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与电力信息通信融合发展专题报告
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技术形态。随着我国风光电大基地、特高压等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元宇宙在电力系统中不断深入应用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针对元宇宙在电力信息通信系统中的应用,通过数字孪生、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来分析元宇宙与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的融合发展,为电力系统应用新兴技术提供了潜在的发掘价值,同时为推动传统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过渡,构建元宇宙电力信息通信系统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 本文将从元宇宙的背景、技术、应用、趋势与挑战等方面,结合电力信息通信行业发展情况展开分析,探讨技术间的融合发展,并以此形成结论,对行业发展提出建议。
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3年)
随着5G逐步迈入规模发展期,5G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带动效应进一步增强。本报告测算了2023年5G的经济社会影响,预计2023年5G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86万亿元,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约5512亿元,分别比2022年增长29%、41%,间接带动总产出约4.24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约1.55万亿元,分别比2022年增长22%、22%。推动5G规模化发展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根据5G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内在需求,持续夯实网络基础能力、增强技术标准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生态支撑能力,以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加快数实融合为着力点,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增强经济回升态势提供有力支撑。2023年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的第四年。本白皮书以向社会各界展示5G商用发展趋势为核心内容,重点梳理2023年5G商用的进展、成绩、经济社会影响,为社会各界深入了解5G产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白皮书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望各界批评指正。
光缆引下线套管在线封堵装置
光缆作为电力信号的传输媒介,承担了各变电站间数据的传输,其安全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各类电力通信信号的有效传送。变电站内架构处的光缆引下线套管处是一个常见故障点,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尚无统一、有效、标准的防水封堵方式,光缆引下线套管就是为防止光缆引下线受到意外破坏或撞击所加装的钢制套管,直径为光缆直径的三至二十倍左右,目前电网中常用的光缆引下线套管防水封堵方式尚不完善,现行方案主要采用防火泥或自粘带封堵套管接口的方法进行封堵,经常发生由封堵材料超出适应寿命,导致套管进水,积水结冰后对光缆产生挤压,导致光缆受损,从而导致电力通信业务无法正常传送。该成果的应用较以前相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操作人员无技术要求,一经观摩立即会用,大大缩短了单次封堵时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有着广阔的行业全面推广前景,和显著的安全与经济价值。
异构融合计算技术白皮书(2023年)
《异构融合计算技术白皮书》针对现有算力基础设施无法满足算力需求的问题,深入刨析了异构计算应用场景特点以及计算架构异构演进历程,提出了异构计算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引入异构融合计算的概念,并分别从硬件、软件、系统三大层面概述了异构融合趋势和关键技术,系统全面地论证了异构融合计算如何解决传统异构计算的问题,并为多样性算力高质量协同提供了全面的技术体系梳理和的技术发展趋势判断。中国电信作为云网领域的中央企业,全面深入实施“云改数转”战略,充分发挥云网融合优势,与产业链上下游广泛协同,积极打造云智、训推一体,云网边端协同的分布式算力基础设施。本白皮书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算力赋能提供了相关技术指引和参考,从基本概念到实践案例,再到未来展望和发展建议,具有较高的实践指导价值,我们相信该白皮书能够为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有益的启示,我们也期待我国在异构融合计算领域取得更多突破。
中国电科院:为配电网安全运行 提供储能技术解决方案
“输入功率为491千瓦,电流为746安……”4月15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研究中心储能应用技术研究团队成员朱帅,记录下500千瓦/500千瓦时移动储能电源车充电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储能应用技术研究团队研判储能系统效率,对于评估移动储能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具有参考价值。
可信数据流通网络(TDN)白皮书2023
本白皮书以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高效和可持续释放为目标,针对数据流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挑战,围绕解决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性难题,分析数据可信流通的基础原则,提出了可信数据流通网络(简称可信数网,TrustedDatacirculationNetwork,TDN)的概念。通过分析业界实践和深入研讨,凝聚各方共识,对TDN的总体功能、网络结构、建设思路、关键技术、应用场景、规范保障等内容展开全面分析和研究论证,并予以详细阐述。本报告亮点如下:一是首次提出可信数据流通网络(TDN)的概念。TDN是以数据可信流通为基础原则,以“全国互联、数据可信、流通安全、全程可溯、贡献可量”的核心能力为目标,而构建的数据流通基础设施。TDN基于分层次的网状结构,通过建立顶级节点、枢纽节点和子节点,以实现数据、算力、网络等跨区域、跨行业的互联互通和价值共享。二是明晰TDN的可信数据流通关键技术范畴。从保障数据隐私安全、流通过程可控可信、跨节点跨平台跨技术互联互通等角度归纳、分析实现数据可信流通的关键技术方法。主要包括隐私保护、使用控制、信任保障、互联互通等四大类技术,在TDN的互联基础层、资源接入层、计算控制层、流通服务层等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三是全面梳理TDN应用场景和标准体系。首先分析可信枢纽节点的建立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企业数据流通、数据交易这三种典型的数据流通场景的作用及应用效果,进而提出在数据流通的各个环节、相关的技术要求、行业应用要求以及节点落地建设等方面需要统一的标准规范。由此TDN的建设思路不再是独立松散的模块组合,而是形成了一套体系化的可实操可落地的解决方案。四是展望TDN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建议。为实现数据要素价值的全面释放,政产学研各界将切实的从技术创新、试点示范、服务生态、标准规范等方面加快推进可信数据流通网络的落地,奋力实现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和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目标。
低碳发展理念驱动下中国华电碳排放管理创新与实践
本项目属于碳减排领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华电”)率先在央企总部成立“碳排放管理处”,逐步建立了“以专项规划为指引,以“四个体系”(数据管理体系、交易支撑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及能力建设体系)建设为抓手,以低成本减排和服务绿色低碳转型为目标”的工作思路, 项目的创新研究成果对大型发电集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有力推动了行业进步。应国资委要求以书面形式分享“目标分解方法学”,元素碳全覆盖为生态环境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撑,白皮书助力生态环境部分享“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在线检测实验平台为行业标准起草提供理论保障。2016-2018 年中国华电已累计减排二氧化碳3 亿吨,超出“十二五”碳减排总量,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及间接经济效益。
动力电池碳足迹及低碳循环发展白皮书
2023年8月,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启动GDIforSDG二期试点项目,携手企业、政府、智库等在内的多相关方推动新能源动力电池循环经济发展,并于9月14日在中国辽宁省沈阳市召开首次项目研讨会。在应对气候危机的进程中,交通运输部门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来源之一。值得欣慰的是,电动汽车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并被视为解决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问题的重要方案之一。就全球范围而言,电动汽车在中国、欧洲和美国等主要市场起步较早,发展迅猛,这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广泛地采用电动汽车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案例参考。同时,电动汽车行业将在新兴市场释放更大的发展潜力,这将不仅仅体现在环境和气候层面,还涵盖经济与社会维度,比如:提供更多的新型就业机会、激发传统产业创新、加速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等等。由此可见,电动汽车行业的绿色、低碳及韧性发展对于加速推动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十分重要。该白皮书报告将聚焦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全价值链上的多重利益相关方以及其行动实践,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对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和处置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企业案例为企业和相关方提供实践参考,从而推动低碳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通过践行全球发展倡议,以务实行动为导向,创新为驱动力,携手推动气候行动和绿色发展,并为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加速实现作出积极贡献。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组织,将持续团结全球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动员更多的不同行业企业参与GDIforSDG项目中来,积极推动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