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科院研发无人机挂拆接地线装置
10月9日获悉,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的无人机挂拆接地线装置日前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完成现场试验验证。
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甘孜~天府南~成都东、天府南~铜梁1000千伏交流工程)工程简况
9月29日,我国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式开工。工程将新建四川甘孜、天府南、成都东和重庆铜梁4座特高压变电站,变电容量2400万千伏安。新建双回特高压线路658公里,总投资288亿元,计划于2025年夏季高峰前投运。
1100kV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IL)关键技术及应用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是一种采用气体绝缘的高电压输电线路,具有传输容量大、损耗低、占地少等特点。多年来,国内外投运的GIL最高电压等级为800kV,且核心技术被国外长期垄断,1100kV GIL研制尚属空白。随着我国特高压电网的规模化建设,输电线路跨大江、大河等特殊环境时输电走廊限制难题逐渐显现,亟需开发出适用于特高压输电的GIL产品。项目组历经多年攻关,研制出世界首台高参数1100kV GIL, 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19项,受理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学术论文18篇;出版著作1部。研制的1100kV GIL产品填补了世界空白,并成功应用于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南京站、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等。近三年,项目新增合同额9.255亿元,利润2.541亿元。项目成果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我国特高压输电领域的又一项重大技术创新。
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过电压和绝缘配合
重庆2022年启动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 推进三峡电、川电、疆电入渝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2022年1月17日在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要建设多渠道能源网,畅通北煤入渝通道,启动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推进三峡电、川电、疆电入渝,提升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开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内部挖潜,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西部送端直流电网方案构建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中国未来面临着大规模能源“西电东送”的电力传输需求,需要规划与之相适应的输电模式。依据2030年后西部能源的开发规模,确定各类型电源的装机规模和地理分布,提出远期西部送端直流输电网和中东部受端超/特高压交流电网相融合的“西电东送”主干输电网结构及路线图。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可控、灵活高效的基本要求,构建了团块状、网格状和双环网3种基于VSC-HVDC柔性输电技术的直流组网模式,以实现西部多类型电源的互补互济,保障电力的可靠供应。分析了3种直流组网模式下主要一次设备的应用数量,计算了西部送端直流电网的系统整体可靠性指标,从设备应用数量和系统整体可靠性指标对3种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估,并确定了优选方案。参考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对优选方案的技术性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江西切实稳住经济发展若干措施:加快抽水蓄能电站等储能调峰项目建设
7月20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切实稳住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措施中提出加快奉新、洪屏二期、永新、遂川、铅山等一批抽水蓄能电站等储能调峰项目以及光伏、氢能等新能源项目建设,有序推进500千伏、220千伏输变电网建设,推动南昌-武汉特高压交流工程年内开工。
中国电科院研发无人机挂拆接地线装置
10月9日获悉,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的无人机挂拆接地线装置日前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完成现场试验验证。
输电线路山火多源监测与全过程预警关键技术
受清明、春耕等生产生活用火习俗影响,电网山火灾害频发,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2013年,1000kV特高压交流线路发生的三次跳闸均由山火引起,最长一次停运达3天之久;在清明、春节等山火高发期时,输电通道附近1天的火点数量多达上千个,南方某省主网曾在元宵节当天发生山火跳闸27次,极易引发大电网崩溃。山火已成为危害电网安全的主要灾害。在输电线路山火初发期进行监测,能有效降低线路山火跳闸事故,减少社会财产经济损失,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国内外开展了多种方式的山火监测研究,包括图像视频监测、卫星遥感识别、固定地点安装烟火探测装置等。但是,输电线路多为小面积山火,且实时性要求高,电网急需在山火初发期进行准确识别,为现场预留扑救时机;在输电线路山火隐患点点多面广,山火发生的时空不确定性大,山火监测装置的安装缺乏理论指导;在山火蔓延期,传感器探测方法无法实时评估火行为,难以实时跟踪火情蔓延预警杆塔。因此,迫切需要在现有的电网山火监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对电网山火初发期的监测预警技术,开展电网山火发生规律及分布式监测装置的优化选址研究,促进电网山火监测预警技术向精细化和智能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