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条 全球气候变化
标准动态

世界首个基于“跟踪、预测、控制”的“动态防雷”技术体系成功建立

发布日期:2023-05-09

“电博士·动态防雷”青年集体聚焦全球气候变化下的雷电防护问题,建立世界首个“动态防雷”技术体系,主导制定世界首个动态防雷国际标准,主导“雷震子计划”国际合作,用青春智慧和拼搏汗水,为全球防雷贡献中国方案。近日,该青年集体获评第二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493次浏览
PPT

架空输电线路地线除冰机器人典型技术及应用

发布日期:2024-08-28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不利影响,结合国网湖南电力去冬今春防冻融冰工作情况,主要介绍架空输电线路地线除冰机器人研制背景、不足和改进措施、创新亮点和下阶段优化方向,为电力机器人应用拓展新场景、新应用。

356次浏览
报告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低碳村庄示范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题报告

发布日期:2024-01-30

当前,全球正面临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这已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污染、低能耗的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2020年9月,第75届联合国大会的召开,各国领导人在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愈发严峻的情况下形成了统一战线。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也做出明确的阐述,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会极力推动绿色低碳产业的大力发展,以提高国家的自主贡献率,争取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长远战略发展目标。目前各国将低碳行动集中在城市,忽视了乡村的减排。相比于城市,乡村拥有更为广阔的增加碳汇、减少碳排放的空间。因此,从乡村入手,使其走上低碳发展之路,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更是构建低碳社会的战略举措。考虑到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农村用能方式、经济发展水平、可再生能源推广基础等影响因素,本项目围绕农村能源消费,根据我国气候地理条件,从全国不同地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十个村庄进行调查研究,研究提出低碳村庄指标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对村庄试点建设效果展开评价并进行分析总结。关注新型能源的引入给村庄带来的变化,结合当下社会各界对低碳生活方式的呼吁,对乡村适宜的低碳化路径进行思考和总结,提出经验模式,这将对推进我国低碳村庄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PPT

新型电力系统与数字化转型

发布日期:2023-08-17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国家提出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于2012年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克服新能源给电力系统带来的挑战,需要建立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新型电力系统以实现能源转型。面对能源转型及数字化转型,电力企业应及时抓住机遇,在抓好能源转型的同时,抓好建设、生产、管理的数字化,在实现能源转型的同时实现数字化转型,才能应对转型的挑战,再造一个面向未来的全新企业。

关键词:
311次浏览
报告

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发布日期:2024-02-26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十四五”时期是落实我国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时期,工业领域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目标的重点对象,推进“十四五”期间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是确保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保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有关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标准化技术组织编制了《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框架,规划了重点标准的研制方向,注重与现有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绿色制造标准体系的有效衔接。希望通过加快标准制定,持续完善标准体系,推进工业领域向低碳、零碳发展模式转变。

报告

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风光技术展望

发布日期:2024-01-24

在能源基金会支持下,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环境学院联合相关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头部企业,针对风能、光伏和光热发电的关键问题与发展路径开展系统研究,并牵头撰写了《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风光技术展望》报告,以期为未来电力系统的绿色与低碳发展提供数据支持与相关建议,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支撑。本报告强调了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和制造领域的关键地位。详细梳理了风电技术、光伏技术和光热技术的发展概况、关键技术与产业链发展现状和趋势,介绍“风光+”技术的发展模式及示范案例,并提出政策发展建议。报告指出,“风光+”技术的出现将推动风光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催生出更加强大和可持续的能源体系。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的相互协同作用,将不仅使可再生能源发展更为多样化,而且有助于提高其整体稳定性与可靠性。报告站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节点,提出了风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随着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高比例风光发电的电力系统如何应对其影响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大规模风光发展如何保证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都是当今亟需研究的焦点问题。报告指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跨学科合作,发展更智能、更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风光能源系统,包括更可靠的预测技术,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同时,应开展风光电站建设前的全面环境评估,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当地生态的影响,确保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性。本报告不仅提出问题,还提供了较为详尽的风光发展方案,为政策制定者、行业领袖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报告显示,自2005年以来,随着我国风电、光伏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加强,风电、太阳能发电的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在电力结构中的装机与发电比重逐步提高,发展成效显著。未来我国风、光发电预计将持续大规模发展,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报告编写得到了相关学界和产业界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报告编写过程中,研究团队组织了以“面向碳中和的风光技术”为主题的系列碳中和技术论坛与学术沙龙活动,建立了交流合作平台与机制,上百位专家参与了学术研讨和报告评审工作。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入研究、促进交流,推动风光技术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150次浏览
行业要闻

未来电网:解锁能源转型和脱碳的价值潜力

发布日期:2023-08-14

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日益严峻,使得推动能源变革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当务之急。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步伐尤为积极。最近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就强调,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要科学合理设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逐步降低传统能源比重。

73次浏览
市场观察

“AI+电力”让“虚拟电厂”落地提速

发布日期:2024-08-05

在中国,虚拟电厂建设从概念加速变为实践,源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之下的脱碳行动。随着“双碳”目标的实施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源源不断的可再生能源被开发利用,能源供应结构发生改变。如浙江,截至今年6月底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已超过五成。虚拟电厂建设可提供灵活调节能力,帮助新能源大规模接入下的电力系统保持稳定。

31次浏览
市场观察

绿电直供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日期:2024-09-02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全面推动风、光、水、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比例持续增加,可能面临电能质量降低、电网频率失稳而引发大规模停电等风险。

关键词:
24次浏览
专家观点

习近平:应对能源挑战出路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

发布日期:2024-03-01

2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能源技术与我国的能源安全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13次浏览

热点资讯

1

《电力行业关键设备供需统计分析报告2023》上新了!

2

2023年变电智能运检优秀论文征集

3

EPTC双周刊

4

“EPTC智巡榜”年度优秀企业征集

5

2023年EPTC大事记

6

“双碳”目标下的低压智能配电台区应用设计

7

关于举办2023年(第六届)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暨数字化发展论坛的通知

8

电力绝缘子40年技术回顾与展望——制造篇

9

新型电力系统中抽水蓄能定位与发展前景

10

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2年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