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专业管理
随着电力需求的日益增长,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而数字化和物联网技术的逐步推进,为配电网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保障配电网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更新人才管理理念,优化和完善人才培训体系。通过加强配电网专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岗位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配电网管理任务。 基于此背景,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组织配电网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根据配电网专业管理人员的能力现状和培训需求,编写了《配电网专业管理》一书。该书旨在通过系统的介绍配电网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案例,为配电网专业人员提供一本全面、系统的学习宝典,从而促进配电网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不断提高配电网的精益化管理水平。 购书联系人:张一飞 手 机:18334793050
变电站直流电源智能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近几年,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应用非常广泛,电力行业也不例外,国网第三代智能站的研究应用已进入实用阶段。电力变电站用直流电源系统是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重要设备,它的运行水平对发电厂和变电站以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特殊重要性,而直流电源系统核心部件蓄电池组作为后备电源运行,长期处于浮充电状态,极易造成极板硫化,蓄电池内阻增大甚至单节电池开路。另外作为直流电源另一核心部件的充电机组,在现场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外部与内部原因如:交流输入电压过高、板件老化失效等造成的充电模块性能下降甚至损坏情况的发生以及运行特征参数的监测手段不够完善,导致运维人员不能及时高效的对充电模块做安全处理。目前的直流系统主要针对如交流输入电压、母线电压、蓄电池组电压、单节电池电压、馈线开关量等一些基本参数的检测,这些检测只能做到直观显示电源系统的一些基本情况,而对发生故障一些背后的原因得不到深入分析与诊断,更不能做到一些故障的预判。当下随着电网生产运行管理任务的日趋深化和复杂,对工作标准、流程和质量日益严格要求,对专业管理的精细化要求不断提高。所以针对直流电源系统急需研究集约化程度更强、效率更高的运维技术手段。对于蓄电池性能预估可以是基于模型的性能预测方法,也可以采用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案,而基于模型的方法多用于机械形式的性能预判领域,类似蓄电池这样的物理模型较为复杂的情况很难用一个确定的状态方程描述的研究对象实用性不强,所以对于蓄电池组这里采用数据驱动方案完成蓄电池性能的预判。
山西强化站用交直流电源专业管理经验分享
直流电源系统
输电线路工作情况汇报
介绍河南公司超特高压输电线路长度11115公里,可视化覆盖率5400余套,基本已实现重要线路设备、人员、隐患的全过程可视化运维智能化管理。提出目前有效的在线监测技术手段较少,实用化程度需进一步加强,应充分利用“大云物移智链”等信息交互、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手段,提升数据自动采集、自动获取、灵活应用能力,实现设备全方位全天候感知、数据云边处理、状态辅助预判、安全智能管控、运检效益提升,构建输电专业各个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的良好局面,推进输电专业管理模式向更智慧、更高效、更安全转变,实现输电通道“全采集、畅通道、能分析”,线路全过程无人巡视及线路智慧检修。
变电智能巡视及感知技术应用
遵循国网公司变电运维“两个替代”工作要求,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助力变电运维数字转型,提升变电设备运行状态智能感知水平,降低变电运维作业风险、提高设备管控能力,面向变电运维工作“例行巡视”等典型场景,研制变电站智能巡视系统,通过应用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运维人员开展远程无人巡视创造条件,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现场作业风险。以“机器代人”促使现场运维人员转变工作思维与作业方式,提升管理部门对生产实时业务管控力和专业管理穿透力,为全面深远且可持续地提升变电站运检业务的效率和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智能变电站高效运维工具
智能变电站的二次回路呈现出的新的特征,原有直接可观、相互解耦、具体的二次接线将由不直接可见、相互高度耦合、抽象的网络数据流代替,并通过IEC61850-6中定义的变电站配置描述(SCL) 语言将全站所有的配置信息描述在系统配置描述(SCD) 文件中。由于传统硬电缆的二次回路不复存在,导致传统基于设备和回路的一系列设计、施工、运行、维护、检修等方面的做法和工具都不再适用,由各ICD汇总形成的全站SCD文件代替设计图纸成为调试、运维及改扩建的直接依据。SCD文件俗称变电站配置描述文件,它包含了整个变电站所有设备模型及工程配置信息,描述了所有IED的实例配置和通信参数、IED之间的通信配置以及变电站一次系统结构,以及信号联系信息,是变电站设备运行、日常运维、工程管理依赖的重要数据,是全站统一的数据源。 智能变电站技术决定了智能变电站的运维过程高度依赖于SCD文件。在变电站调试后期、运维检修、改扩建涉及SCD文件的修改和升级时,由于SCD文件存在不同应用类型信息耦合和设备间二次虚回路复杂关系配置等原因,很难界定SCD文件修改后的影响范围,客观上造成了“牵- -发而动全身”的现象。在调试阶段,SCD 文件哪怕只是修改局部信息往往造成重新全部调试,调试工作反复进行。改扩建阶段,由于新增或改建间隔,SCD文件必然要更改,由于改动风险不好确定,往往通过扩大停电范围或全站停电来调试和确认功能的正确性,才能投运。同时变电站日常运维管理中,由于SCD模型过于专业且不同业务配置信息混合在- .起,变电站运维管理或专业管理人员无法快速理解并找到所关注业务的信息,模型维护和管控只能依赖设备厂家或系统集成商进行,不利于变电站检修管理、专业管理和监督等工作。 为此,当对智能变电站进行改扩建以及运维检修时,需要进一步探讨高度集成的SCD文件的分解措施,提供隔离间隔配置信息改动影响范围的手段,降低SCD 文件应用的复杂度,针对SCD文件的变更影响的范围进行分析,能够更好的做好防护措施,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大面积的停电和反复的调试工作。
基于智慧竣工决算的财务数字化转型实践
国网电网公司以价值创造为引领,按照“数字转型、精益管控、共享赋能、智慧应用”的整体思路,历时4年时间,依托智慧竣工决算管理体系,聚焦数据标准、管理模式、结算模式、协同模式四方面创新,形成一整套专门针对工程基建财务领域数字化转型的优秀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全面提升竣工决算及转资质效,促进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 一是创新数据标准,固化 WBS、物料、设备、资产“四码”对应和费用分摊规则,强化工程概、预、结、决“四算”数字化管理,不断深化自动竣工决算工作成果;二是创新项目数据化管理模式,促进价值、数据、业务“三流”合一,推进“工程投资预算与全面预算、工程核算与多维精益管理、工程资金支付与新型资金管理体系”深度融合,实现每台设备精益核算、资产价值自动生成、决算报表智能出具;三是创新结算模式,探索应用区块链、RPA等新技术,打通项目多方主体,实现工程服务、物资智能结算,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四是创新协同模式,统一各专业管理要求、项目主数据及业务标准,实现业财深度融合、业务高效自动处理。 项目有效解决了原电网基建业务流程中大量依赖线下数据传递、业财信息孤岛、手工核算等痛点,能有效推动基建工程管理在全过程价值流上有序智能运转,是对传统基建工程财务的“数字重构”;是通过价值流贯通、带动各专业深度融合的有效措施;是进一步挖掘和提升基建工程财务领域的“数据价值”的有效途径;是公司将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优势对企业赋智,真正使用“数据思维”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充分展示了国家电网公司将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优势对业务赋智,真正使用“数据思维”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进管理理念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