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气候变化、局势动荡给全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全球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遭受严重冲击,国际能源价格高位振荡,能源供需版图深度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绿色低碳转型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系统规模持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效率持续提升、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劲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力行业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能源革命的战略部署,持续加快高质量发展和低碳转型升级,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用电需求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新时代能源电力发展指明了科学方向,也为全球电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化工行业产品碳足迹指南——产品碳足迹及企业范围3.1的排放核算与报告规范
《化工行业产品碳足迹指南》(以下简称《产品碳足迹指南》第一版于2022年9月发布,主要内容为《产品碳足迹指南》第5章,详细规定了化工行业内供应商产品碳足迹PCF(以下简称为PCF)的计算规范。2022年11月发布1完整的开源指南,用于计算PCF和企业范围三类别一(范围3.1)的温室气体(GHG)排放。另外附加的四章完善了本《产品碳足迹指南》,提供了关于指南、报告原则以及企业层面的范围3.1排放计算主要补充内容的进一步细节。整个化工行业迫切需要脱碳,尤其是在上游价值链方面,这超越了企业本身的运营范围。当前,化工行业温室气体(GHG)排放的主要比例来自上游价值链(范围3排放)。在产品层面提高数据透明度和精确度对于推动价值链减排至关重要,也是很多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基石。由TfS编撰的最新《产品碳足迹指南》的独一无二之处在于,它利用TfS成员企业的丰富专业技术和知识为化学工业制定标准,同时完全符合包括ISO和《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在内的现有标准。《产品碳足迹指南》将为TfS成员企业,企业供应商以及其他行业的举措添砖加瓦,成为化工行业的直接解决方案。应用本《产品碳足迹指南》,TfS成员企业及其供应商能够全面将化工产品碳足迹(PCF)计算纳入其企业温室气体清单,重点关注是范围3.1(采购产品和服务)的排放。本综合性指南将指导企业如何基于供应商的具体数据,计算企业温室气体清单,同时指导企业如何计算其化工产品的PCF,最终达到整个价值链的透明以及脱碳化。基于该指南的PCF计算也将支持下游用户的计算。
世界首个基于“跟踪、预测、控制”的“动态防雷”技术体系成功建立
“电博士·动态防雷”青年集体聚焦全球气候变化下的雷电防护问题,建立世界首个“动态防雷”技术体系,主导制定世界首个动态防雷国际标准,主导“雷震子计划”国际合作,用青春智慧和拼搏汗水,为全球防雷贡献中国方案。近日,该青年集体获评第二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2024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知识手册第一期
2023年5月17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1(CarbonBorderAdjustmentMechanism,CBAM,下称碳关税)法案文本正式生效。该机制针对部分进口商品的碳排放量征收费用,是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下称欧盟碳市场)的配套立法。欧盟碳市场要求涵盖产品的欧盟生产商根据在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向政府购买碳排放配额。欧盟碳关税则要求涵盖产品的进口商向欧盟购买碳排放证书,实际上是要求对欧盟出口涵盖产品的非欧盟生产商与欧盟内部的生产商支付等价的碳排放成本。2026年碳关税正式起征,欧盟将成为世界第一个征收“碳关税”的经济体。碳边境调节机制本质上是一种单边措施,不符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确立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也不符合“非惩罚性”遵约机制安排。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欧盟以保护全球气候为借口,强推碳边境调节机制立法,制造绿色贸易壁垒,旨在提高自身的国际经贸和地缘政治议价能力。
环保型气体 综合性能及应用
SFs温室效应潜在值(GWP)是CO2的23500倍,在大气中的存活寿命为3200年。到目前为止,大气中SF6气体的含量以每年8.7%的速度增长,气体占温室气体总排量已经超过15%。我国的SF6排放的主要来源来自电气设备约占总含量的70%。 1997年《京都议定书》中,明确了CO2,CH4,N2O,PFC, HF和SF6等属于温室气体的范围,并要求发达国家首先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冻结在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要求到2020年基本限制SF6气体的使用。 2015年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提出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巴黎协定气候大会上指出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架空输电线路地线除冰机器人典型技术及应用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不利影响,结合国网湖南电力去冬今春防冻融冰工作情况,主要介绍架空输电线路地线除冰机器人研制背景、不足和改进措施、创新亮点和下阶段优化方向,为电力机器人应用拓展新场景、新应用。
中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与新型电力系统协调发展(二)
当前,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共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经济体,年排放量接近全球三分之一的水平,其中,电力行业占到全国总排放量的40%左右。同时,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自2005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以来,一直保持较快增长,2021年比工业化国家平均水平高出2.4%,比欧洲高出40%[2]。有鉴于此,中国需要进一步大力推进能源电力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发展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主的非水可再生能源(本报告将所研究的可再生能源限定为非水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电源结构清洁转型的重点。
中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与新型电力系统协调发展(四)
当前,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共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经济体,年排放量接近全球三分之一的水平,其中,电力行业占到全国总排放量的40%左右。同时,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自2005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以来,一直保持较快增长,2021年比工业化国家平均水平高出2.4%,比欧洲高出40%[2]。有鉴于此,中国需要进一步大力推进能源电力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发展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主的非水可再生能源(本报告将所研究的可再生能源限定为非水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电源结构清洁转型的重点。
《环保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生产应用报告(2021版)》
环保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是坚强电网中不可或缺的产品,其大量应用于电网配电系统中,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可靠运行。气体绝缘开关设备在绝缘介质的使用上,经历了空气绝缘、SF6 气体绝缘及环保气体绝缘的发展历程;在灭弧技术的使用上,经历了空气灭弧、SF6 灭弧及真空灭弧的过程;在结构形式上经历了敞开式、半封闭及全封闭等阶段。传统气体绝缘开关设备以空气作为绝缘介质,占地面积较大,并且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潮湿、污秽等自然条件容易引起设备的故障。随着上世纪 70 年代第一台 SF6气体绝缘开关设备诞生,由于 SF6气体具有较高的介电强度,绝缘性能良好,且化学特性稳定,在大大减小开关设备尺寸的同时,保证了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的可靠运行,因此采用 SF6 气体作为绝缘介质或主绝缘介质的开关设备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 SF6 气体分解难且为公认的温室气体,其每个分子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是 CO2 的 23500 倍,衰减周期为 3200 年,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潜在威胁;而且 SF6 气体作为灭弧介质易产生有害物质,一旦泄露将危及到相关人员的身体健康。为减少温室效应,防止环境污染,国家发改委编制《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组合电器 SF6 减排计量与监测方法学》,要求各电力公司加强对 CO2 及 SF6 的排放控制。 近年来,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关于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关注的焦点。《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对温室气体排放均有明确的限制要求和减排目标,我国作为签约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也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2020 年 9 月 2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于 2030 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在 2021 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将该减排目标列入到国家发展目标。由此可见,国内外 SF6 气体的使用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逐步减少并最终停止使用SF6 气体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数字碳中和工业篇(2024年)
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工业体系不断健全,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工业领域节能降耗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然而,工业依然是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其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超过60%。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新型工业化的必经之路。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深入推进,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价值日益凸显数字技术深入渗透到工业领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助力工业加速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型工业化。 本蓝皮书聚焦数字技术与工业领域的融合应用,系统梳理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地区借力数字技术推进工业脱碳的探索实践,分析数字技术助力工业碳减排的内涵机理和思路框架,建立数字技术赋能碳减排潜力评估模型,评估数字技术赋能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流程制造业碳减排的潜力和贡献度,数字技术赋能工业碳减排的潜力正处于快速增长期,未来十年现有的数字技术将分别助力钢铁、石化化工、建材行业减少 5%~20%、6%~16%、3%~9%的碳排放。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场景的落地实施,数字技术对工业碳减排的效应将会进一步加强,从重点行业、绿色制造和企业主体等维度,研究数字技术赋能工业减碳管碳的实施路径和应用场景,并从顶层设计、要素支撑、技术布局、财税金融、企业动力、数字化碳管理等方面提出数字技术助力碳减排政策建议,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