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无人机巡检
利用无人机开展变电站巡检可有效弥补了传统巡视盲区,全面提高巡检作业质效,解决变电站高层设备巡视难题。随着无人机装备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无人机将在变电站中进一步推广应用,逐步实现“机器代人”,助推变电站巡检业务转型升级。 在此背景下,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分公司、中能国研(北京)电力科学研究院组织电力行业专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无人机在变电站巡检的实际应用情况编写了《变电站无人机巡检》一书,旨在系统总结电网企业在变电站无人机巡检关键技术、典型应用、作业过程、数据管理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经验。用于普及变电站无人机作业专业知识、提升实际应用能力,为变电站无人机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基于变电站无人机巡检应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本书广泛征集无人机在电力领域应用现状、关键技术,解析操作规范、维护与保养要点,探索可行性较强的实践经验。全书实用性和专业性兼备,能够完善电力行业无人机作业人员技能培训体系,全面培养学员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满足变电站对无人机巡检操作、管理人员的实际需求。 联 系 人:汤晓丽 手 机:13910887455
国网福建电力:数字化赋能福建电网全业务转型
3月17日,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应急中心应用福建电网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管理系统(闽电应急ECS)发布应急提示,要求各单位加强电网设备及疫情防控保电客户的故障停复电监测,保障安全可靠供电。国网福建电力应用闽电应急ECS进行线上应急指挥,实现了电网灾前监测预警,灾中统计分析、指挥决策及抢险救灾,灾后评估及综合治理。
基于三个“一体化”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及实施
本项目在审视和分析长期存在且困扰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最突出问题和症结的基础上,对照世界一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显著特征,以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目标,创新提出了以宽幅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岗位薪酬一体化、以人的考准考实为核心的培养考评一体化、以人岗匹配为目标的选拔选用一体化(简称三个“一体化”)的方法论模型,以及基于三个“一体化”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实现路径,通过建立宽幅岗位与宽带薪酬的匹配机制、分层分类“绩效+能力”考评与人才培养的匹配机制、基于“绩效+能力+职业素质”的综合评价与人员选拔选用的匹配机制,链接三个匹配之间的关系,打通机制循环,实现整体一体化运作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本项目在集体企业、县供电公司、乡镇供电服务公司、园区供电服务中心以及综合能源公司等不同客户类型、竞争业态的公司分别开展三个“一体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实践。助力公司业务转型、公司业绩领先、三项制度改革和管理水平提升。本成果的相关方法体系和取得的包括“三项制度”改革突破、人均效能显著提升在内的诸多成效,具有显著的推广借鉴意义。
电力勘测设计企业业务转型关键岗位人才胜任力模型构建及应用
电力勘测设计企业业务转型关键岗位人才胜任力模型及构建及应用项目属于人才管理创新领域。胜任力模型主要指完全可以担任某项工作的能力素质以及行为典范标准,反映人才的标准;人才评价中心是以工作情景模拟为特征,一组标准化、程序化的评价活动,体现科学的人才评价技术。总体来看,相较于传统的人才管理方式,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才管理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当前,电力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传统电力设计企业都正向工程公司转型发展,但运行效果不够理想。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工程总承包管理经验缺乏,工程公司核心能力不足,支撑发展的项目经理等核心人才匮乏。因此,在工程公司发展初期,有必要进一步辨识理清工程公司发展需要的关键岗位,明确岗位权责和任职资格体系、胜任力模型(人才标准)体系,制定一套相对科学的人才甄选评价方法,加快工程公司人才培养速度和质量,为工程公司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胜任力模型及评价中心的构建,需要较专业的人力资源内外部专家、熟悉行业及企业发展的企业管理者深度参与,需要对企业战略文化、岗位权责体系、人才体系有深度的解析,需要构建者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行业经验,具有较高的难度。 当前电力设计多数企业人才管理相对较为粗放,无系统的规划、标准不够明确、手段较为简单、人才成长较为缓慢,胜任力模型及评价中心的构建及应用,将使人才标准更明确、人才评价更科学,加速企业人才成长。 通过胜任力模型及评价中心推广应用,将有效解决同类企业模型构建专业人才不足、费用高,应用头绪多、缺乏操作指引等问题,将极大提升人才管理效能,促进各企业人才强企战略的深入实施,间接地推进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与加强。
中国电建河北工程公司综合智慧能源应用示范区建成投产
为助力实现“3060”双碳目标,河北工程公司贯彻落实股份公司新发展战略,加力向绿色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业务转型,在本部园区率先打造出综合智慧能源应用示范区,现已顺利竣工投产。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背景下数字化审计发展的思考
为了有效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顺应行业与技术发展趋势,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提出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规划,为国内大型电力企业改革及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发展方向。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电力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驱动力,同时,新业务、新业态的发展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对对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背景下技术变革与企业业务转型升级等方面内容的介绍,分析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对审计工作发展的影响,并梳理了新兴技术给数字化审计 带来的新方向与新思路。
电网企业基于全生涯激励、全数据驱动的三项制度改革研究与实践
本项目通过强化战略引领、顶层规划、问题导向,深入剖析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以全数据驱动、全生涯管理为核心,拓宽传统三项制度改革的范围、模式、层级、方法,创新建立覆盖全员、全职业生涯的职业发展等级体系,构建“能力+业绩”多维积分评价模型,统一衡量员工能力素质与业绩贡献,依据多维积分结果,开展职级的动态调整,实施职务、职员、专家等通道的互联,建立宽带工资体系和全面薪酬激励体系;项目有序推进了岗位“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增能减”,推动了人、事、物的动态协调发展,实现了全员、全生涯、正向、精准激励,促进了人事相宜、人岗匹配,充分激发了队伍动力活力,助力企业实现了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创新性:基于全数据驱动的全生涯三项制度改革的方法论创新,同时,在电网系统首次构建全员职业发展等级体系,拓宽三项制度改革范围及模式;创新建立员工“能力+业绩”多维数字化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大数据”对三项制度改革的支撑。 科学性:基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特征,以及包括全员职业发展等级、多维数字评价、岗位聘任制、全面薪酬体系等相关人资管理科学理论开展研究。 实践性:在供电企业、科技创新性企业、信息通信企业、供电服务公司、产业公司等不同客户类型、竞争业态的电网公司,分别开展了基于全数据驱动的全生涯三项制度改革管理的创新实践。 效益性:有效助力公司业务转型、公司业绩领先、三项制度改革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 示范性:本成果的相关方法体系和取得的包括“三项制度”改革突破、人均效能显著提升在内的诸多成效,具有显著的推广借鉴意义。
以循环实时诊治及后评价为核心的“常态体检”式审计服务体系建设
深入践行“精益审计”理念,前移审计关口,以小康用电示范县配网工程、扶贫项目等农网工程立项为起点,建立农网工程审计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深化审计信息化应用,充分运用数字化审计工作室,以月度为周期,远程在线跟踪覆盖工程管理全过程,实现“常态体检”数字化审计监督,突出项目预警立查立改成效,提前化解工程风险,在大幅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管理效能的同时,有效提升农网工程管理水平。本项目从“事后审计”到“事中审计”的审计业务转型升级。聚焦小康用电示范县配网工程、扶贫项目等农网工程关注重点,恪守、履行电网企业社会责任,着力解决当前农网工程“事后审计”风险,以“事中审计”、“全过程审计”、“常态体检”实现项目预警立查立改效能,提前化解问题和风险,更好地服务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数字化审计手段的深化运用。建立农网工程审计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深化审计信息化应用,充分运用数字化审计工作室,拓展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分析域功能,实现线上远程在线审计,结合少量线下现场审核,大幅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管理效能。 本项目大力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坚持国家电网公司数字化方针,充分发挥信息化审计批量分析处理的优势,对不同公司相同业务的系统数据进行集中批量分析,审计工作效率极高。促进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实现审计监督与工程建设同步,充分发挥审计实时监督的作用,有效促进依法从严治企意识和工程管理水平提升,实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效益。通过审计信息化的深化应用,现场审计工作量大幅减少,审计成本大幅削减。本项目已在江西公司本部及所属各地市供电公司推广应用,取得较好成效,尤其适用于审计资源缺乏但工程审计项目多的情况。江西公司将总结提炼好经验、好做法,努力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进行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