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抗短路能力评估及治理
根据统计,2010年之前,220干伏变压器跳闸故障中,因受短路电流冲击后绕组失稳或内部放电导致的故障占80%以上。 从变压器短路损坏情况分析,由于绕组材质或工艺不良导致的抗短路能力不足是变压器损坏的主要原因。2010年起,山东公司开展变压器抗短路能力校核及治理工作,累计校核220千伏变压器720余台,共计280台变压器抗短路能力不满足要求。根据校核结果,结合设备运行情况,逐台制定整体更换返厂改造、加装电抗器、中压分列运行等措施进行治理。同时开展变压器运行环境综合治理、优化保护足值配置等措施。截至2018年,累计返厂改造变压器240余台,整体更换10余台,加装限流电抗器、中压分列运行等20余台,抗短路能力不足变压器基本治理完成。
直流电源系统中选型推荐和选择性保护分析
在新版DL/T5044-2014中良信配合修编组完成直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21万组数据,用时3年,研究断路器在直流系统中的配合。 体化电源:共享直流操作电源的蓄电池组,取消传统UPS和通信电源的蓄电池组和充电单元,采用电力专用UPS和DC/DC直接由直流母线变换取得交流不问断电源和通信电源。
大湾区直流背靠背广州工程正式投运
3月29日,大湾区直流背靠背广州工程(以下简称广州工程)正式投运,它与正在建设的大湾区直流背靠背东莞工程(以下简称为东莞工程)同为广东目标网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系列工程建成后,将从根本上化解广东电网短路电流超标、多直流落点风险、大面积停电三大问题,显著提升广东电网电力供应和配置能力。预计2022年将支撑西电东送电量不低于1883亿千瓦时,广东省东西部电力交换能力由410万提升至1000万千瓦。
三相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第5部分:算例
基于多特征量判据的新型配电系统早期故障检测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新型配电系统故障特性发生显著变化,运行方式多变、短路电流受限。电弧类早期故障是系统发生短路前的征兆,通过提前对早期故障的有效识别能够避免新型配电系统短路故障难以隔离的问题。首先,建立了早期故障的电气量与温度量定量解析模型,通过理论分析指出仅依靠单一的电气量或温度量均难以实现可靠的检测;然后,综合电信号的快速性和热信号的高灵敏性和可靠性,将电弧功率作为复合特征量来判别早期故障,提出了结合电流量与温度量的早期故障检测方法;最后,通过PSCAD仿真、现场数据及实验室模拟故障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模功率差的风电经直流外送系统源端交流线路纵联保护
针对送端交流线路受风场及直流系统接入影响,故障特征迥异,以及传统继电保护原理难以适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功率差的风电送出线路纵联保护新原理。首先,在单机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风场各设备间的相互作用,推导双馈风场短路电流表达式。结合直流系统网络拓扑,建立送出线路背侧系统馈入线路模功率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区外故障网络拓扑变化引起模功率异变的特性,构造模功率差与模型差异性相关联的保护判据,用以识别交流线路区内外故障。最后,基于RT-LAB平台的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计及线路优化投切限流的含风电电网扩展规划方法
为应对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带来的新挑战,提出了一种计及线路优化投切限流的含风电电网扩展规划模型。首先,从系统负荷变化引起常规火电机组启停的角度出发,将典型场景下的短路电流约束转化为对应机组启停状态下的约束,通过对风电场集电系统的结构等值研究风电场的等效表达式,引入考虑风电接入的短路电流约束。然后,确定电网扩展规划总体思路,以总投资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综合考虑储能、需求侧响应以及短路电流约束的电网规划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求解。最后,以IEEE-RTS 24节点系统为例,通过设置不同的案例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三峡近区电网优化工程投产
4月30日,2022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三大重点改造工程之一——三峡近区电网优化工程投产。工程投运后,华中电网安全稳定水平进一步提升,解决了三峡近区短路电流水平偏高、电磁环网潮流穿越、电力疏散能力不足等问题,使丰水期恩施地区电力外送能力最大提升80万千瓦,湖北西电东送通道输送能力最大提升95万千瓦,鄂西丰富的清洁能源消纳力度进一步加大,可有力支撑区域“双碳”目标的落实。
基于模型识别的有源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大量接入使配电网继电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概率大,但故障信息十分微弱,特别是在DG多样化故障输出特性的影响下,有源配电网单相故障定位的准确性常难以保证。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识别的有源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分析了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下DG的输出特性,建立了在不同故障位置下有源配电网的正序增广网络,构建了故障位置关于馈线出口以及DG输出电流的函数,建立了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位置模型,利用不同故障位置下短路电流矢量占比系数的差异性构建了新的故障定位判据。通过将单相接地故障定位问题转化为故障位置模型系数的求解问题,提高了故障定位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理论和仿真分析表明,在不同故障位置、不同过渡电阻下均能准确定位单相接地故障,具有原理清晰、故障特征量采集便捷、灵敏性和可靠性高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