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实施《新能源基地送电配置新型储能规划技术导则》
6月12日,国家能源局批准《新能源基地送电配置新型储能规划技术导则》等310项能源行业标准。将于11月26日实施。
汽轮机发电机组宽频带阻抗建模及次/超同步振荡分析
基于阻抗的建模与分析方法是目前分析和解决新能源并网宽频带振荡问题的有效工具之一。集中开发远距离输送是中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形式,在新能源基地的发电装备中,风光发电装备的阻抗模型已经较为完善,但是现有汽轮发电机组的宽频带阻抗模型均存在一定的简化,不能完整地反映汽轮发电机组的宽频带阻抗特性。基于频域小信号建模方法,建立了计及原动机、调速器、励磁系统、轴系和同步机的汽轮发电机宽频阻抗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汽轮发电机的仿真模型,通过扫频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不同环节对阻抗的影响,最后以汽轮发电机组经串联补偿装置并网系统为例,验证了所提模型在次/超同步振荡问题分析上的有效性。
以深远海风电为核心的能源岛能源外送经济性分析
深远海风电具有资源丰富、利用小时数高、不占用陆上土地等优势,对于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以深远海风电为核心的海上能源岛,通过“海上风电+”的融合发展模式,能够提高海域综合利用率,提升整体效益,降低开发成本。建设以深远海风电为核心的能源岛,涉及漂浮式海上风电等能源开发技术、电制氢(氨)等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柔性直流输电和管道输氢等能源外送技术。介绍以深远海风电为核心的能源岛总体构成,比较分析适用于深远海风电为核心的能源岛大规模能源外送的输电技术,分别测算了汇集1000 MW漂浮式海上风电的能源岛通过柔性直流送电的成本、电制氢后通过管道输氢的成本,并将输电成本与输氢成本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分析,以深远海风电为核心的海上能源岛适宜选择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或者管道输氢作为能源外送方案。测算结果表明,在2023年、2030年和2050年,输送距离为100~200 km时柔性直流输电方案的经济性均要优于输氢方案;输电方案与输氢方案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成本和登陆地区的消纳能力;预计在2050年,离岸100~200 km不同比例的电氢混合外送综合成本在0.18~0.27元/(kW·h)之间,与西部北部风光新能源基地、西南水风光基地外送东部的成本相比具有竞争力。
新能源机组暂态性能优化技术在西北电网规模化应用
截至1月30日,陕西陕北、青海海南新能源基地超七成新能源机组完成暂态性能优化改造,涉及机组容量1386万千瓦,累计提高两地新能源电力外送能力200万千瓦,增发新能源电量超6亿千瓦时。至此,西北电网实现新能源机组暂态性能优化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可有力支撑西北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
5MW/10MWh!新疆地区首套构网型储能项目落地
新疆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资源禀赋好,发展空间大,区域内风能、太阳能技术可开发量在5亿千瓦以上。目前新疆地区成为国内新能源发展最快的区域电网,新能源装机占比、新能源最大电力占比、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均达到领先水平。十四五末,新疆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8240万千瓦。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光伏产业创新中心研究员李晓峰:攻关分布式调相机等关键技术 提升大型风光电基地外送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统筹优化风电光伏布局和支撑调节电源,提升输电通道输电能力和新能源电量占比,重点建设新疆、黄河上游等七大新能源基地和海上风电基地集群,改善新能源发电涉网性能,提升风电、光伏发电主动支撑能力和适应电力系统扰动的能力,加大新型电力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提升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新疆若羌10万千瓦光热(储能)+90万千瓦光伏示范项目开工
日前,中国电建成都院设计的新疆若羌县10万千瓦光热(储能)+90万千瓦光伏示范项目开工,进一步推动若羌县千亿级国家新能源基地开发建设。
中国电建新疆若羌100MW光热储能+900MW光伏示范项目开工
日前,中国电建成都院设计的新疆若羌县10万千瓦光热(储能)+90万千瓦光伏示范项目开工,进一步推动若羌县千亿级国家新能源基地开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