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湖北电力以创新驱动企业和电网高质量发展 奋力打造电力科技领域创新高地
8月28日,湖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技术专家曹侃、宿磊在湖北省新型电力系统及农村能源体系构建技术实验室开展实时数据仿真测试。该实验室搭建了新能源电力系统数字仿真区、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试验平台等,是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打造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
孤岛模式下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互联变流器新型控制策略
孤岛模式下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可以通过互联变流器(interlinking converter, IC)实现交流微电网和直流微电网的功率互济。针对孤岛模式下IC采用传统下垂控制和基于比例积分(proportional-integral, PI)的电流控制方案存在惯性小、动态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虚拟同步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VSG)的新型控制策略。首先,在传统下垂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交流频率和直流电压的微分量,提出了改进的VSG控制方法,以提升系统的电压和频率稳定性。然后,在IC的电流环,提出了固定时间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 SMC)方法,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接着,在交流微电网和直流微电网中引入了功率二次控制,实现了系统电压和频率恢复。最后,基于远宽StarSim硬件在环实时仿真平台搭建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模型,验证了所提新型控制策略可以实现交直流微电网子系统间功率互济,提升了系统的惯性和动态控制性能。
一种基于混合储能的新型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
微电网接入配电网之后,能够规避分布式电源给配网带来电压闪变、谐波污染等一系列不利影响,促进分布式电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常规的微电网组网结构主要以交流微电网系统为主。近年来,随着用户直流负荷持续增加,以及光伏、电池储能系统等具有直流输出特性的分布式电源在用户侧的广泛接入,兼顾交/直流分布式电源并网需求以及交/直流负荷供电需求的混合型微电网成为工程的建设热点。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同时具有交流微电网与直流微电网的优点,可根据供电区域内分布式电源与负荷类型灵活选取组网方式,并且可以减少分布式电源的电能传输环节,降低电能传输损耗。由于交直流系统的帮合导致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的运行管理较为复杂,目前尚没有完善、标准的组网和运行管理模式,实际工程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并网/孤岛切换振荡难以抑制、交直流系统交互影响、对外联络线功率难以管控等难题。本成果创新性提出一种基于混合储能技术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组网拓扑及其运行控制方法,旨在解决交直流微电网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存在的上述难题,实现交直流微电网系统多模态稳定运行及与大电网间的协同调度,保障区域内交直流负荷的高质量电能供给及多样化分布式电源的高效利用,推动我国分布式能源技术的发展及工程推广应用,加快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电能替代”和“清洁替代”进程。
并网型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运行与控制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4月21日,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印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电网侧领域重点制修订变电站二次系统技术标准,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运行、保护标准,新能源并网、配电网以及能源互联网等技术标准。
重磅!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印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电网侧领域重点制修订变电站二次系统技术标准,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运行、保护标准,新能源并网、配电网以及能源互联网等技术标准。电源侧领域重点制修订分布式电源运行控制、电能质量、功率预测等标准。
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负荷侧领域重点制修订电力市场负荷预测
4月21日,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印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电网侧领域重点制修订变电站二次系统技术标准,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运行、保护标准,新能源并网、配电网以及能源互联网等技术标准。电源侧领域重点制修订分布式电源运行控制、电能质量、功率预测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