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通”融合 ,“数”“智”赋能:打造山东智慧电力通信网创新实践
明确了国网山东电力通信网发展目标,即实现“全区域覆盖、全业务接入、全场景支撑”,报告分享了通过融合前沿通信技术,在通信传输网建强、配电通信网提升、通信数智化升级等方面工作成果。国网山东电力将继续以智慧电力通信网建设为出发点,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全员、全域、全速创新,全方位推动科技产业化,多途径“盘活”科技成果,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为打造新一代智慧电力通信网、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电力营配融合多业务接入技术及深化应用
电网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对社会稳定、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力信息系统处于智能电网的核心地位,是继电保护、安稳控制及调度自动化的重要基础保障,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电力设备状态感知、调度指令准确下达对智能电网运行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电网运行效率。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分布式能源、源网荷储、综合能源服务、主动配电网、充电桩等智能化业务越来越多,电网设备数量呈爆炸式增加,海量的电力业务接入导致电力通信网的承载能力难以满足要求。近年来,电网公司加大了电力通信网的建设力度,基本解决了35kV及以上变电站的光纤通信接入问题,但配电物联网的终端通信接入网建设始终面临数量大、类型多、业务复杂多样、成本高等难题,对通信实时性、可靠性、通信速率等提出严苛的要求,导致终端通信接入网建设成为电力系统智能化的短板之一,严重制约了各类电网设备间的互联互通。 针对配电物联网的通信接入需求,本项目开展了面向配电物联网的物理层处理技术,提出了基于MAC层融合的信道接入与主动路由、汇聚接入控制与网络资源汇聚优化等算法,研发了基于上述算法的电力多模融合通信芯片,研制了面向配电物联网的多业务融合终端,取得了集理论、技术和产品于一体的创新突破。 项目形成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6项,发表论文18篇,其中SCI检索论文4篇,EI检索论文12篇,为配电物联网多模接入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应用范围涵盖四川、宁夏、辽宁等多个省份,取得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首座可信WLAN通信新技术全业务接入示范站投运
4月4日,山东济南220千伏兴隆变电站保护压板在线监测业务调试成功,标志着国家电网公司首座可信无线局域(WLAN)通信新技术全业务接入示范站建成投运。
基于IMS的新一代多媒体融合通信关键技术、平台及推广应用
本项目针对湖北电力行政及调度交换网中呈现出的多形态多媒体业务无法安全接入与承载问题,开展了基于IMS的新一代多媒体融合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经省科技厅查新验证,开发了一套基于IMS架构的多媒体融合统一通信应用平台,提出了面向功能虚拟化的融合通信协作架构,利用SDK控件能力开放模式,从扁平化的架构特征、网元设置、接口重定义到服务能力各方面研究,设计了基于新型IMS架构下的电力分组交换业务解决方案,突破了传统交换网络交换能力瓶颈,快速实现多媒体业务的调配和分发。该成果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部署应用,国网公司视察后肯定了该项目研究成果,并在电力行政交换网上进行了应用推广。该项目解决了行政交换网未来业务演进需求承载的实际难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项目验收时专家一致认为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本项目在IMS基础平台上围绕虚拟化、交互式开放能力、多维度防护能力、互联互通能力、多类型IMS接入终端接入方式、网络交换承载质量测试能力等方面开展了深度的研究及应用工作, 本项目是在传统的IMS架构基础上大胆引入了虚拟化、云服务、SDK开放控件及统一通信终端等先进技术,提升了IMS网络的业务接入开放能力及容量,结合湖北电力交换网分组多媒体业务承载需求,将信息化、多媒体语音、视频、5G通信等业务与新型IMS网络相结合,充分体现新型网络给湖北电网运营管理带来的技术及经济效益优势。湖北省网内共有14套旧交换系统需要升级改造,并且在未来增值业务扩容的情况下无需投入大量改造资金即可满足业务的接入。从建设成效上分析,新型IMS网络具有云虚拟化业务管理功能,能支撑5G通信网及电力能源互联网深化应用中各种增值业务接入,如能源计费、运营支撑、客户服务管理等多媒体业务,实现统一化、精益化、快捷化的数据管理模式,从人力、物力及时空方面有较大的提升与改,IMS网络建成一年内即可投资回本,整体经济效率年均约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