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氟化硫气体检测技术及其发展
随着电网智能化、自动化需求程度的提高,直流电源系统在线监测、在线检测和远程维护相关技术研究势在必行,2017年,国网公司直流电源系统新技术应用方面主要体现在在线监测和带电检测柜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北京、冀北、四川等公司分别进行直流电源系统远程监控功能研究及应用,实现电源系统在线监测功能集成,完善远程监控。 >河北、江苏、湖北等公司开发蓄电池容量及内阻分析评估系统,减轻班组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安徽、湖南、青海等公司对在线更换单体电池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及试点应用,研究成果的应用缩短了现场检修时间、减轻了检修人员劳动强度,并且降低了现场检修人员误操作的安全风险。
不停电六氟化硫气体处理技术
不停电六氟化硫气体处理技术、背景、方案技术路线。核心技术研究、设备工作原理、功能特点参数、案例分析、成果及意义
六氟化硫气体回收装置技术条件
电力用气测试仪器通用技术条件 第2部分:六氟化硫气体纯度测试仪 气相色谱法
六氟化硫气体毒性生物试验方法
六氟化硫气体密度测定法(U型管振荡法)
贵州电网投用新型降解六氟化硫装置
近日,南方电网贵州电力科学研究院研制、属全球首创的“低温等离子体降解强温室效应六氟化硫气体装置”在贵州、湖北、重庆、安徽等地投入使用,目前已完成降解的六氟化硫气体当量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7万余吨,环保效益显著。
六氟化硫气体中矿物油、可水解氟化物、酸度的现场检测方法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六氟化硫气体循环再利用研究与应用
六氟化硫(SF6)气体是高压电气设备中性能最优且暂不可替代的绝缘灭弧介质,但也是目前温室效应最强的工业气体(其温室效应系数是CO2的23900倍),是《京都议定书》禁止排放的六种气体之一。我国电力行业SF6气体用量占SF6气体产量的80%,面临巨大的环保压力,如何实现SF6高效循环利用成为行业重大课题。 为控制和减少电网企业六氟化硫气体的排放,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从2006年起,按照“科技先行、试点应用、统一标准、全面推广”的管理思路,组织开展了六氟化硫回收处理循环再利用的管理创新。该项目历时10余年,分为五个阶段:一是组织科研攻关,开展六氟化硫气体现场回收、回充和净化处理等技术的研发,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净化处理成套装置。二是开展试点应用,组织8家单位开展试点应用,积累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经验,提出了“分散回收、集中处理、统一检测、循环利用”的工作模式。三是推动成果转化,促成国网安徽电力与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成果转让和技术合作,实现了产品规模化生产。四是统一建设方案,实现全面推广应用,明确了省级六氟化硫处理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目标、组织分工、进度安排和工作要求,统一建设方案、设备采购和竣工验收。五是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健全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构建科学规范的检测体系,开发信息化管理平台。 项目研制了SF6气体快速回收/净化/回充全套装备,建立了SF6气体循环再利用体系,提出了SF6处理工作的管理模式,实现了SF6全寿命周期管理和近零排放;应用该成果成功在联合国注册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成为世界首个电网领域的SF6减排CDM项目。截至2019年底,公司系统26个省公司(除西藏外)全部建成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处理中心,累计回收六氟化硫气体631.9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510.2万吨;在公司系统率先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累计实现工业产值4.5亿元、利润7400万元。 项目形成了一系列国家、行业标准9项,授权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49项,发表论文20多篇。由院士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项目成果进行鉴定,结论为:该项目循环再利用技术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成果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前瞻性、科学性及示范性。项目成果有效促进了绿色可靠电力和经济社会低碳发展,推动了电力行业的科技进步,对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益、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电网安全供电均具有重要作用,为我国落实《巴黎气候协定》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
六氟化硫气体泄漏在线监测报警装置现场测试导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