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7条 二氧化碳
报告

生态环境部中国区域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研究2023

发布日期:2023-10-30

区域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是精准核算电力消费引起二氧化碳间接排放的基础参数。本研究采用平衡分析法,根据省级电网发电数据、跨省电力交换数据以及中长期电力发展规划等数据,构建省级电网生产模拟优化模型,通过情景分析评估未来不同情景下,省级电网电源结构和电力消费,分析中国2020-2035年不同情景下区域和省级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基于情景分析,中国2020-2035年各省份电网排放因子将出现大幅下降,新能源政策情景下,各省降幅平均达到43%,青海、云南、海南、吉林等8个省份的降幅超过50%;新能源高速发展情景下,各省降幅平均达到53%,青海、云南、海南、吉林等16个省份的降幅超过50%;按照两类情景结果中位数考虑,各省份降幅平均达到48%,青海、云南、海南、四川等11个省份的降幅超过50%。本研究建立的中长期省级电网排放因子,为支撑各省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评估,鼓励用户优化生产和行为模式,降低企业预测间接排放不确定性,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得到中国工程院品牌项目《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若干重大问题研究》(2022-PP-01)资助

1750次浏览
成果

低碳发展理念驱动下中国华电碳排放管理创新与实践

发布日期:2020-03-20

本项目属于碳减排领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华电”)率先在央企总部成立“碳排放管理处”,逐步建立了“以专项规划为指引,以“四个体系”(数据管理体系、交易支撑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及能力建设体系)建设为抓手,以低成本减排和服务绿色低碳转型为目标”的工作思路, 项目的创新研究成果对大型发电集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有力推动了行业进步。应国资委要求以书面形式分享“目标分解方法学”,元素碳全覆盖为生态环境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撑,白皮书助力生态环境部分享“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在线检测实验平台为行业标准起草提供理论保障。2016-2018 年中国华电已累计减排二氧化碳3 亿吨,超出“十二五”碳减排总量,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及间接经济效益。

关键词:
1671次浏览
报告

数字碳中和优秀企业实践案例集 工业篇(2024年)

发布日期:2024-02-18

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及早实现碳中和、保护地球家园已达成全球共识。数字技术对碳中和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面向钢铁、建材、石化化工及其他行业公开征集数字技术赋能碳中和的案例,经过公开征集、初期筛选等环节,最终在多项案例中遴选出15个典型案例,形成《数字碳中和优秀企业实践案例集工业篇(2024年)》案例集,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推进工业脱碳提供有力借鉴和参考。案例聚焦数字技术赋能钢铁、建材、石化化工及其他行业,遴选“减排效益好、示范效应强”的典型应用,从案例简介、技术应用、赋能效果等方面介绍应用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式,助推数字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场景落地,助力我国新型工业化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1127次浏览
报告

《IEA:2024年电力报告》

发布日期:2024-05-30

Electricity is central to the functioning of modern societies and economies – and its importance is only growing as technologies that run on electricity, such as electric vehicles and heat pump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Power generation is currently the largest source of carbon dioxide (CO2) emissions in the world, but it is also the sector leading the transition to net zero emissions through the rapid expans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such as solar and wind power. Ensuring consumers have secure and affordable access to electricity while also reducing global carbon dioxide (CO2) emissions is one of the core challenges of the energy transition. Given these trends,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s Electricity 2024 is essential reading. It offers a deep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recent policies and market developments, and provides forecasts through 2026 for electricity demand, supply and CO2 emissions. The IEA’s electricity sector report, which has been published regularly since 2020,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evolving generation mix. In addition, this year’s report features in-depth analysis on the drivers of recent. 电力是现代社会和经济运行的核心——随着电动汽车和热泵等电力驱动技术越来越受欢迎,电力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发电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CO2)排放源,但它也是通过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快速扩张而引领向净零排放过渡的部门。确保消费者获得安全且负担得起的电力,同时减少全球二氧化碳(CO2)排放,是能源转型的核心挑战之一。 鉴于这些趋势,国际能源署的《2024年电力行业报告》是必读书。它对最近的政策和市场发展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分析,并提供了到2026年的电力需求、供应和二氧化碳排放预测。自2020年以来,国际能源署定期发布的《电力行业报告》提供了对不断发展的发电组合的洞察。此外,今年的报告对最近欧洲电力需求下降的驱动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数据中心行业对电力消耗的影响;以及全球核能部门的最新发展。

关键词:
879次浏览
行业要闻

河北石家庄市首个100兆瓦风电项目并网

发布日期:2023-01-13

1月9日,河北省赞皇县石柱山100兆瓦风电项目并网发电,这是石家庄市首个并网发电的100兆瓦风电项目。该项目由中国电建湖北工程公司建设,共安装24台单机容量为4.2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预计年发电量1.87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消耗6.1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5万吨。

744次浏览
论文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及适用场景分析

发布日期:2023-10-12

工业发展带来了CO2的大量排放,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现阶段技术成熟度较高且未来发展潜力大的碳捕集方法为燃烧后碳捕集技术,主要有吸收法、吸附法、膜法以及深冷法等。对最常用的4种碳捕集方法的发展与工业应用情况进行介绍,分析了几种方法的工业适用场景,尤其是目前正在运行的大型碳捕集项目中应用最多的化学吸收法与物理吸附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以及膜法碳捕集技术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能够快速推进双碳目标的达成,助力碳的近零排放。

589次浏览
市场观察

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输配电价体系初探

发布日期:2021-12-29

随着全球各种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气候问题已经受到各国政府和民众越来越多的关注,碳减排、全球气候治理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571次浏览
报告

bp世界能源展望2023年中文版

发布日期:2023-06-07

6月6日,《世界能源展望》2023年中文版在北京正式发布。本期《展望》旨在识别各主要情景内共同的能源转型特征。这些趋势有助于形成未来30年能源系统可能如何演变的核心理念。碳预算正在消耗殆尽。尽管各国政府脱碳雄心显著增强,但自2015年巴黎缔约方会议以来(2020年除外),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拖延采取果断行动持续减少排放的时间越久,可能的社会经济成本就越高。

关键词:
571次浏览
报告

中国石化行业碳达峰碳减排路径研究报告

发布日期:2023-11-02

石化行业是重要的高能耗和高碳排放行业,也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业。2021年中国仅石油基石化产品的碳排放就占全社会碳排放的4%左右。石化行业产品涉及燃料和材料两大领域,为社会提供从燃油、“三烯三苯”到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各种能源及化工产品。中国石化产品的人均消费仍然显著低于发达国家,石化行业还有较大增长空间,这意味着其低碳发展的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整体的碳达峰碳中和进程。研究石化行业的碳达峰碳减排,提高加工效率,促使石化行业节约资源能源,促进行业高端化和低碳化发展,对行业减少资源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对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有重要意义,对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本报告通过深入研究中国石化行业碳排放现状、预测基准情景下的碳排放情况、分析碳达峰碳减排路径、评估主要路径碳减排潜力,制定中国石化行业碳达峰碳减排路线图及计算减油效益,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报告的分析表明,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节能降耗、深度电气化、轻质原料替代、发展绿氢以及CCUS等各种路径,与基准情景相比,中国石化行业将有望更早实现碳达峰、更少排放二氧化碳、更少消费原油。为了促进这些路径的实现,需要在控制产能、制定标准、推广技术和资金支持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

567次浏览
案例

麦田能源:逐“绿”前行打造智慧低碳工厂

发布日期:2024-03-15

利用闲置厂房屋顶建立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1.3MW,年均发电量132万kW·h,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消纳电量,并依托自主研发的云监控平台,对光伏电站实施智能在线监控和统一管理。项目建成后,发电量超100万kW·h,占全厂总能耗10%以上,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70t。

527次浏览

热点资讯

1

《电力行业关键设备供需统计分析报告2023》上新了!

2

电力绝缘子40年技术回顾与展望——制造篇

3

2023年变电智能运检优秀论文征集

4

“双碳”目标下的低压智能配电台区应用设计

5

EPTC双周刊

6

“EPTC智巡榜”年度优秀企业征集

7

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2年版)发布

8

新型电力系统中抽水蓄能定位与发展前景

9

2024年EPTC大事记

10

关于举办2023年(第六届)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暨数字化发展论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