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激光清除线路异物装置
无人机搭载激光清除导线异物装置,具备灵活便捷、操控性好、作业效率高等特点,并能搭载于多种多旋翼无人机机型,实现空中清除导线悬挂异物的作业。与传统作业方式相比,该装置依托无人机平台完成作业,无须作业人员攀爬杆塔或等电位作业,操作人员与输电线路设备无直接接触,可远距离及时、快速、安全地清除导线上的异物,尤其对于清除档距中间、距塔较远、离地较高的异物十分便捷。该装置的应用将提升带电清除输电线路异物的作业效率,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及安全风险。结合当前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巡检中讯猛的发展趋势,本成果在特、超高压输电线路异物清除工作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适于行业部分推广。 本成果适用于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异物清除作业,目前已在公司所辖500kV超高压输电线路及±660kV银东线上开展应用,编制的《无人机激光清除线路异物装置作业指导书》已通过公司审核。同时,团队正进一步改进完善装置功能,研制出更高功率的激光发射器,提高切割清除异物的作业效率及清除大型异物的作业能力。
输电线路空-线巡检智能机器人研制及工程应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传统巡检作业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电网建设与发展的需求。“坚强智能电网”急需“坚强”、“智能”的电力巡检和维护方式,以实现线路巡检技术智能化,改变检修手段粗放的面貌,为线路巡视提供安全、高效手段,保障电网安全运行。与智能电网发展目标相比,现有线路巡检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智能巡检装置缺乏,传统巡检效率低;机器人巡检实用化程度不高;存在巡检官区;无人机续航能力不足;无人机巡检作业手段乏。 本项目主要研究线路巡检机器人与无人机技术的结合以及在输电线路巡检中的作用。通过飞行器气动优化、电源系统管理优化、机体轻量化设计、云台轻量化设计以及高效推进系统匹配研究显著提升飞行系统的能力,增大其抗风能力、提升飞行的稳定性,为机器人落线离线功能提供重要支撑。实现了两栖机器人的飞行落线与离线功能,大幅提升机器人的可使用程度。机器人可以在线上行走作业,相对于传统无人机巡检,更加稳定,续航能力提升15倍,并且可以进行近距离的清障等作业。
500kV绝缘斗臂车带电作业拓展应用探讨
带电作业用绝缘斗臂车是带有工作斗、绝缘臂、液压控制系统的高空作业车,进入作业位置可以避免高空坠落 的危险,同时减少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作业风险。35kV及以下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用绝缘斗臂 车已经广泛使用,其绝缘性和机动性大大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而对于在500kV线路上用绝缘斗臂车开展带电 作业还缺乏相关的应用经验。文章就绝缘斗臂车以带电作业方式应用于500kV架空输电线路展开研究,为500kV输电线路 带电作业提供一种新的作业方法,同时对该车的拓展应用进行了探讨研究。
X光无损探伤检测机器人
本成果从电网实际运行出发,重点解决传统无损探伤作业困难等问题,具备多项核心优势。采用无人机协同作业自主上线平台,一键自动上线,通过挂线臂的全自动开合即可实现机器人自主悬挂和脱离导线,通过机械臂实现检测装置与检测部位的精准定位,实现耐张线夹和直线接续管的X射线高质量成像检测。全过程智能高效,有效降低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作业人员无需登高,通过手持遥控器即可远程遥控机器人,并实时监控其运作状态,可降低目前人工作业方式劳动强度的60%以上,提升作业效率,可将耐张线夹和单个接续管的检测作业时间从目前的1小时缩短至0.5小时(含登塔移动等时间)。
变电智能巡视及感知技术应用
遵循国网公司变电运维“两个替代”工作要求,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助力变电运维数字转型,提升变电设备运行状态智能感知水平,降低变电运维作业风险、提高设备管控能力,面向变电运维工作“例行巡视”等典型场景,研制变电站智能巡视系统,通过应用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运维人员开展远程无人巡视创造条件,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现场作业风险。以“机器代人”促使现场运维人员转变工作思维与作业方式,提升管理部门对生产实时业务管控力和专业管理穿透力,为全面深远且可持续地提升变电站运检业务的效率和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字化让电网运维检修更智能
随着甘肃主网规模持续扩大,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及精益管理面临更多挑战。作为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数字化建设试点单位,国网甘肃超高压公司推动数字化多业务创新场景落地见效,促进管理模式和作业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