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烟尘分离效果的高含尘烟气抽取装置
该抽取装置布置于主烟道顶部,上部为圆形抽烟主管,管径大小根据抽烟流量选择合适的烟气流速进行选取,圆形烟道的设计不仅可以进一步减小烟道磨损,还可以降低烟道阻力。装置中部为锥形收缩段产生局部中高烟气流速的效果,增加烟气带尘作用,起到防止抽烟装置积灰的作用。装置底部与主烟道直接焊接,主烟道开孔宽度尺寸与抽烟主管道等径,长度尺寸根据选定烟气流速计算确定,同时抽烟口底板设置焊有烟气导流板,导流板焊制方向成角度顺烟气方向,导流板的角度、间距、规格可通过烟气流场模拟结果确定。烟气流场颗粒分布模拟结果显示,由于导流板的设置,烟尘颗粒在导流板截面附近产生速度差,小粒径颗粒和较大粒径颗粒进行重力自然分离,大部分烟尘颗粒仍然从主烟道被烟气携带走,可以起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本成果特别适用于烟气再循环系统的烟气抽取,通过创新性对抽烟口导流板的设置,利用烟气中的粉尘的自身重力及速度差产生自然分离,装置结构简单易行,分离效果显著,理论烟尘分离效率可达到60%以上。从烟气源头上降低了烟尘浓度,基本解决了二次再热锅炉烟气再循环系统中高温高尘烟气给烟道及设备带来的磨损问题,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值得进行推广。 此创新成果已于2016年7月29日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1620809047.7,并于近期取得了正式授权,专利号为ZL20162080947.7。
基于650℃等级电站新型G115耐热钢焊材研发及工艺研究应用
630-650 ℃高效参数机组适用温度范围内可供选择的铁素体耐热钢,目前只有日本制铁株式会社的SAVE12AD和我国钢铁研究总院+宝武集团的G115。G115钢属于我国自主开发的新型马氏体耐热钢,在630-650 ℃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组织稳定性能、优异的高温蠕变性能、较好的抗蒸汽氧化性能,在性能多项指标方面都略优于SAVE12AD,也是应用于该温度段大口径管、集箱等厚壁部件的最关键材料。但尚未有与其配套的焊接材料及相应的焊接工艺,这是制约G115钢工程实际应用的关键问题,也是卡脖子问题。国外由于技术封锁,相关的报道很少,必须依赖自主研发。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可提高发电效率、降低煤耗,控制CO2排放、减少环境污染,现已成为国际上燃煤火电机组发展的主导方向,在700 ℃超超临界机组实现工程应用之前,国际上把重点建设集中在了630-650 ℃参数机组。国家能源局现已正式批复大唐集团郓城630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示范项目。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清远630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项目建设已获广东省发改委核准,这也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高火电参数机组应用工程。机组主蒸汽管道及高温集箱、锅炉管屏(高温段)将分别选用新型耐热钢G115和Sanicro25(C-HRA-5)。课题研究可解决配套的焊接材料及相应的焊接工艺问题,有利于推进35 MPa/615 ℃/630 ℃/630 ℃二次再热示范机组建设。项目针对630-650 ℃目前世界最高参数等级高效机组所选用的国产新型耐热钢G115无焊材、无工艺局面,开展了专用匹配焊接材料研发及相应的焊接工艺系列研究,研制了焊材体系,获取了各类工艺规范参数,完成了G115钢同/异种钢焊接工艺优选,填补了多项国内外空白。 项目研制的G115钢匹配焊接材料、提出的G115同/异种钢焊接工艺技术适用于9Cr-3W-3Co系马氏体耐热钢焊接,提高了焊接接头的可靠性。项目研究成果在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成功应用,有助于推进630-650 ℃高效超超临界机组电站建设。
高参数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高参数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在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牵头组织下,华能安源电厂、哈尔滨锅炉有限责任公司、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电力设计院、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积极响应,全力研发与实施。以华能安源电厂“上大压小”新建项目为依托,于2013年6月28日正式启动,建设两台高参数超超临界660MW二次再热机组,#1机组于2015年6月27日投产,#2机于2015年8月24日投产,标志我国首座二次再热机组顺利建成。投产后机组运行稳定高效,主要参数达到设计值。锅炉温度场均匀,燃烧稳定,一再、二再热汽温均达到623℃长期运行,锅炉效率高达94.61%,超过设计值93.8%。汽轮机轴系振动优良,控制系统安全可靠,调节性能满足电网调峰需要,机组供电煤耗275.2 g/KW.h,厂用电率3.32%达到国内能耗水平领先水平。
国产大型成套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北京国电智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后简称智深公司)几十年来先后全自主开发了七代DCS产品,成功应用在各类发电机组主控及全厂辅控一体化辅控项目中2000余台套。新一代大型成套控制系统已成功应用在百万机组18台、二次再热机组12台,是国内第一,国际一流的国产高端重大核心技术装备。 在长期的研发与工程实践中,智深公司一贯高度重视工控信息安全及其体系建设,早在2000年开始,公司就启动了以DCS边界防护为主的安全相关的第一阶段研发工作,并根据2002年经贸委30号文以及2005年的电监会5号令,确立了高于电力二次安防要求的发电行业DCS配套工控安全防护技术规范,成功保障了上千套在运行DCS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项目成果是国内首个集成了网络拓扑、主机安全、设备管控、策略管理、隔离防护、审计分析于一体的专为大型成套控制系统量身定制的综合信息安全管控系统。采用本平台的发电生产监控系统均满足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要求。
开工!国能浙江舟山电厂三期2台660兆瓦扩建工程
浙江舟山电厂三期2台660兆瓦扩建工程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白泉镇,建设规模为扩建2台660兆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同步建设高效烟气脱硫、脱硝及除尘装置,计划于2024年8月和2024年11月第一、二台机组分别投运。
二次再热超超临界百万千瓦机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大型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往往会遇到溶洞、溶隙裂缝和地层塌陷等特殊的地质问题,为了避免设备基础出现塌陷、不均匀沉降等危害而设计的密闭空心网格基础,能有效地调整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满足数万吨大型设备荷载要求,此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在有效降低基础自重的同时节约了混凝土用量。华能莱芜电厂三期2×1000MW机组工程锅炉基础采用密闭空心网格基础设计技术,基础尺寸长54.9m、宽47.3m,高8.5m,共有箱格82个,板墙为梁式配筋形式,箍筋高度8.5m,为国内最大密闭空心网格基础,如何施工梁式封闭箍筋,网格型模板加固、高板墙混凝土浇筑和基础结构和设备螺栓的精确定位等均是重大的技术难题,因此需要研究一种大型密闭空心网格基础施工工艺,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基础施工质量与安全。 本项目成果创新点包括锅炉基础板墙箍筋采用“分段法”施工,即将箍筋分段,接头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水平筋采用“编织法”施工,将纵向水平筋分层次吊运至板墙内中间区域,然后纵向钢筋左右穿插施工,缩短钢筋穿插距离,待纵向钢筋穿插绑扎完成后,横向钢筋再由外向内双向同时穿插施工。避免了搭设满堂脚手架悬挂封闭箍筋,简化了施工工序,降低了施工难度,减少了工作量和高空作业,降低了施工成本,工作效率提高近30%,提高了施工安全性。网格型模板采用“井字支撑法”加固,根据网格大小,用脚手管分层搭设井字型或井字型网支撑架,水平脚手管两侧安装顶丝双向支撑模板,使整个基础网格型支撑模板连接成一个整体,提高了模板的整体稳定性,施工安全性显著提高。混凝土浇筑采用“对角线斜面分层法”施工,消除了施工缝隐患,提高了施工质量。同时取消了后浇带的留置,简化了施工工序,基础一次成型,基础抗渗性增强,工作效率提高。运用“微型网测量控制系统”,基础平面上根据结构特点建立微型平面控制网(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利用微网进行基础定位和高程控制,保证基础的准确定位和高程控制,精度高,易操作。
机炉深度耦合综合提效技术
该项目属于大型燃煤发电机组的节能提效领域。 华北电力设计院与华北电力大学联合开展了机炉深度耦合综合提效技术研究,发挥各自特长,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无缝链接,取得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并成功应用于大型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项目中。机炉深度耦合技术基于大型燃煤机组的降耗时空效应理论,打破了火电厂锅炉岛和汽机岛之间热质传递过程之间的壁垒,将烟气、蒸汽、凝结水、给水和空气等统一视为系统能量利用大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介质进行耦合集成,按照能量品位匹配原则,重构机组回热系统。在理论研究基础上,依托中兴电力蓬莱电厂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和神皖庐江电厂660MW项目超超临界一次再热机组的工程条件,于2015年在华北院公司立项,开展机炉深度耦合综合提效技术研究,项目编号Y2015-J05;于2017年在中电工程立项,开展了机炉深度耦合综合提效技术工程应用研究,项目编号DG1-J01- 2017。通过华北院与华北电力大学充分讨论沟通,深入理解机炉深度耦合技术原理内涵,对机炉深度耦合综合提效技术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涵盖了理论分析、原理研究、概念设计、系统拟定、热力计算、参数选择、控制策略、设备选型、布置、经济性分析、风险分析等各方面。
二次再热汽轮发电机组的基座支承系统研究
1×600MW!上海电气担纲福建首个火电等容量替代项目
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双胜利”,上海电气在火电市场再传捷报,近日中标厦门华夏国际电力有限公司1×6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项目机电炉全套主机设备。这是福建省第一个等容量替代项目,也是福建省、国投集团控股投资的第一个二次再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