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智慧班组管理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台州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台州公司”)紧紧围绕建设智慧班组这一目标,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激发基层班组活力、促进班组管理提升为着眼点,深入应用“大云物移智”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化各类班组业务协同运行,开展智慧班组管理创新实践。主要采取了以下创新做法:一是坚持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确定智慧班组管理体系工作目标与实施原则,明确智慧班组建设管理的重点领域,着力推动运检业务、物资供应、供电服务等领域“智慧转型”。二是搭建班组智慧管理创新互动共享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微信群、智慧专家“钉当”等沟通交流渠道。搭建班组创新创效平台,加强互联网、数字化等新技术在班组应用落地。三是依托数字智能控制手段推动班组运检智慧转型。坚持数字驱动,运用AI人工智能、“机器人+视频”巡视、推行数字化工作票等方式,多措并举推动班组运检业务智慧转型。四是利用现代智慧供应链,推动班组物资供应智慧转型。着眼打造数字物流保障物资供应,建立项目物资供应管控平台,打造空中云仓、专业仓和仓储机器人,建设智慧、高效的物资供应链。五是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推动班组供电服务智慧转型。运用数字技术开展线上线下全渠道运营、实施“智慧电管家”、移动终端勘察作业,提高业务办理智慧化,提升一线班组服务品质。六是拓展班组员工培养渠道,打通职业发展通道。积极推动班组员工技能培养,提升专业素质、打通职业通道,更好激发班组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七是建立班组智慧管理评价机制,实现闭环管控与持续改善。从激励评价、闭环改进、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统筹发力,推动智慧班组管理落地落实。 通过实施上述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故障报修到达现场及时率达99.66%,城网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735%,农网供电可靠率指标提升至99.9591%,停电户数比2018年压降55.87%,投诉业务量同比下降38.77%,客户满意率提高到99.77%。二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大力推广线上APP渠道,大幅降低了纸质资料使用量,节约成本近3200万元;推动物资与抢修业务深度融合,挽回经济损失近3000万元,在全省推广运营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达3.64亿元。三是提高了班组智慧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显著提升。截止2020年12月,在物资优化配置方面,物资领用平均时间从28.66分钟缩短至3.23分钟,定期盘库平均时间从535.83分钟缩短至65.01分钟;“空中云仓”相较传统物资仓储作业效率提升4-6倍,故障平均修复时长缩短42.05%。
电网企业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特高压换流站设备智慧管理
本案例开创性的将视频融合技术与特高压换流站运维检修进行结合,以数字孪生三维模型为载体,统筹规划实现古泉站远程智能虚拟巡检。同时,采用类脑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构建视频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声纹识别等人工智能引擎,实现变电设备状态识别、设备缺陷识别、作业行为识别等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服务。通过以多维全息感知、远程智能巡检转变设备状态获取方式,以多源数据融合和类脑算法转变设备状态管控方式,以三维数字孪生转变人与设备交互方式,实现运检模式从“传统人工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转变。依托站端信息中枢,实现对运检业务的全流程在线管控。开展大数据分析,实现指挥决策科学精准和设备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控。
天空地一体化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及新能源站场解决方案
通过天空地大数据、时空感知、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汇聚遥感影像、无人机、北斗、激光点云数据及物联网等多源数据协同,依托航天宏图自研遥感与地理信息一体化软件PIE、遥感服务云平台PIE-Engine等自有基础软件平台和核心技术,面向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菏储”、新能源场站等提供行业智慧管理服务产品应用及电网时空遥感云服务、电网数字孪生技术研究应用、打造空天一体化综合应用服务体系解决方案,实现空间多维度、信息化、智能化的精益管控,拓展服务效力,服务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基于BIM的大型水电站EPC全过程数字化建设管理创新应用
大型水电工程 EPC 项目具有技术难度大、牵涉面广、不确定风险因素多等特点,因此,需要一种创新性的、基于多要素、全信息的快速智慧决策系统,真正实现 EPC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强到智”。项目组依托杨房沟水电站工程,针对 EPC 模式下大型水电项目的管理特点,将传统的水电项目建设管理模式进行了创新,采用先进的 BIM、大数据、移动端、物联网等技术,借助数字化手段将工程建设精细化,管理深入至“单元工程级”,涵盖了工程设计、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各个模块,实现了杨房沟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与智慧化管控。 本项目成果属于工程管理领域,主要管理创新成果包括:①首次系统地创建了一套基于 BIM的大型水电工程 EPC 项目的智慧管理体系,通过三维正向设计、智能建造、数字化移交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了以设计施工一体化为核心的大型水电工程 EPC 项目全过程数字化建设管理创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②基于三维协同设计平台实现了水电工程全专业三维正向设计,并且实现了 BIM 模型的精细化、属性化和轻量化以及基于 BIM 模型的工程建设管理。③研发了可模块化配置的设计施工 BIM 管理系统,实现了大型水电工程 EPC 项目的设计施工一体化管控。④首次提出了有效解决大型水电工程 EPC 项目从“物理实体电厂”到“数字孪生电厂”的数据信息损失问题的整体移交方案,打通了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项目成果成功应用于杨房沟水电站工程,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已有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水电建设监理协会、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国电、国网新源等 30 多家单位到杨房沟水电站开展调研学习,各单位及专家一致认为本成果已达到国内外水电项目建设管理一流水平,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本项目的相关技术在两河口水电站、大古水电站、杭州地铁、雄安新区等项目中得到了应用,后续将在雅砻江流域卡拉、孟底沟等水电站中推广应用。项目组共计获得软件著作权 9 项,论文 8 篇,“工程三维数字化设计与施工管理一体化”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本项目对传统水电工程的建设管理进行了创新,真正实现了大型水电工程 EPC 项目基于移动设备的人机交互管理、扁平化管理、数据感知和共享管理,为大型水电工程 EPC 项目管理升级、优化生产组织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应用价值,为国内同类工程建设创新管理思路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BIM在变电站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BIM在变电站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自2017年5月1日正式启动,2018年4月20日完成竣工验收,2018年5月7日正式在内蒙古乌海苏海图220kV变电站建设中应用,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本项目以业主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需求为目标,以可视化、标准化、大数据为导向,基于国家及电力行业标准,完成了符合电力工程特点的BIM智慧管理平台研发。平台功能包括项目策划、工程前期、项目前期、进度管理、安全管理、造价管理、质量管理、协同办公等模块,并实现与环境监测设备、摄像头等现场智能终端的集成接入。平台包括电脑PC端、移动端及现场指挥大屏三种操作与应用形式。在平台开发的基础上,依托内蒙古电力乌海苏海图220kV变电站工程进行实际应用,指导工程建设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通过基于BIM技术的智慧管理平台应用,达到工程管理的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精益化,实现节点管理到动态管理、流程化管理到智能化管理、被动管理到预警管理、二维管理到三维可视管理、模块管理到系统管理、纸质文档管理到数字文档管理的转变,创新工程管理模式,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实现效率效益最优。BIM智慧管理平台可推广、可复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BIM智慧管理平台融合国内外先进BIM理念,实现了“以模型为载体,以资产为单元,以合约为纽带,以标准为语言”的电力BIM理念落地,引领电力BIM发展的方向。将三维设计成果与项目管理通过施工工序有机联接起来,实现三维设计成果的有效利用,为三维设计、BIM技术、工程管理深度融合提供了全新的思路。BIM智慧管理平台是中电联技经中心提出的基于大数据思维的BIM理念落地的具体载体,是系统展示电力BIM研究成果最清晰、最直接的窗口。在电力行业全面开展数字化建设的关键时期,BIM智慧管理平台的成功应用,为行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向。
赋智赋能,新一代输电线路全景智慧管控体系推进电网数字化转型
深化物联网技术在输电运检领域融合应用,构建设备状态全面感知、运检数据全息互联和全业务智能管控的输电全景智慧管理模式。一是推动各类智能传感装置持续推广、管理不断规范,实现对输电线路本体、通道环境状态的全面感知和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二是综合应用自组网技术、北斗技术等信息通信新技术,提高信息传输和处理效率,支撑输电运检业务数据全息互联。三是搭建统一智慧管控平台,加快输电信息融合共享,实现输电巡视检测、监测感知、专业管理等场景线上运行,开展数字化班组建设,推进输电专业“集中监控+立体巡检”运检新模式。四是建立健全“机器代人”管理制度体系,持续扩大无人机等智能巡检装备的应用范围,逐步实现输电线路巡视无人化。五是提高现场作业智能辅助水平,实现带电作业方案智能优化、作业全过程动态防护、实时交互和远程指挥,推动输电检修智慧化。六是加强输电运检海量数据的融合分析和深度挖掘,支撑线路风险隐患主动预警和故障快速处置,提升供电服务保障能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