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容量开关设备的开发与应用
CZK63(KYN口)-12超大容量铠装中置式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系三相交流50Hz,额定电压为12kV的户内成套配电装置,用来提升KY N28-12系列产品容量。适用于发电厂、变电站及大负荷工矿企业12kV总电源开关、变压器10kV侧总开关供电系统中作为电能的控制、传输、分配与保护用。特别适合于大城市电力负荷集中地区变电所改造之用,以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短缺及新建变电所用地的矛盾。 该开关设备可配大容量中置式真空断路器,也可以配用大容量落地式真空断路器,二次回路配置先进的控制保护单元。产品采用全铠装全绝缘、全新结构设计,是结构新颖、功能齐全,运行安全可靠的新一代开关设各。其总体设计制造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属国内首创。
陈友德、林土方、林旭:配电线路带负荷上改下作业方法及作业安全的探讨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向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电缆线路具有架空线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替代架空线路应用于城市配电网中。电力线路入地项目虽然建设成本较高,但是它敷设于地下,不占地面空间,不影响市容市貌,同一地下电缆通道可容纳多回线路并且受外界条件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提高了输送容量的同时也保障了供电可靠性,这样的优势使得电缆线路的运行维护费用就相对较小。电缆线路与户外环网箱、分接箱等设备联结形成灵活的多线路联络,形成供电系统,运行方式灵活,减少了城市停电次数、停电范围,满足了配网自动化的要求。
岸基供电系统 第7部分:岸电电源检验试验规范
岸基供电系统 第8部分:船岸柔性并网技术规范
含风光储岸电供电系统的分布鲁棒优化运行策略
可再生能源机组和电动船舶出力的不确定性及冲击特性会给岸电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挑战。因此,提出了一种含风光储岸电供电系统的分布鲁棒优化运行策略。首先,不考虑风光出力不确定性以及冲击负荷的影响,以总费用最低为目标,建立确定性的含风光储岸电供电系统的运行模型。其次,以上述模型为基础,构建基于分布鲁棒优化的两阶段含风光储的岸电供电系统模型,采用组合范式来描述风光出力的不确定性,以减少因预测误差、出力波动性导致的弃风弃光。最后,使用C&CG(列与约束生成)算法来求解模型。利用某岸电供电系统数据,验证了所提策略可有效提升风光资源的消纳能力,降低运行成本。
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输电线路振动能量收集装置
在电力物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如何持续且长时间地供能成为了数以万计的传感器所要面临的技术难题。摩擦纳米发电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TENG)作为新崛起的高效供能技术,在传感器的自供电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基于摩擦电工作原理,利用多层弹性体结构的垂直接触分离TENG,设计出一种面向输电线路微风振动的多层弹性体TENG能量采集装置。通过振动能量采集器输出性能测试平台模拟输电线路微风振动状态,对不同频率和振幅下能量采集器的基本电气特性进行测试,结合电能管理策略,构建面向输电线路微风振动的振动能量采集自供电系统,实现宽频带振动能量的高效采集与转换,完成对商用传感器的供能。最后,通过输电线路振动缩比模型验证文中所设计振动能量采集装置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文中设计的振动能量采集自供电系统能够有效地将输电线路宽频振动能量转换为电能,具有结构简易、经济性好的特点,解决了电力物联网传感器不能持久绿色供电的问题。
站用低压交流电源系统剩余电流监测装置
重庆泊津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站用低压交流电源系统剩余电流监测装置,突破了现有常规产品应用范围的局限性,实现了TN-S、TN-C、TN-C-S供电系统检测点后共用N线回路的剩余电流检测。可广泛应用于站用低压交流电源系统和各类工业及民用建筑低压配电系统中,提高低压交流配电系统的电气火灾监测预防能力。
基于智能电表非计量数据开发的多源数据分析平台
长期以来在供电系统中,电网中的不平衡电流会增加线路及变压器的铜损、增加变压器的铁损,降低变压器的出力甚至会影响变压器的安全运行。电网公司由于没有可靠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低压用电客户相对于配电变压器的相位关系无法确定和记录,在营配管理中以下问题会逐渐显露。目前,三相不平衡问题在电网企业内普遍存在,由于没有可靠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低压用电客户相对于配电变压器的相位关系无法确定和记录,多数单位仍凭经验进行三相不平衡调整。基于智能电表非计量数据开发的多源数据分析平台运用交流过零同步分时通讯技术的相位识别方法和基于贪心策略智能算法开展三相不平衡治理工作,为国内首创,可在全国电力行业中全面推广使用。
IEC62840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系统系列国际标准
本项目属于智能用电技术标准领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电动汽车电池更换模式和典型设计,建立了换电站区域安全控制机制,为世界各国提供了统一的通用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该系列标准建立了电池更换系统的整体架构,明确了电池更换系统由电池更换站、支撑系统、可更换电池系统和供电系统组成;规定了电池更换站各子系统的组成、功能及要求;定义了电池更换系统的接口和分区;提供了电池更换系统的用例和电池更换站的设计方案;提出了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系统在电气防护、机械结构、通信方式等方面的安全要求。 项目组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等科技项目的支持下,历时 7 年科技攻关,获授权专利 6 项,软件著作权 3 项,发表论文 7 篇。期间,项目组联合法国雷诺、德国 VDE、韩国电子通讯研究院等国外企业,开展电动汽车电池更换技术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项目组在国内联合车企、科研单位开展了电动汽车充换电关键技术攻关和标准编制,支撑我国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体系建设,依托国家能源智能电网技术研发(实验)中心科研试验条件,验证充换电系统的兼容性、可靠性、安全性。该系列标准的创新成果如下:1)国际首套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系统 IEC 标准,填补了电动汽车换电技术国际标准体系空白,迈出了中国主导制定电动汽车充换电国际标准的第一步;2)首次给出了电池更换系统分区权限、用例和解决方案,提出了电动乘用车和商用车适应不同种类电池箱的全自动及半自动电池箱更换技术;3)形成了IEC 领域首套集电气防护、机械结构和通信接口等多行业、跨专业融合的国际标准,提出了一种电池更换设备对电池箱的快速、精确定位方法,增强了系统对车辆停靠位置及姿态的适应能力;4)基于该系列国际标准研制的电动汽车换电系统带动国内外产业发展,遵循该标准建成了国内首个电动乘用车底盘换电示范工程,为国外电动公交车换电系统提供了全套解决方案。该系列标准为国内外电动汽车和充换电设施企业提供了设计和建设依据,提高了电池更换技术的安全性及一致性。在北京、上海、杭州等主要城市构建了标准化的电池更换站,成功支撑了奥运会、G20 等重大活动保障车辆工作,并在法国、以色列、韩国等国家推进示范试点。近三年,依据该系列标准设计开发的充换电系统已在 10 多个省份取得广泛应用。该系列标准的发布与实施,进一步深化了国际间标准合作,全面支撑了我国标准“走出去”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