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信息系统可靠性保障能力应用研究
本项目以研究现有信息系统保障体系不足为出发点,借鉴电网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理论和可靠性保障理论,通过提取信息系统可靠性运行的影响因素构建高可靠性技术模型,并研究基于此高可靠性模型下的系统架构设计、高效能系统自愈及故障处理机制,形成“分域分区、重点保障、范围可控、以换代修”的新型可靠性保障体系典型架构,进而实现原信息系统可靠性指标 MTTF和MTTR的提升。通过将设计原型等项目成果在统一权限、营销等系统的示范应用,验证系统可靠性保障能力提升。项目深入研究云平台相关关键技术,融合云平台的技术,定制出一整套依托国网云平台的,覆盖从硬件到软件的全对象、存在于从建设到运行的全生命周期的具有国网特色、面向未来的 可靠性架构设计。 项目成果: 该项目完成3个授权专利(2个实用新型专利、1个发明专利),3个未授权专利(均为发明专利)11篇论文,具体见附件。 效益分析: 通过该项目成果可以提供可靠的服务,确保当任意链路或路由出现问题时仍能使网络高效运转。传统的局域网以牺牲链路利用率为代价,使得局域网的平均利用率仅为30%~40%,繁忙时的链路利用率也仅为40%~60%。通过项目搭建基于SDN架构的系统,利用SDN获取全局信息,并采用哈希技术来保证流量平衡,实现对每个私人应用的平等对待,确保每位用户的应用不会受到其他用户应用的影响。 推广应用: 可靠性理论应用与国网云计算平台,提供高效的运维、部署、管理工作,支撑国网云稳步推进。本项目基于统一权限、营销、财务、生产管理等核心系统进行研究,涉及一级部署、二级部署系统,生产、灾备中心端,在把面向提升信息系统可靠性保障能力研究完成后,以统一权限系统为基础,把相关基础架构可靠性支持、系统可靠性性架构设计、故障可靠性保障体系及故障应急处理机制等核心技术进行产品化,直接的产品化应用先在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做试点应用,试点应用成熟之后推广,随后核心产品可以在公司内其它系统进行验证及推广。最后在电力系统中应用成熟之后,进而形成普适性的安全产品向社会全面推广。
芯片化保护关键技术研究、装置研制及应用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于2013年成立项目组,申报了科技项目“芯片化保护测控装置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本课题旨在研究开发新一代数字化保护装置,重新定义保护装置核心架构,实现对保护装置核心架构的优化,提升装置整体的速动性、可靠性;开发芯片化软件通用平台,构建“平台+应用”芯片化软件生态系统,支撑芯片化保护系列装置的研制开发;打破传统4如机箱的保护结构,强化装置防护特性,设计可适用于户外就地无防护安装的高防护等级继电保护机箱;研究芯片化保护就地化应用方案,简化网络架构,改进组屏模式,减少变电站屏柜数量;研究芯片化保护运维检修技术,提出“以换代修、即插即用”的全新检修方案,减少运维检修人员工作量,缩短设备停电时间;开展芯片化保护项目试点工程建设,在220kV、110kV等多个户内、户外变电站进行试点应用,实现装置、整站设计方案、新运维检修模式的验证。
芯片化保护关键技术研 究、装置研制及应用
随着IEC-61850的广泛应用及通信技术的深入发展,智能变电站已经过几轮的发展,但保护装置运行可靠性并未显著提升,变电站建设和运维模式亦未有明显突破。数字化保护装置目前主要存在装置结构复杂、接口和系统复杂造成的动作速度变慢、环境要求高、建设成本高及调试运维复杂等问题。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于2013年成立项目组,申报了科技项目“芯片化保护测控装置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本课题旨在研究开发新一代数字化保护装置,重新定义保护装置核心架构,实现对保护装置核心架构的优化,提升装置整体的速动性、可靠性;开发芯片化软件通用平台,构建“平台+应用”芯片化软件生态系统,支撑芯片化保护系列装置的研制开发;打破传统4U机箱的保护结构,强化装置防护特性,设计可适用于户外就地无防护安装的高防护等级继电保护机箱;研究芯片化保护就地化应用方案,简化网络架构,改进组屏模式,减少变电站屏柜数量;研究芯片化保护运维检修技术,提出“以换代修、即插即用”的全新检修方案,减少运维检修人员工作量,缩短设备停电时间;开展芯片化保护项目试点工程建设,在220kV、110kV等多个户内、户外变电站进行试点应用,实现装置、整站设计方案、新运维检修模式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