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光点云的变电站三维场景自动构建技术研究与应用
本项目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建模方法,操作更简单、效率更高,从根本上解决了电网三维建模生产效率低、生产周期长、技术要求高、模型质量不统一等问题,通过重复利用数宇化移交等成果资源库数据,提升了数据应用价值,避免了重复建设投入,降低了三维项目建设成本,为普及三维新技术应用,莫定了良好的基础。本项目成果创立了一套高密度点云多级索引工作机制,提高了点云数据处理效率。创建了变电站高密度点云多级索引、变电站设备符合度评价的作业方法和工作机制,提升了点云数据处理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出了变电站标准模型编码机制,实现了标准模型库的科学管理。基于电网设备生产运行编码规则,制定了变电站设备标准模型编码体系,实现了电网三维标准模型库科学管理,提高了点云数据自动识别与拟合效率。发明了基于自适应形状匹配的点云识别与模型拟合算法,开拓了三维建模新方法。发明了基于自适应形状匹配点云识别与模型拟合算法,打破传统的三维模型构建方式,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精度,降低变电站三维建模成本。引入了VR虚拟技术,增加了人机互动效果。采用Unity:3D仿真系统和虚拟现实硬件设备,提高了变电站三维场景的展示效果,支持了人机互动的漫游浏览、信息查询、环境模拟等功能。
智慧天眼、智能巡检——直升机无人机激光 扫描技术在大电网运维中的应用
国网安徽电力目前已形成500千伏为骨干网架的电网结构,110千伏及以上架空输电线路达1955条,长度达39632公里;同时过境特高压和跨区线路14条,长度达3813公里;形成了5大国网公司级重点输电通道,线路遍布皖北平原、皖南大别山区等区段;线路肩负西南水电、内蒙风电、新疆煤电等外送,是确保“电从空中来”的能源替代的战略贯彻落实的重要支撑。 随着电网规模快速增长,传统的人工模式和直升机无人机协同的“三位一体”巡检模式,已难以满足大电网运维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人工巡视存在视野盲区、认知误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巡检无法实现通道环境的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和隐患智能管控,同时巡检的二维数据无法形成三维立体感知。 为解快上述问题,国网安徽电力提出」智能巡检的理念,研制丁基于激光点云技术的直升机无人机智能巡检平台,融合机载激光扫描、多光谱、全景摄影、倾斜摄影以及图像智能分析等技术,提高了激光扫描数据分析的时效性,实现丁输电通道三维建模、线路实时工况分析、树种的智能识别和树患的自动告警、外部隐患的智能识别和智能预警,显著提升了大电网运维管控水平。
机载激光扫描技术在电力运维中的应用
利用直升机平台搭载的激光雷达扫描系统,可以获取高压输电线路上的高密度、高精度激光雷达点云和光学影像数据,实现输电线路本体及周围环境的 真三维建模,进行高精度三维空间量测、模拟分析及通道可视化管理。
水电站三维精确建模及可视化仿真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随着现代构图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维造型软件的不断完善与成熟,工程、机械等设计构图领域已从传统的二维设计逐步发展为三维造型,并应用到了很多行业的实际应用当中。但是在国内外通过三维建模,特别是对水轮发电机组结构进行建模,还在初步应用的阶段,一般为国内外知名大型制造厂家在使用进行零部件的设计,如我国电力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哈尔滨电机厂,目前使用三维建模来进行单个零部件的设计,还没有成熟地应用到大规模的设计建模,而本项目使用三维建模技术,对已建成电站设备进行反向建模,建立起全厂所有设备的三维模型库。该点可以很好地推广到全行业中。此外,三维模型的二次发开,如将三维模型的动作代入到视频软件制作成为培训课程,将三维模型代入虚拟现实软件中制作成为模型场景的虚拟现实系统,将三维模型结合到3D打印技术当中将模型打印成为实体模型等,这些都可以广大的推广。
水电工程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规程
水电水利工程枢纽通常建设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河谷中,传统的二维地质设计方法很难直观、准确地表现复杂的地质情况。且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开发进程的加快,工程勘察设计任务日益繁重,传统的设计手段和生产设计流程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地质三维建模正是针对传统的地质信息模拟与表达方法的缺陷,借助计算机技术,直接从三维空间角度去理解和表达地质体和地质环境。采用三维设计手段不仅可以有效消除二维设计存在的缺陷,还可以显著提高工程地质勘察成果质量和工程设计效率,缩短工程设计周期,节约工程建设成本。 在水电行业标准中,尚无专门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规程,为适应水电建设发展的需要,统一水电工程三维地质建模的内容、技术要求,并使其符合GB50287规范对有关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要求,提高勘察成果质量及地质人员工作效率,结合已建或在建的大型水电工程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经验,吸取有关科技攻关成果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用以指导水电工程三维地质建模工作。 本规程是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1年第二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1]252号)安排制定的。
三维桥架及电缆敷设应用研究
电力电缆及附件项目组通过研究对电气模型的建立、小软件的研究和开发等,将三维建模与现场的实际使用和生产顺利的串联起来,将三维建模切实运用到电站的建设中来,保证了三维桥架电缆自动敷设的顺利实施,同时方便了后续的电缆的运行维护。减少了前期设计失误、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设计质量,避免了安装的返工、切割等,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三维桥架及电缆款设在清蓄电站的成功运用,得益于项目组积极创新,通过开发不同的软件和模型建立,成功搭建了三维设计同传统设计图纸、清册之间的桥梁,使三维项目简便化、易落地。获得了南方电网公司职工技术创新金奖,受到南方电网公司高度推荐。该项目技术成果在电力行业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效果特别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突出,技术难度较大,随着三维技术的发展,在后续的电站建设过程中,包括常规的水电站,均可以引用该模式,在电站设计前期将三维桥架电缆敷设进行全流程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节约成本。不仅如此,该项目也可以用于其他行业中,对涉及到大批量电缆布置或管线复杂的其他工业式厂房中,都可以引用,以确保厂房中各系统的合理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