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物联网边端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强化电网企业内部精益化管理,提升客户优质互动服务能力。配电网是连接电网与最广大电力客户的“最后一公里”,因此建立具备广泛感知能力、监测分析能力和人机交互能力的配电物联网,具有深刻的现实需求和经济价值。 国网青岛供电公司立足于业务管理和客户服务需求,从客户用电“痛点”、企业服务“盲点”切入,建成了全国首个“全物联网化”试点台区。台区紧密围绕“云-管-边-端”配电物联网技术路线,以智能配变终端为核心,融入低压智能开关、智能微断、红外成像、局放、温湿度监测等多种类端设备,实现了台区运行“全透明化”控制、运维工作“全智能化”管理、客户需求“全主动化”服务,构建起主动运维、主动抢修、主动服务、综合能源管理等九大场景化应用,为建设泛在物联、坚强智能的配电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2023深圳数字能源白皮书
近年来,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先行示范标准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在数字能源领域,以全球视野结合深圳特色,瞄准全球前沿技术和实践,推动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释放能源数据要素价值潜力,逐步构建绿色、高效、柔性、智能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为推进数字能源高质量发展,由广东省能源咨询规划研究中心牵头,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共同编写本白皮书,阐述数字能源的内涵和框架,从能源产业各环节介绍数字能源的关键技术和深圳实践,探究能源革命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对深圳乃至全球发展的影响。
广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以氢能、智能电网、储能产业为重点领域
9月26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广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其中提出,到2025年,广州市能源安全保障基础更加牢固,能源结构更加优化,能源产业更有活力,能源管理更加科学,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开放融合的现代能源体系初步形成。
施耐德电气:绿色创新引领环保开关设备技术革命
日前,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主办的“2022年第六届开关设备专业技术交流会”在浙江杭州圆满召开。本届技术交流会以“智能、安全、可靠、绿色、高效”为主题,吸引了各界专家齐聚一堂,就开关设备技术发展的创新趋势展开了有益的探讨。全球能源管理与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也出席了本次行业盛会,并结合当下市场对绿色环保开关设备的需求趋势,进行了深入务实的分享。
电力企业能源管理系统设计导则
全球可再生能源储量评估,前景分析与规划平台
全球可再生能源储量评估、前景分析与规划平台针对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空间分布不均匀、开发利用率较低、商业模式创新不足等问题,充分发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链的一体化优势,综合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地理信息技术,结合具体国别或地区政治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动向、能源需求、能源结构、生态环境等因素,构建覆盖基础地理、社会经济、能源电力等领域的综合性的全球可再生能源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全球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储量评估、市场前景预测与宏观规划服务,重点解决全球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为国内外国家能源管理部门、地方能源局、能源建设企业及中小型个人用户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与技术服务。本项目包括行业云平台软硬件、以及基于云平台的大数据基础架构研究与建设,研究数据资源池组建技术,在此基础上建设可再生能源数据仓库,进行可再生能源储量评估与市场前景分析应用系统研发,并构建可再生能源储量与市场前景分析决策支持系统
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内涵与展望
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两个阶段,我国的工作重点都将围绕推动煤电的优化与退出、综合施策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强化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的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电制衍生品技术和新一代发电与供热技术,以及促进循环经济和“新能源+”的发展上。但两个阶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1.0阶段,更多的是侧重调整煤电的发展方向和解决电力系统灵活性不足的问题,以满足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消纳需求,加速电力行业自身的脱碳进程。在2.0阶段,更多的是侧重全新的技术、生产与消费方式、商业模式的发展与推广,以及电力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等,以发挥电力行业的基础性地位,带动工业、交通、建筑等各个部门的低碳可持续发展。为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我国需建立现代化的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提升政府部门的行政治理水平;需构建高效运转的电力批发市场和多样化的电力零售市场,保障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提升的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需高度重视科技研发与创新,推进关键能源技术取得突破;需完善碳市场和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制,以市场化的手段倒逼煤电的转型与退出,提升新能源项目的经济性;需大力推动公正转型和加强宣传教育,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包容性发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探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最佳实践和最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