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力发展与改革报告(2024)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中国经济在风高浪急中展现强劲韧性,走出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核算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5.2%;经济规模超126万亿元,人均GDP达到89358元,比上年增长5.4%。2023年,全国电力供应总体稳定,经受住了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重要时段考验。2023年新增电力装机约3.7亿千瓦,总装机达到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7%。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过火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比重首次突破50%;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4.5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在全国发电总装机的占比过半。全年全国发电量9.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3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三分之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年市场化交易电量约5.7万亿千瓦时,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6845亿千瓦时,占新能源总发电量的47.3%。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有效运行,初步形成了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电量电价回收变动成本、辅助服务回收调节成本的煤电价格新机制。
架空线路绝缘包覆机器人的研制与应用
2016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子“十三五”期间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国农村地区基本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农网改造升级的重大工程,南方电网公司“十三五”期间将投资1300亿元用于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国家电网新一轮农网改造总投资超5200亿。 随着配电网的快速发展,规模的日趋扩大,供电区域内种植树木的不断增加,严重的腐蚀、乌害请多因素的影响,运行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人为或自然的故障,如遭受外力的破坏、相间短路、断线等故障越来越频繁,影响了配电网的安全运行。目前配电网架空线路绝缘化改造较为广泛的方式为更换绝缘导线,更换绝缘导线不仅需要架设新的杆塔,还需要较长的停电时间,工程量大,投资成本高,施工不便,特别是山区、丘陵地区、丛林区施工难度尤为困难,跨江、跨河、山谷等特殊地形无法更换绝缘导线。架空线路绝缘包覆机器人可以在原架设的线路上,将绝缘涂料均匀包覆在架空裸导线上,实现配电网裸导线绝缘化改造,大幅度缩短停电时间,降低施工成本,节约人力物力。
山东:到2025年力争新增500千伏和220千伏电网工程469项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介绍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有关情况。发布会上相关领导介绍到,在现有“五交三直”外电入鲁输电通道基础上,加快陇东至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建设,适时推动第五条直流输电通道纳入国家电力规划。到2025年,形成“五交四直”受电格局,接纳省外电量达到1500亿千瓦时以上。同时,推动送端省份既有直流输电通道配套电源基地建设,深化与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送端省份能源战略合作,确保外电稳定送入。
可远程在线核容放电的变电站智能直流系统
本项目通过对直流电源系统框架、蓄电池全状态多变量监测方法及在线核容放电方法进行研究分析,首次提出新型直流电源系统中两段直流母线互为备用策略、蓄电池远程在线核容放电的控制策略和关键技术,形成一套远程在线核容放电的变电站智能直流系统,由蓄电池全状态智能监测、在线核容成套设备、DC-DC直流智能母联和智能高频开关充电模块及站用电源监控系统组成,可实现功能:1以DC-DC智能母联搭建出两段直流系统的在线热备用框架,当发生直流母线失压或欠压时,能自动保持直流母线的连续供电特性,保证直流系统供电可靠性;2.不脱离直流系统下蓄电池远程在线核容放电(所放电的电能回馈电网)和蓄电池全状态多变量数据的远程实时监测、维护,替代原有静态、离线、人工的蓄电池运维模式,及时发现蓄电池隐患,提高运维效率;3.实现直流充电机对交流输入低电压和缺相的适应性的措施,进一步保证电网故障初期直流系统的运行稳定性;4.搭建一套完整的蓄电池远程后台维护系统,可管理500个变电站的蓄电池系统,可实现站用电源系统的实时监测、蓄电池自动在线养护、历史数据保存及分析、蓄电池性能综合评估、蓄电池劣化的提前预警等,提高蓄电池维护效率、节约人工成本。
电力行业无人机应用典型案例
随着智能巡检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在电网运维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力行业亟需针对无人机应用开展系统性、专业性的深入研究,以增强配电网调控能力和安全性为基础,加强电力巡检工作,增强电网的稳定性。 在此背景下,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超高压分公司组织电力行业的专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无人机在电力行业的实际应用情况编写了《电力行业无人机应用典型案例》一书,旨在打破目前全国电力行业无人机应用缺少系统、实用性作业方法的现状,为地方电力公司无人机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规范和指导。 基于电力行业无人机应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书首创以案例讲技术的方式,广泛征集无人机在发电、输电、配电、变电、电网建设及安全等领域应用的典型案例,解析无人机应用的规范作业流程,探索可行性较强的实践经验。全书实用性和专业性兼备,能够完善电力行业无人机作业人员技能培训体系,全面提升无人机作业人员的实际应用技能水平。 联 系 人:张雪亮 手 机:13466440240
智能配电应用技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电力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一方面,在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下,传统能源的大量开采和碳排放总量的连年升高,使得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是降低传统化石能源占比、调整能源结构的一项关键任务,更是保障我国能源电力安全的长治久安之策。另一方面,我国电网建设加速,分布式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用电负荷的多元化增长,使得电力稳定供应面临较大挑战,需要构建坚强智能电网,破解电力建设的难点堵点问题,缩小负荷曲线峰谷差,保持用电稳定。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对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要把配电网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着力点,持续优化完善配电网规划理论、建设标准和管理体系,不断提高配电网的适应性、可靠性,以及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更好地支撑新能源的科学高效开发利用和多元负荷友好接入,并深度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利用先进的设备、传感技术及控制决策系统,保证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智能配电网建设的目标是服务电网终端用户,智能配电网具备安全、可靠、自愈、经济、兼容等特点。加强智能配电软硬件设备的升级改造,促进智能配电网与物联网融合渗透,助推智能配电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得到重点应用,以及智能配电网建设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是智能配电技术发展的总趋势。 近日,由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EPTC 电力技术协作平台组编的《智能配电应用技术》即将出版。本书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从多方面深入剖析智能配电应用技术,对传统技术进行再探讨,对前沿技术进行新探索,全面展示当前智能配电领域的研究成果,助力智能配电技术创新、推广与应用。 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和配网业务对智能配电技术的需求,本书深入分析了智能配电技术的发展形势与要求,解读了智能配电技术发展现状,梳理了智能配电技术标准,围绕配电设备智能化、配电智能终端、配电物联网、配电自动化系统、智能运维、分布式电源与储能、电动汽车充换电、低压柔性直流互联等关键技术做了全面介绍与研究,总结了不同场景下的智能配电技术典型应用案例,展望了智能配电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发展建议。 联 系 人:张伟豪 手 机:18518354192 邮 箱:zhangweihao@eptc.org.cn
国家标准GB/T 31464-2015《电网运行准则》获2022年度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标准项目奖一等奖
近日,国家标准GB/T 31464-2015《电网运行准则》获2022年度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标准项目奖一等奖。这项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牵头起草、全国电网运行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归口的国家标准规定了电网运行应遵循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基本原则,是保障我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一项极其重要的通用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