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9条 交易市场
PPT

能源互联网市场化价值分配理论及关键技术

发布日期:2019-07-02

提出如何在配网侧组织分布式能源交易市场的问题,并作出解答:实现无需用户报价的市场交易模式以降低交易成本,并且以市场价值分配机制辨识用户的价值并分配利益,是促进分布式能源健康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824次浏览
论文

考虑阶梯式碳交易及综合需求响应的虚拟电厂优化调度

发布日期:2024-01-09

双碳目标下,多能耦合协同运行的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能够有效提升系统经济效益。为降低VPP碳排放量,同时挖掘其需求侧可调节潜力,提出一种考虑阶梯碳交易及综合需求响应的虚拟电厂优化调度模型。首先,基于阶梯式碳交易机制,考虑虚拟电厂各组成元件约束,建立参与碳交易市场的虚拟电厂模型;其次,将需求响应分为价格型需求响应和替代性需求响应,分别构建响应模型;最后,考虑购能成本、系统运营成本和阶梯式碳交易成本,以VPP在调度周期内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虚拟电厂低碳经济运行模型,并通过算例仿真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728次浏览
报告

全国统一数据资产登记体系建设白皮书

发布日期:2023-09-15

本白皮书总结我国现有部分典型资产登记制度,梳理登记及数据资产的概念,进一步区分资源性数据资产和经营性数据资产。分析了国内外数据资产登记有关的现状,基于数据要素流通的视角,提出了数据资产登记的概念、原则和五大功能,并比较了数据要素登记和数据产品登记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了我们现阶段数据资产登记的4大重要意义,并初步分析了数据要素登记、数据产品登记以及与数据流通交易的关系,提出从数据要素流通的整体市场来看,数据资产登记本身也是个市场,并与数据产品交易市场一起共同组成了数据要素流通市场的两个不同的层次市场。概述了数据资产登记八要素的基本内容,特别提出了数据资产登记机构的四种组织模式,并进行了比较分析。本白皮书提出了我国数据资产登记体系建设的中长期(2035年)总目标和分三个阶段的具体目标。最后,对我国构建全国统一的数据资产登记体系提出五点建议。

629次浏览
市场观察

碳排放权市场建设的六大现状

发布日期:2022-03-31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标志着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

598次浏览
报告

2020-2022年度中国碳市场行业发展报告

发布日期:2023-12-21

“30·60”目标发布后,全国碳市场的各项工作加快推进,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发电行业正式纳入碳市场,并于2021年底前完成了2019和2020年发电企业的碳排放履约工作。与此同时,CCER作为强制性碳交易市场的补充机制,在之前CCER开展工作的经验基础上,生态环境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试点地区碳市场积极进行配额分配机制等各方面的调整,碳市场更加活跃。随着欧洲等发达国家逐步推出“碳税”等机制,倒逼我国碳市场向更大范围、更灵活机制等进行调整,因此对2020-2022年中国碳市场进行整体回顾非常有必要。本报告对2020-2022年期间全国碳市场、试点地区碳市场、中国自愿减排机制等相关的各项制度、机制进行回顾,并对欧盟新推出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进行分析,可以为行业内相关从业人员加深对中国碳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新的问题的理解。

526次浏览
论文

考虑可聚合资源的虚拟电厂低碳联合交易优化策略研究

发布日期:2024-02-20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考虑虚拟电厂可聚合资源规模,进行虚拟电厂低碳交易优化策略研究。首先,一方面,考虑源侧技术开发量与经济开发量分析源侧可聚合资源的上限值;另一方面,考虑荷侧可调节能力分析荷侧可聚合资源的上限值。然后,设计低碳虚拟电厂运行交易框架,分别对虚拟电厂中各单元建模。其次,基于碳交易机制,构建虚拟电厂参与电能量市场、碳交易市场与调峰辅助服务市场的低碳联合交易优化策略。最后,以某一地区为例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508次浏览
论文

全国碳市场扩容下电力平均排放因子选择对高耗能产业的影响分析

发布日期:2024-01-09

电力平均排放因子是用来测算间接碳排放量的重要参数,广泛应用于区域、行业、企业等不同主体的碳核算。由于中国区域级电力平均排放因子差异性较大,采用全国、区域、省级等不同层级排放因子对行业企业间接碳核算将产生较大影响,直接关乎省级“双碳”指标考核、高耗能产品出口碳关税以及国内碳市场履约成本等。以电解铝行业为例,测算分析了电力平均排放因子选择对高耗能行业产品碳核算结果及行业碳履约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力平均排放因子的选择需要结合核算主体的应用场景因地制宜。从促进企业节能减排以及发展公平性考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各行业间接排放核算应统一采用全国电力平均排放因子,区域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应优先采用省级电网对应的电力平均排放因子。

494次浏览
论文

基于时空能量博弈均衡的V2V-WPE能量交易研究

发布日期:2024-12-30

为解决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 ICV)移动充电调度困难问题,提出了基于无线能量交换技术的V2V(vehicle to vehicle based on wireless power exchange, V2V-WPE)能量交易模型,并基于广义纳什议价(generalized nash bargaining, GNB)理论对V2V-WPE能量交易市场进行建模。该模型构建了一种以交通路口为节点,利用无线电能传输装置作为通道的新型电气化交通能源网络,旨在实现车辆间的能量交易,并结合动态路网模型、OD矩阵分析方法和动态Dijkstra算法为ICVs规划行驶路径。最后,通过在能源分配系统(energy distribution system, EDS)中安装变压器以及并联电容器来管理网络上的电压和无功功率(voltage and reactive power, Volt-VAR),同时将GNB问题分解为收益最大化问题(SP1)和能量交易问题(SP2),并利用多面体逼近技术将SP1的非凸性问题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参与调度的ICVs收益增加,参与市场的各个代理获得了更公平的利润分配,促进了移动网联汽车之间的能量交易。

470次浏览
报告

2023面向双碳的虚拟电厂技术支撑体系与商业模式研究

发布日期:2023-11-27

商业模式方面,目前国内的虚拟电厂还处在商业模式的探索阶段。(1)从虚拟电厂的收益来源来说,已经开展的虚拟电厂业务模式主要以邀约型需求响应为主,盈利模式来源于响应补贴。但是需求响应属于偶发交易,在电网供需调节存在困难时触发,具有交易频次不确定的特点,无法构成虚拟电厂运营商主要盈利模式。随着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绿电交易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逐步放开,虚拟电厂可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全面参与到市场中,主要盈利模式除了需求响应,还包括辅助服务交易、电力现货交易等。(2)从虚拟电厂成本来说,除了平台与设备建设等前期固定成本外,不同类型虚拟电厂运营模式对应的运维成本差别较大。由于虚拟电厂运营平台一方面对接电力交易中心,另一方面对接各类资源聚合商,组织资源主体参与各类电力市场交易,并完成相关结算和利益分配。所以运营平台对不同资源组合的定价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的设计与创新,是激发各类用户侧资源积极参与虚拟电厂,提高虚拟电厂整体效益的关键。虚拟电厂建设的顶层设计方面,应从国家层面加快制定和发布虚拟电厂政策文件,结合“双碳”目标推进路线、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求和相关技术发展趋势,从管理要求、技术参数、运营模式等方面,加快制定虚拟电厂系列标准规范,构建完整的技术体系,推动虚拟电厂发展规划,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规划和不同地区资源禀赋,明确虚拟电厂在各阶段的发展重点,推动我国虚拟电厂有序发展,将需求侧资源与发电侧资源调节能力等同,发挥虚拟电厂对“双碳”目标实现的积极作用。“双碳”目标实现进程的达峰期、平台期、下降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对应分为加速转型期、总体形成期和巩固完善期,虚拟电厂发展的邀约期、交易期和自治期与“双碳”路径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可以有机结合。

465次浏览
论文

考虑低碳政策的储能容量价值分析

发布日期:2024-09-23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大力发展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构建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我国能源转型的必然路径。然而,在电力负荷高峰时期,新能源往往处于较低的出力水平,难以对系统提供可靠的支撑,而储能具有双向快速灵活调节能力,能够为系统提供电量、容量和安全支撑服务,但储能是容量有限型资源,所以准确评估储能对于系统充裕性的贡献变得越来越重要。为此,文中概述储能容量价值评估框架,基于等可靠容量比例概念,提出一种考虑边际值的可信容量定义表征储能的容量价值,给出储能可信容量的具体计算方法;建立考虑碳交易市场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电源规划模型进行市场模拟,分析引入不同低碳政策对储能可信容量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储能可信容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碳交易市场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影响。

热点资讯

1

《电力行业关键设备供需统计分析报告2023》上新了!

2

电力绝缘子40年技术回顾与展望——制造篇

3

“双碳”目标下的低压智能配电台区应用设计

4

2023年变电智能运检优秀论文征集

5

新型电力系统中抽水蓄能定位与发展前景

6

EPTC双周刊

7

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2年版)发布

8

“EPTC智巡榜”年度优秀企业征集

9

2024年EPTC大事记

10

关于举办2023年(第六届)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暨数字化发展论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