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3年)
随着5G逐步迈入规模发展期,5G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带动效应进一步增强。本报告测算了2023年5G的经济社会影响,预计2023年5G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86万亿元,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约5512亿元,分别比2022年增长29%、41%,间接带动总产出约4.24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约1.55万亿元,分别比2022年增长22%、22%。推动5G规模化发展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根据5G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内在需求,持续夯实网络基础能力、增强技术标准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生态支撑能力,以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加快数实融合为着力点,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增强经济回升态势提供有力支撑。2023年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的第四年。本白皮书以向社会各界展示5G商用发展趋势为核心内容,重点梳理2023年5G商用的进展、成绩、经济社会影响,为社会各界深入了解5G产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白皮书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望各界批评指正。
2023年度电化学储能电站行业统计数据
截至2023年底,全国电力安委会19家企业成员单位总计报送各类电化学储能电站1375座、总功率45.43GW、总能量92.61GWh1,其中累计投运电站958座、总功率25.00GW、总能量50.86GWh(在运863座、总功率24.35GW、总能量49.62GWh,停用95座、总功率0.65GW、总能量1.25GWh),在建电站417座、总功率20.43GW、总能量41.75GWh。2023年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电站486座、总功率18.11GW、总能量36.81GWh,超过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截至2023年底,已投运电化学储能装机相当于全国电源总装机的0.86%,相当于新能源总装机的2.24%2;其中,2023年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装机相当于全国电源新增装机的4.91%,相当于新能源新增装机的6.08%。
5G技术在电力配电网领域的思考与探索
配电网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电网运行的关键结点,随着城市的大规模建设,企业的高速发展,对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及灵活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高速发展之下智能配电网呼之欲出,智能配电网是整个电力系统对分散用户供电的连接部分,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更强的诊断能力和自愈能力,在满足高可靠性和海量业务需求的同时,配电网及其设备的智能化发展必然与先进的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5G技术,将是推动配电领域智能化升级与变革的关键,5G技术作为智能配电网未来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5G技术又是如何支持和影响配电网的发展,需要我们带着前瞻的眼光和独特的思考方式去寻找答案,通过对5G技术的研究,针对配电网的发展趋势,思考和探索未来智能配电网发展的模式和方向,从而将5G技术全面应用在未来的智能配电网建设中。
2022电力行业边缘计算白皮书
数字化转型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要“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着力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产业链现代化”。作为一种数字化赋能技术,边缘计算受到电力行业广泛关注。边缘计算与AI、大数据、5G等ICT技术深度融合,满足电力行业全环节的实时性、智能化需求,赋能电力行业数字转型。本白皮书以推进边缘计算在电力行业中发挥赋能作用、助力能源强国建设为目标,重点关注电力行业边缘计算的产业发展现状、参考架构、应用场景与典型案例、发展趋势等,为边缘计算在电力行业中落地部署提供重要参考。
5G无源物联网系统白皮书
物联网正在迅速发展,预计将推动数十亿甚至上百亿个物品实现智能互联。当前,基于有源技术的物联网连接数量虽在增长,但与业界预期的全面万物智联尚有较大差距。有源物联网模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广泛应用,例如在物流行业,采用有源技术实现每个快件的连接将导致巨额的成本。因此,无源物联网技术,特别是其无需电池的特点,正成为重要的技术补充,它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连接海量物品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许多物件因分布广泛、需灵活移动或应用于极端环境,使得电池更换困难或无法使用电池供电。无源物联网技术解决了这一问题,无源物联网设备无需内置电池,可通过采集环境能量进行供能,因此具有长久的使用寿命,设备更加紧凑,简化了维护,并提高了安全性和效率。随着物联网连接需求的不断增长,无源物联网技术预计将支持更大规模终端节点设备,实现更大规模的传感感知和传输连接。这一特点使得无源物联网在智能城市、农业、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标准的逐步完善,无源物联网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推动物联网生态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联通联合行业伙伴联想集团、浙江龙感科技有限公司,开展5G无源物联网系统的技术实践,期间进行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探索:
先进计算应用创新白皮书(2023)
当前,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之中,以5G、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深入到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赋能全球经济发展活力。先进计算产业扮演着重要角色,既是数字经济规模增长的助推器,又是数字经济发挥赋能作用的技术驱动力。先进计算技术的应用推动信息和数据处理能力大幅攀升,成为前沿技术加速突破的关键力量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行业应用逐步走向深化,计算赋能作用愈加显著,先进计算产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向制造、交通、金融、教育、医疗等传统行业渗透,带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各行各业生产效率提升。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深入推进先进计算产业应用。依托国内大市场加快内循环建设,推动先进计算技术与各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提高产品适配能力,推动先进计算应用规模化发展。
10.0《ICDT融合的6G网络4.0》
信息技术的发展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相互融合。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向6G演进,ICT进一步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呈现出ICDT(Information,Communication,BigDataTechnology)融合的特征。ICDT融合的6G系统将成为一个端到端的信息处理与服务系统,是通信网络、感知网络和算力网络融合的移动信息网络。大量新技术已成为6G设计的候选技术,并在理论、仿真和原型等不同层面得到了验证。本白皮书通过ICDT融合新趋势、ICDT融合的无线空口技术和ICDT融合的网络这三个方面,对6G潜在技术与方案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从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关键技术与挑战,三方面对各个潜在技术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技术建议。其中,ICDT融合新趋势涵盖了通算融合技术、语义通信技术和AI大模型技术。通算融合技术基于通信与计算的资源融合共生、功能融合共生、服务融合共生等核心技术能力,实现了无线接入网算力化演进和通算智一体服务升级,推动了资源和要素的高效聚集、流动和共享。语义通信技术关注传输符合的含义和重要性,有望突破通信系统性能受香农理论限制的问题。AI大模型作为当前最受关注的科学方向之一,在通信网络中持续提升智能自治网络能力。ICDT融合的无线空口技术包含了通感一体、空口AI、多址接入、编码调制、超大规模天线(MIMO)和近场技术。这些方向也是对5G增强的关键方向。新型空口技术对于构建强连接、强算力、强智能、强安全的6G网络至关重要。当前,这些技术已经完成了技术方案与原型方案设计,并正在进行测试工作。在ICDT融合的网络架构方面,服务化网络、内生AI、数字孪生网络、多维度组网和用户为中心网络成为研究重点。新型网络架构有助于推动ICDT深度融合的6G网络向通感算智深度融合、空天地一体全域覆盖的新一代移动信息网络迈进。ICDT融合的6G技术研究正逐步从单点技术研究走向体系化构建和业界共识。本文倡议加强信息通信领域的跨界融合技术研究与协同,以需求为牵引,加快基础理论、瓶颈技术问题的联合攻关和协同创新。同时,注重跨界融合技术创新向应用与服务的转化,培育应用层的产业生态,孵化新业务、新应用。最后,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各国携手,共同夯实6G基础,推动其全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