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3条 精细化管理
案例

深圳特区建发创智云城智慧园区

发布日期:2023-09-18

创智云城智慧园区建设以“数字化赋能园区,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园区高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愿景,以“基础设施集约化、设备管理智能化、业务管理数字化、园区服务生态化”为建设目标。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使园区具备设施设备互联互通、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园区各方协同运作、园区产业创新发展的能力,实现对园区资源优化配置与集约化利用,园区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园区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联动外部特色资源,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国有企业智慧园区样本。

650次浏览
案例

东华科技双碳双控平台

发布日期:2023-09-18

结合水泥行业双碳管控现状与各层级碳管控政策要求,本案例融合标识解析、区块链、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打造水泥行业碳资产管理平台,制定碳排放管控、低碳转型目标与阶段性计划,实现碳管制度体系建设、碳排放精细化管理、碳资产管理、碳排放预测等。

461次浏览
成果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化项目预算编制与计算方法

发布日期:2021-09-01

随着电网建设规模和电网系统日趋复杂,电力体制改革、电网智能化等环境变化和网络安全性提升的要求,信息技术对于电网公司生产经营的支撑作用日趋重要,特别是在电力建设与企业管理中的推广与应用,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信息化项目计价标准研究一直是信息化专业的热点和难点,受行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人员职责及技术水平、区域信息化发展水平、信息化应用不同技术方式、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等因素影响,给信息化项目预算编制与计算方法的研究带来较大影响。国内外及行业内外有相关的成果及经验可借鉴,但缺乏一套适用于南方电网公司的完整的信息化项目计价标准。南方电网公司基于电力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水平,遵从南方电网公司信息化发展规划,开展了信息化项目计价标准研究应用工作,2012 年颁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化项目预算编制与计算方法(试行)》,2017 和 2018 年结合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修编颁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化项目预算编制与计算方法(2017 年修订版)》,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化项目预算编制与计算方法(2018 年修订版)》。标准梳理明确了公司信息化项目分类标准;确立各类项目费用构成,定义和规范了相关工作内容范围和计算方法;通过对历史项目数据的挖掘分析,形成信息化项目主要工作量的参考标准;依据国家、行业、公司相关标准规范要求,测算形成相关取费标准;针对 Iaas、Saas 及主要设备价格水平建立测算模型,形成相关价格水平的更新机制,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南方电网公司的完整的信息化项目预算编制与计算方法。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化项目预算编制与计算方法》历经 6 年的应用和修编完善,为南方电网公司信息化项目计价提供了标准参考,指导信息化项目合理造价。为南方电网公司加强信息化项目投资管控,合理分配信息化投资、规划信息化项目建设,强化信息化项目各环节成本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效支撑。促进了信息化项目管理水平和建设应用成效提升,更好的支撑电力工程规划、建设、运行及企业管理发展,进一步推动电网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为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化项目预算编制与计算方法》基于南方电网公司信息化规划编制,具有电力行业特性内涵,提升了信息化项目计价方式方法,具备在电力行业内借鉴推广价值;并且,积累大量的基础资料和有益的编制方法,为电力信息化计价标准提供实践考证,并可借鉴到其他行业。

446次浏览
行业要闻

国网山西电力推行精益化同业对标评价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发布日期:2022-04-20

“2021年,通过强化精益化同业对标评价,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8%,资产负债率同比压降0.05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这些指标完成情况又有了新的提升。”4月11日,在总结一季度同业对标成绩时,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企业管理部主任王尚斌对同事们说。

关键词:
445次浏览
成果

火电脱硝催化剂全寿命诊断和信息化管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发布日期:2020-04-10

基于催化剂失活机理和精准诊断技术,首次建立面向燃煤电厂的催化剂全寿命精细化管理模式,优化了年产4万方的催化剂生产线和年产8万方的再生线,突破了国产催化剂适应复杂燃煤条件的制造瓶颈,整体提高了催化剂的创新研发和产业化能力。 项目授权知识产权63项(发明专利28项)。全寿命智能管控已覆盖全国15%装机的煤电机组,在保障安全稳定超低排放的基础上,近3年通过新型催化剂生产、智能诊断服务和废旧催化剂再生,累计新增销售额8.5亿元,新增利润1.3亿元,为企业节约催化剂全寿命使用费12亿元。项目整体提升了我国脱硝催化剂运维水平和创新研发、产业化能力,成果可进一步向全国电力及非电行业推广,为健全全行业氨氧化物超低排放技术路线提供支撑。经江苏省生产力协会组织专家评价:成果整体达国际领先水平。

346次浏览
论文

面向风电场的主动支撑电网型分散式储能控制策略与优化配置

发布日期:2024-01-09

面向新能源场站的分散式储能具有容量小、分散广、部署灵活、方便扩容等特点,降低了电池聚集所导致的事故危害隐患、规避了征地费用与配套建设成本高的问题,既可以针对节点进行精细化管理,又可以集群化控制,帮助新能源场站改善涉网性能、减少考核成本、提升发电效能。首先,基于“分散布置,集中控制”原则提出一种分散式储能集群化控制策略,将分散式储能虚拟成为集中式储能的形式,并根据储能荷电状态与健康状态对功率指令进行合理分配。其次,根据并网要求,设计了基于调频优先制定的风储协同控制策略。进一步参考江苏省考核细则,提出了主动支撑电网型的分散式储能配置优化模型。算例结果表明,配置一定规模储能可以减少考核成本、改善涉网性能。

314次浏览
成果

组塔抱杆安全状态实时监控装置的研发

发布日期:2018-06-01

本成果通过GPS+手持机的方式实现了抱杆垂直度监测等功能,填补了线路组塔施工抱杆垂直监测方面的空白,根本解决了抱杆倾斜情况数据化即时控制,将组塔状态经验控制的粗狂型转为精细化管理,可更好地为施工质量控制、安全控制服务。其次技术上研制了一种采用GPS设备低功耗使用方式,在GPS应用领域也是创新。本装置主要创新点是:实时监测抱杆顶部接收机的状态,降低作业误差;可远程控制开关机状态;一定时间内接收机位置未发生明显变化自动进入休眠模式,可超快唤醒;电源可提供系统运行时间150小时,满足组塔需要;可以项目为单位,一套基站+多组施工班组移动端同时使用。

313次浏览
成果

计量互感器磁饱和检测终端的研制

发布日期:2019-05-31

此项研究所及的互感器磁饱和检测装置适合行业全面推广,特别适用于运行中计量装置的二次电流核查。通过检测判断磁饱和的程度,可排查二次端于接触不良、整流变频方式窃电、互感器变比差错及超容所带来的计量差错。在保证安全性、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障丁计量装置的正确性。 若能在全国电力行业电能计量专业中广泛推广应用,可大量减少因各种原因造成的电流回路计量不准,实现防范窃电、排除故障的目的,有效降低供电公司的电量损失,如若进一步将磁饱和检测纳入负控系统,将具有更大范围的监测功能,增强专业的精细化管理。

297次浏览
前沿技术

配电室智能化运维——提升首都智慧化、安全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发布日期:2022-02-22

 为提升全市安全用电水平、降低运维成本,北京地区已有1000余电力用户采用了配电室智能化运维模式,且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及潮流。智能化运维配电室在全面提高安全运维水平的同时,助力企业减少运维成本,对首都节能减碳、减轻企业负担、全面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具有深远意义。

268次浏览
成果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六氟化硫气体循环再利用研究与应用

发布日期:2021-10-08

六氟化硫(SF6)气体是高压电气设备中性能最优且暂不可替代的绝缘灭弧介质,但也是目前温室效应最强的工业气体(其温室效应系数是CO2的23900倍),是《京都议定书》禁止排放的六种气体之一。我国电力行业SF6气体用量占SF6气体产量的80%,面临巨大的环保压力,如何实现SF6高效循环利用成为行业重大课题。 为控制和减少电网企业六氟化硫气体的排放,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从2006年起,按照“科技先行、试点应用、统一标准、全面推广”的管理思路,组织开展了六氟化硫回收处理循环再利用的管理创新。该项目历时10余年,分为五个阶段:一是组织科研攻关,开展六氟化硫气体现场回收、回充和净化处理等技术的研发,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净化处理成套装置。二是开展试点应用,组织8家单位开展试点应用,积累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经验,提出了“分散回收、集中处理、统一检测、循环利用”的工作模式。三是推动成果转化,促成国网安徽电力与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成果转让和技术合作,实现了产品规模化生产。四是统一建设方案,实现全面推广应用,明确了省级六氟化硫处理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目标、组织分工、进度安排和工作要求,统一建设方案、设备采购和竣工验收。五是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健全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构建科学规范的检测体系,开发信息化管理平台。 项目研制了SF6气体快速回收/净化/回充全套装备,建立了SF6气体循环再利用体系,提出了SF6处理工作的管理模式,实现了SF6全寿命周期管理和近零排放;应用该成果成功在联合国注册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成为世界首个电网领域的SF6减排CDM项目。截至2019年底,公司系统26个省公司(除西藏外)全部建成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处理中心,累计回收六氟化硫气体631.9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510.2万吨;在公司系统率先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累计实现工业产值4.5亿元、利润7400万元。 项目形成了一系列国家、行业标准9项,授权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49项,发表论文20多篇。由院士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项目成果进行鉴定,结论为:该项目循环再利用技术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成果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前瞻性、科学性及示范性。项目成果有效促进了绿色可靠电力和经济社会低碳发展,推动了电力行业的科技进步,对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益、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电网安全供电均具有重要作用,为我国落实《巴黎气候协定》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

216次浏览

热点资讯

1

《电力行业关键设备供需统计分析报告2023》上新了!

2

2023年变电智能运检优秀论文征集

3

EPTC双周刊

4

“EPTC智巡榜”年度优秀企业征集

5

2023年EPTC大事记

6

“双碳”目标下的低压智能配电台区应用设计

7

关于举办2023年(第六届)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暨数字化发展论坛的通知

8

电力绝缘子40年技术回顾与展望——制造篇

9

新型电力系统中抽水蓄能定位与发展前景

10

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2年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