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中国区域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研究2023
区域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是精准核算电力消费引起二氧化碳间接排放的基础参数。本研究采用平衡分析法,根据省级电网发电数据、跨省电力交换数据以及中长期电力发展规划等数据,构建省级电网生产模拟优化模型,通过情景分析评估未来不同情景下,省级电网电源结构和电力消费,分析中国2020-2035年不同情景下区域和省级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基于情景分析,中国2020-2035年各省份电网排放因子将出现大幅下降,新能源政策情景下,各省降幅平均达到43%,青海、云南、海南、吉林等8个省份的降幅超过50%;新能源高速发展情景下,各省降幅平均达到53%,青海、云南、海南、吉林等16个省份的降幅超过50%;按照两类情景结果中位数考虑,各省份降幅平均达到48%,青海、云南、海南、四川等11个省份的降幅超过50%。本研究建立的中长期省级电网排放因子,为支撑各省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评估,鼓励用户优化生产和行为模式,降低企业预测间接排放不确定性,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得到中国工程院品牌项目《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若干重大问题研究》(2022-PP-01)资助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智能防灾减灾技术探索
南方区域极端气候复杂,夏季雷暴、台风和地质沉降等多发,冬季雨雪冰冻和夏秋季山火等极端灾害频发,影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尤其是威胁风、光、水等绿色能源电力供应的稳定性。绿色能源不确定性、极端气候等因素导致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风险问题
泛在物联的智能配用电系统优化运行
泛在物联的配用电系统是智能配电网与电力物联网深度融合形成的信息物理社会系统。分析泛在物联的配用电系统的参与主体及其信息、物理、社会属性,并从物理域、信息域和社会域三个层面探讨参与主体之间的交互影响,并提炼其运行特点,包括物理域中的节点、网络和功能的灵活性;信息域中的泛在感知的不确定性;计算模式的边缘化、开放交互的安全性,社会域中的角色可变性、效用个性化、商业模式多元化;在分析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提炼其难点,包括复杂配用电系统的特征识别、社会行为建模与混合仿真、非完全信息的随机博弈框架与应用、融合社会属性的优化问题、边缘计算的调度策略与驱动机制、配用电终端物联网的交互安全机制等。在理论层面为信息、物理、社会系统的多学科交叉提供分析探讨,在应用层面为泛在电力物联网和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配电网自治单元规划研究综述与展望
配网侧分布式资源的规模化发展加大了配网安全可靠供电保障难度。合理规划自治单元能以最小经济成本提升自治单元灵活性、供电安全可靠性以及消纳能力。然而现有的规划方法大多只考虑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约束,未考虑资源相关性、调控模式以及电力市场因素,造成规划结果冗余及资源浪费。从自治单元的物理范围、容量规划影响因素、建模方法及求解算法4个方面进行综述分析,明晰自治单元的物理含义,分析源荷随机不确定性及相关性、调控模式、电力市场政策等因素对自治单元容量规划的影响,讨论考虑多因素的自治单元建模方法,比较不同规划求解算法的适用条件。最后,总结当前自治单元容量规划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及展望。
2024复杂系统视角下新型电力系统认知与构建报告
电力系统转型过程中不确定性、强非线性、多层次性、开放性、高度耦合性等复杂系统特点凸显,传统理论方法体系难以应对系统演化发展多方向性、有序进化多规律性及安全风险涌现性等复杂系统独有难题。综合还原论与复杂性科学,研究电力系统复杂特性表征与机理分析、安全风险预判、系统构网规划、运行状态表征及控制等问题,对认识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大意义。
2024数绿融合新能源发展指数报告
本报告在阐释数绿融合新能源本质、理清数绿融合新能源与 AloT 关系的基础上,力图基于统一的尺度,以定量化的方式来描述区域数绿融合新能源的发展状况,取代定性、模糊描述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得关于数绿融合新能源的相关政策的制定能更有的放矢。
基于双层博弈的配电网与多综合能源微网协调优化
为充分挖掘综合能源微网(integrated energy microgrid, IEM)的潜在价值,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针对同一配电网下的多个IEM协同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博弈的配电网-多IEM协同优化模型。对于IEM模型的构建,考虑在热电联产机组中加入碳捕集系统以及电转气装置,用来获取低碳效益。同时,针对IEM中可再生能源与负荷不确定性问题,采用鲁棒区间规划进行处理。首先,构建配电网运营商(distribution system operator, DSO)与IEM联盟系统模型框架,分析其不同主体间的博弈关系。其次,对于双层博弈,分为主从博弈与合作博弈。DSO作为博弈领导者,以自身效益最大为目标制定电价引导IEM联盟响应。IEM联盟作为博弈跟随者,以自身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通过成员间互相合作能源共享响应DSO的决策。同时采用纳什谈判理论解决IEM联盟的合作运行问题,使用二分法与交替方向乘子法结合求解模型。最后,在算例中验证所提模型与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背景下电网承载能力鲁棒提升策略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为电网承载能力带来了挑战,提出一种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背景下电网承载能力鲁棒提升策略。首先,考虑线路扩容成本、储能装置成本以及负荷需求响应容量成本,构建可再生能源出力和负荷给定场景下的确定性提升策略模型;其次,基于改进k-means聚类算法得到多个计及风-光-负荷相关性的典型场景,并以典型场景为区间中心的不确定区间描述负荷的不确定性;然后,基于两阶段鲁棒优化理论构建电网承载能力提升策略模型,并采用列和约束生成(column and constraint generation,C&CG)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算例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求解方法的有效性。
考虑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多能互补虚拟电厂优化调度策略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全环节低碳化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已成为必然趋势。考虑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利用具备多能互补特性的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是改善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提出一种多能互补虚拟电厂优化调度策略。首先,充分考虑多种能源之间的耦合关系,构建计及“源-网-荷-储”全环节的虚拟电厂运行机制;其次,根据所提运行机制,提出以低碳经济为目标的多能互补优化调度模型,通过对各类型装置进行协调调度,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最后,以某地区含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内的多能互补虚拟电厂为参考案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