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6条 中国城市
报告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与碳排放达峰方法及案例研究

发布日期:2023-09-19

在能源基金会的支持下,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和张强教授团队编制了《中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与碳排放达峰方法及案例研究》(以下简称“双达”报告),旨在基于自下而上的城市排放清单,建立经济-能源-排放耦合动态响应分析方法以及不同类型城市空气质量达标与碳排放达峰协同分析框架,动态预测未来中国城市能源和排放的变化,综合评估产业、能源、交通、用地结构调整各措施带来的减排效益,探讨空气质量目标导向下城市“双达”的路径和策略,为国家和地方机构改革背景下“双达”在城市层面的实践提供研究参考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
471次浏览
报告

中国城市双碳指数摘要报告(2021-2022)

发布日期:2023-08-04

鉴于各城市间的差距较省际差距更加显著,同时城市的能源结构更多是由区域结构所决定,课题组建议在城市“双碳”进程中,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既不能一刀切,齐步走,也不能各行其是,各自为政,而是应从认识层面、管理层面、能力建设层面为全国一盘棋创造条件,实现梯次有序达峰;建议城市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和经济社会资源禀赋状况,有针对性的制定目标、路径和措施;考虑城市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体,也是技术、人才、资金的集聚地,课题组建议各个城市需要主动作为,统筹联动,在“全国一盘棋”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争先当优。

关键词:
339次浏览
成果

合建式变电站振动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发布日期:2021-09-26

本成果属于合建式变电站振动控制技术领域。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在深圳、广州等大中型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供给,推动了变电站特殊布置形式的产生--合建式变电站。本成果针对三种合建式变电站-合建式变电站(无其它振源影响)、合建式变电站(位于地铁隧道上方)、合建式变电站(位于地铁车站上方)所面临的振动问题及振源特性、结构动力反应进行分析,并提出振动控制措施, 深圳110kV投控变电站,变电站完全嵌入在民用建筑投影正下方,变电站与所合建建筑为一整体建筑。该站于2016年投产,目前运行状况良好,所合建民用建筑不受设备振动影响。深圳220kV桂湾三变电站(位于地铁隧道上方)为220kV/20kV变电站,变电站与地铁区间结构脱开,地铁隧道从变电站正下方穿过。以深圳110kV投控站为例,变电站上盖物业新增约2万平米,新增经济效益约12亿元。合建式变电站最为密集的深圳市前海片区预计可节省约4.5万平方米的土地。合建式变电站(无其它振源影响)、合建式变电站(位于地铁隧道上方)、合建式变电站(位于地铁车站上方)主变及无功补偿均采用无油化设备,其带来新的市场需求。

关键词:
141次浏览
成果

源网荷协同电网支撑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应用

发布日期:2021-09-07

智慧城市是以“绿色和高效”为核心的城市高级形态,是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环境压力大、用能激增、信息孤岛等问题的必由之路。国家住建部先后批准建设三批、290 个智慧城市试点。电网在城市绿色能源利用、高效用能、信息共享等方面对于智慧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成果源自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科技项目,以“源-网-荷”协调互动、信息通信资源共享为重点,开展“源-网-荷”协同电网支撑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在清洁能源优化调控、网荷双向互动、数据挖掘分析等方面取得了技术突破,研发了核心装置及系统平台,依托本成果建成了河南鹤壁、山东青岛等智能电网支撑智慧城市示范工程。提出了分布式发电多组网形态优化调度控制方法,发明了不间断微电网并网接口一体化装置和智能离并网逆变器一体化运行系统,实现了分布式电源全局优化与本地协调分层分区控制,促进了智慧城市绿色能源的高效利用。提出了基于需求响应的负荷建模和优化控制方法,制定了面向城市多元用户的能效评估模型,建立了基于用户互动能力的优化用电模式,保障了城市电力供需平衡和经济高效。建立了面向智慧城市的多维数据挖掘模型,提出了基于无线公网的配用电数据监测方法,研发了基于智能电网全景数据流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了配用电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提高了电网与智慧城市信息通信资源共享能力。提出了一种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协调发展的方法和技术路线,设计了基于智慧城市业务需求规范化分解的互动化框架,建立电网支撑智慧城市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为面向智慧城市的电网协调优化提供了解决方案。 以卢强院士为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协调发展方法和智能电网对智慧城市支撑量化评价体系具有国际领先水平”。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10 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4 项、软件著作权 10 项,发表中文核心论文 10 篇。项目在天津、青岛等多个智慧城市推广,近三年内取得经济效益 2.5 亿元。成果得到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高度认可,社会效益显著,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关键词:
125次浏览
报告

2023“双碳”路上的苏州故事——中国城市碳中和发展报告

发布日期:2024-01-29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在积极主动地承担降碳减排责任。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正式印发,碳达峰碳中和上升为我们的国家战略。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切实增强转型变革的历史主动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是中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作为,也体现了我们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大国担当。我们苏州,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是长江三角洲区域重要中心城市,既是享誉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江南鱼米之乡,也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被誉为中国“最强地级市”。2022年,我们的地区生产总值达2.4万亿元,常年稳居中国地级市之首;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万亿以上,位居中国城市前列;是人口规模超千万的特大城市。在控制全球升温2.0℃乃至1.5°℃背景下,我们正在探索如何实现发展的绿色转型,继而实现碳中和目标,并为此一直在付出努力和行动。苏州致力于在发展中推动碳减排、在转型中落实碳达峰、在创新中实现碳中和。成为中国落实“双碳”目标和探索可持续转型发展之路的先行城市,对于工业经济高度发达、可再生能源和碳汇资源匮乏的城市具有重大意义。

117次浏览
精品专题

2022年中国双碳大数据指数白皮书

发布日期:2022-04-01

中国双碳大数据指数(以下简称本指数)的评价指标由四个领域、二十个 子领域构成,按照权重为不同领域打分。本指数评价的对象为中国城市,最终 每个城市的得分是0到100分之间的加权综合得分。四个领域为:(1)双碳发展水平,即城市双碳工作当年达成的成就;(2) 双碳发展进展,即城市自身跟去年相比,在双碳工作中取得的进展;(3)双碳 发展导向,即城市双碳发展规划战略导向和双碳发展峰值目标的先进性;(4) 双碳发展管理,即城市双碳发展相关管理体制和治理水平。

14次浏览

热点资讯

1

《电力行业关键设备供需统计分析报告2023》上新了!

2

2023年变电智能运检优秀论文征集

3

EPTC双周刊

4

“EPTC智巡榜”年度优秀企业征集

5

“双碳”目标下的低压智能配电台区应用设计

6

2023年EPTC大事记

7

电力绝缘子40年技术回顾与展望——制造篇

8

关于举办2023年(第六届)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暨数字化发展论坛的通知

9

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2年版)发布

10

新型电力系统中抽水蓄能定位与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