,带来了新一轮发展战略机遇,正在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加快健全完善与人工智能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制度环境和产业配套,是降低人工智能研发应用门槛、激发技术和产业活力、构筑人工智能发展优势、抢占发展先机的战略性选择,是加快数字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由单一智能的1.0时代向通用智能的2.0时代演进,由单模态向多模态融合发展,呈现出创新加速、跨界融合、应用深化的阶段特征。面向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各领域人工智能数据、算力、算法、模型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人工智能供给侧的基建化、模块化、专业化、服务化、长效化趋势明显,作为数字时代“准公共品”的基础性、通用性、公共性特质进一步凸显。“可定制的人工智能服务能够像水、电、气、暖一样便捷安全高效地使用,随需应变地满足个性化需求,成为各行业共享AI红利的共同愿景。为此,吸需推动构建政府和市场互补、多元协作的公共智算基础设施体系和服务供给格局,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投资浪费、增加有效供给、规避系统性风险。鼓励引导云服务商、人工智能平台、互联网平台、传统ICT服务商等主体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开放式的公共智算服务平台和服务生态,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实效,降低使用者的进入门槛和综合成本,为大中小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提供高质量公共智算服务,成为当前发展的急迫要求和基本趋势。在此背景下,国家信息中心联合阿里云共同开展“人工智能2.0时代的公共智算服务”研究,面向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新趋势,梳理智算服务发展形势和现状,明确“公共智算服务”概念内涵、服务架构、服务内容和服务体系,提出实现生态化发展的策略建议,最后提供相关实践案例。本报告旨在为公共智算服务的建设方、供应方、使用方和生态伙伴等提供协同发展参考,为各地方、各行业人工智能应用提供指引和借鉴,为加快AI赋能千行百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电网企业全域数据模型优化提升
遵循国家电网公司 SG-CIM3.0 框架和思路,结合各专业系统现状,围绕公司核心业务对象,梳理企业级端到端业务流程和交互信息,通过设计实施及应用优化不断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数据模型建设方面,量化跨专业横向协同和数据共享需求,在此基础上,基于多维模型设计理念设计形成一套覆盖公司核心业务对象的全域物理数据模型,包括人员域、财务域、资产域、物资域、项目域、电网域、客户域、市场域、安全域及综合域等 10 个主题域。同时明确每个数据项的来源系统和责任部门,为在分析域数据汇聚整合奠定基础。数据模型应用方面,结合全域数据模型建设成果,开展了营销辅助决策、基于电网统一身份编码的资产全寿命高级应用、供电服务指挥系统、特殊时期保供电升级改造建设和人资一体化应用建设等示范应用场景建设,为场景建设提供了干净透明、模型统一的数据,大大提升了场景建设效率,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能力。数据模型监控方面,对基于数据模型的应用场景进行监控,动态感知内存、硬盘等硬件异常及语句违规、调用超时等应用模型异常,分析场景应用 SQL 语句,打通应用场景与数据之间关联关系,利用大数据技术,将数据模型与常用数据关联查询进行差异分析,确认语义和业务逻辑相关的,重新完善到原有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优化方面,模型设计难以一步到位,需要结合应用验证,不断迭代优化和完善全域模型,电网企业数据模型设计-应用-监控-优化四项重点工作任务环环相扣,关系密切,即需求承前启后,做好衔接,又需要交叉同步推进。通过建立模型建设、应用验证、模型优化的闭环管理机制,持续提升数据模型完整性和实用性。技术支撑方面,自主研发全域数据模型管理工具,在信息系统梳理到全域模型建立及模型与物理数据之间的映射都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采用基于 Eclipse 开放式插件平台的富客户端(RCP)技术,基于架构开发方法论、信息工程、总体数据规划、数据管理等理论,引入高阶的架构开发方法和信息化建设中的标准化核心内容,实现数据模型的动态维护和管理维护。
输变电场景下AI芯片与视频分析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创新研究输变电场景下AI芯片与视频分析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完成了人工智能芯片自主化研发,构建了深度学习视频分析工具链并提出开放式输变电智能监控系统框架,开发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输变电作业全流程视频分析系统,设计了多源触发预警、联防联动的动态闭环输变电智能监控体系。本项目已授权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3项;发表学术论文28篇。项目成果通过了国家输配电安全控制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实验验证中心等机构检测。项目成果通过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电力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
电力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的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与电力系统的物理规律、技术与知识融合创新形成的“专用人工智能”。 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技术是支撑新一代电力系统的重要手段新一代电力系统系统的显著特征是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接入电网、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和信息物理深度融合智能化。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需求响应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电力市场化发展,开放性、不确定和复杂化问题突出,机理方法难以建模;大电网广域互联和交直流混联需要数据支撑的新的稳定运行机理。电力系统的监控、量测系统产生的数据,与外部相关数据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能源电力领域的数字时代已经到来,能源生产、传输和消费各环节中多要素广泛接入和融合共享,形成一种新型的开放式和生态式系统,人工智能将为数字化的能源电力赋予新动能。
基于营配调贯通的供电服务指挥系统研究与应用
为有效解决供电服务面临的瓶颈问题,促进营销、运检、调度业务融合,江苏电力积极探索,于2012年开展营配调一体化工程建设,初步实现营配调各专业的基础数据共享和末端业务融合。2016年在前期建设基础上,围绕“数据贯通、信息共享、专业协同、业务融合”这一核心主线开展供电服务指挥系统建设。系统基于云平台技术,并首次采用微服务架构进行设计,构建了松耦合、开放式、可扩展的统一微服务支撑平台:在此基础上通过内存计算、数据挖掘等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实现配电网运营管理、供电服务方面的深度分析与决策:通过总线及SOA服务技术,支撑及优化现有业务系统的功能及供电服务业务流程,实现业务的协同指挥、供电服务质量的监督与管控。
学习发展体系的探索与建设
本项目根据公司在岗位体系建设、薪酬体系建设、绩效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结合实际情况在现有人才培养基础上建立科学、系统、开放式的学习发展体系,作为公司人力资源“十二五”期间的重点项目,本醒目重点方向如下。1.搭建符合人才培养发展趋势、开放性强、可持续发展、易于实操落地的人才学习发展体系;2.产出一批实用性强的表单工具,包含岗位胜任力评价标准与题库、培训规范、素质模型、能力地图、学习地图及课程实施规划等,以便于员工提升和发展;3.通过学习发展体系的实践应用,员工岗位胜任能力和工作绩效得到提升,促进公司服务质量及绩效提升。
中广核集团核电维修领域多基地个人剂量集约化管理
核电厂多基地剂量数据集中管控系统(PDUS系统)项目研究开发相应软件,完成多电厂剂量中心数据库应用系统建设。该系统开发时,充分考虑广核集团未来各基地陆续投入对个人剂量统一管理的需求,建立标准化的中广核个人剂量中心数据库应用系统,将该系统设计成为开放式、模块化的剂量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投产电站的剂量管理需要。数据库设计、各种数据接口按照多基地(电站)设计,各基地的电站在投入运行后可方便接入本系统。 系统设计的主要思路:建立面向所有电站的个人剂量中央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格式规划充分考虑多基地剂量管理模式,各基地的剂量信息都可在中央数据库进行保存。为各个基地(电站)分配固定的电站标识,各基地按照数据格式上传各自电站的剂量信息,按照人员信息库中的人员对应关系,将每条剂量信息记录在对应的人员账户下。系统提供综合剂量查询模块,各基地剂量管理人员可利用该模块对人员在中央数据库中的所有受照剂量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系统设计上保持开放,各基地对于系统未提供的功能,可单独开发独立子系统,利用中央数据库剂量数据,完成其需要的统计分析功能。系统提供完善的人员信息管理、辐射防护授权管理、个人剂量档案管理、WBC监测信息等共用信息管理。利用统一的平台,各基地剂量管理人员能够方便的查询共用信息。这样各种共用信息各基地间实现方便的共享,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各基地电站投产后,各基地可以针对各自剂量监测系统特点,开发数据传输软件,将各自基地的EPD剂量数据实时上传到个人剂量中央数据库中。同时利用本系统开发的其它类型剂量数据上传维护、剂量查询标准模块,完成其它剂量数据上传和剂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