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 (2022 年)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注入新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机器人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最具标志性的工具,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机器人化”的智能工具已无处不在,千姿百态的机器人为我们构筑了人机共融的精彩世界,绘就了数字化生产生活的全新图景。机器人在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保障国家安全、守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本报告旨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机器人产业最新发展趋势及特征,围绕产业的规模效益、结构水平、创新能力、集聚情况和发展环境等方面,综合分析评价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东北、中部和西部六大区域的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及水平。在此基础上,从增强产业创新能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拓展应用场景需求、营造创新发展环境、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健全人才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为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数字生态指数(2023版)
数字生态为我们研究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与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构建等关键议题提供了重要视角。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在更新数字生态指数工作的基础上,持续对国内各省份与城市和国际重要国家的数字化发展格局进行多层次、整体性研判,为中国对内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对外积极调整全球战略定位提供智库服务。中国数字生态指数结果表明,省级四型联动的数字生态发展格局保持稳定,且5个省份实现梯队跃迁,数字化发展势头强劲。前三十城市排名变化较大,城市之间竞争激烈。从区域一体化角度看,东部地区为我国数字生态头部,中部地区为我国数字生态中坚,西部地区为我国数字生态后方,东北地区为数字生态末梢。从五大城市群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在第一梯队城市引领下形成区域内部自循环的数字生态高地,而成渝和中三角仍缺少领头城市而未成生态。中三角呈现“两强一辅”数字生态格局,强省会带动都市圈崛起成势,未来提升数字能力、打造战略城市、加速数字融通是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今年国际数字生态指数测算的对象国家范围有所扩大,数据源数量也有增加。研究发现,中国的国际数字生态指数得分已赶超英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中美在数字基础、数字能力和数字应用三个维度上全面领先其他国家,两国在数字领域的“两极”博弈格局愈加清晰。今年的报告中对南亚和东南亚的数字化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门分析,发现南亚和东南亚各国呈现“基础迥异,能力普遍偏弱,应用发展差异较大”的总体特征。其中,新加坡凭借其全球领先的数据开放水平和在线创新能力,印度凭借其能源及基础设施优势,在两亚数字化发展中处优势地位。数字生态视角引领构建数据要素市场体系。设计统一数据要素市场体系的总体构架和总体布局方案,要以数字生态理论为基础,数据生命周期为分析框架,数据要素多重属性为事实,“构架安全、布局灵活联动有效、绿色持续”为原则,可以贯穿指导数据要素总量测算、数据要素权属结构性分置、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企业数据资产价值实现、数据要素市场参与者培育、可信可控可计量流通交易以及数据要素市场治理体系等重大政策层面。展望未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应与目前我国各省市数字生态发展水平和空间格局深度匹配,处于数字生态不同梯队的地区应当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在国际方面,中国与美国在国际数字化发展领域的“两极”竞争格局更加清晰,而中国在东南亚与南亚地区的数字生态空间拓展至关重要。
省级电网基于能源供应链的绿色调度管理
传统电网架构中,能量单向流动,储能环节薄弱,负荷调节手段单一,不适合波动性较大的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能源互联网将实现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和共享,通过更好地利用广域分布式电源的时空互补性以及储能设备与需求侧可控资源之间的系统调节潜力,做到“横向源-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控制”,从而平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间歇特性对局部电网的冲击。能源互联网系统下将大幅降低弃风弃光现象。 国网河南电科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助理打赢蓝天保卫战为目标,协同河南电力凋控中心发挥电网在能源调度供应链中的枢纽作用,以政府授权为基础,以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数据监测为主要手段,全国首创基于能源供应链的绿色调度管理。河南电力发挥在电力调度、数据监测方面的技术优势,搭建 “燃煤机组污染物排放信息”、“供热机组供热信息”、“工业企业用电信息”、“储能、新能源运行信息”四大在线监测平台;经省政府授权对污染物排放较多的火电机组、热电联应急组以及高污染企业进行污染物排放监测,对新能源发电和上网进行监控,优化和重构电力调度供应链关键环节的数据流,通过全省现场监测和核查,提高能源数据准确率和传递效率;制定内外协作、合作共管的电网绿色调度管控机制,压缩超标排放火电机组发电时长,监控超限企业停运期间用电情况,通过电网调度的核心枢纽作用,在提升新能源发电并网比例的同时,有效降低高污染企业的污染物排放。 河南电力通过基于能源供应链的绿色调度成果实施应用,2018年至2019年,统调燃煤机组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平均排放浓度大幅下降,远低于国家标准,分别是国家标准的26%、48%、61%。两年减排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为1.18万吨、3.08万吨、3.13万吨。在全省年发电耗煤约占煤炭消耗总量46%的情况下,燃煤发电三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仅占全社会排放总量的5%。 两年来,低排放、大容量机组年发电利用小时数较低效机组平均高出近500小时,累计节煤115万吨;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阶段,基于平台开展电力绿色调度,减少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燃煤机组发电26亿千瓦时,减少电煤消耗120万吨。以平台为依托,按照政府要求,秋冬季污染应急管控期间,累计配合实施停限电7152次,配合到位率100%。累计压减重污染高排放企业用电量59亿千瓦时,相当于在能源消费终端减少散烧煤37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73万吨、减少污染物排放205万吨。河南电力绿色调度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彰显了责任央企形象。
电力通信专网智能量测、建模与优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电网是当前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电力通信网作为电网的中枢神经系统,承载着电力系统各类核心业务。一旦电力通信网发生故障,将影响电网正常运行,甚至可能导致电力瘫痪等严重问题,造成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以及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 针对电力通信专网网络复杂异构、状态感知被动、风险预测困难、资源配置低效等造成的电力通信网故障处理难的问题,河北电力联合冀北电力、北邮、南瑞集团等单位,提出“全息感知-耦合预测-精准调配”的电力通信专网智能运维管控技术体系,攻克专网量测、仿真推演、资源匹配等电力通信网故障处理核心技术难题,研制了通信专网管理系统、仿真平台及量测设备,助推河北建成了京津冀一体化电力通信综合运维管控平台。 项目共授权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著5项,发表论文32篇,制定企业标准6项。经鉴定,项目成果在大电网领域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研发的系统及量测设备,已推广至国网公司、各分部及27个省级的315个地市单位,覆盖设备数量9.5万余台、光缆长度137万余公里,实现一至四级骨干通信网的全覆盖,并可推广至铁路交通、工业制造等领域。项目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同时每年可节约河北、冀北运维近千万元;在十九大和七十周年国庆大阅兵保障、2016年省内抗洪和京津冀(雄安新区)能源一体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能源互联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通信支撑手段。
“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 能源电力行业面临哪些机遇
今年2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张家口集群等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2022年上半年 河北电网投产28项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
2022年,国网河北电力加快推进电网重点工程建设,建成投产雄东500千伏、西工业220千伏变电站,加速昝西、武安北220千伏变电站建设,确保廉州增容、冶陶扩建等500千伏新扩建变电站年内开工,统筹推进蒙西—京津冀直流等一批跨省区输电通道前期工作。全年预计完成电网投资158亿元以上,带动全社会投资300亿元。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数字经济的降碳效应
生态环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十年间,生态环境质量取得了显著改善,空气质量逐步提升,雾霾天气显著减少。2021 年首次达标以来,北京 PM2.5 年均浓度连续三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5 微克/立方米),2023年京津冀地区 PM2.5年均浓度较 2013 年下降约 60%,重污染天数均大幅削减、优良天数大幅增加。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大力推动绿色能源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同时,数字经济牵引经济结构优化,赋能产业数字化,也是助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因素,正是因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协同共进。为了进一步明晰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对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本报告借助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对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及与碳排放的关系展开分析与研究。
“东数西算”:数据中心的绿化新契机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
国家能源局:完善煤电价格机制 扩大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
深入推进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遵循电力市场运行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严格落实《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电力并网运行管理规定》《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相关要求,稳步推进国家、省(区、市)电力市场建设,推动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试运行,研究制定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方案,引导各层次电力市场协同运行、融合发展。推动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扩大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在具备条件的地区,积极支持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以市场化机制促进新能源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