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线路绝缘包覆机器人的研制与应用
2016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子“十三五”期间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国农村地区基本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农网改造升级的重大工程,南方电网公司“十三五”期间将投资1300亿元用于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国家电网新一轮农网改造总投资超5200亿。 随着配电网的快速发展,规模的日趋扩大,供电区域内种植树木的不断增加,严重的腐蚀、乌害请多因素的影响,运行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人为或自然的故障,如遭受外力的破坏、相间短路、断线等故障越来越频繁,影响了配电网的安全运行。目前配电网架空线路绝缘化改造较为广泛的方式为更换绝缘导线,更换绝缘导线不仅需要架设新的杆塔,还需要较长的停电时间,工程量大,投资成本高,施工不便,特别是山区、丘陵地区、丛林区施工难度尤为困难,跨江、跨河、山谷等特殊地形无法更换绝缘导线。架空线路绝缘包覆机器人可以在原架设的线路上,将绝缘涂料均匀包覆在架空裸导线上,实现配电网裸导线绝缘化改造,大幅度缩短停电时间,降低施工成本,节约人力物力。
一种可测温的变压器台区绝缘护套
随着城乡用电快速增长和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电力部门不断加大配电网改造和建设的力度,大大缓解了用电供需矛盾。为了解决树障、鸟窝、异物等三类缺陷造成10kV配电线路的接线柱相间短路和单相接地放电等故障频发的问题,各地电力检修部门通过对配电变压器台区的引线、连接线、变压器接线柱、隔离开关、跌落开关(跌落式熔断器)、避雷器等加装硅橡胶绝缘护套,加装硅橡胶绝缘护套可以对线路局部绝缘化防树障、杆塔局部绝缘化防鸟害、配变网局部绝缘化防异物具有明显效果,对于降低农网居高不下的故障次数具有重要意义。
微储能型末端电网低电压治理装置
我国的农村电网自“十一五 ”基本完成“村村通、户户通 ”, 实现人人有电用,有效支撑国家脱贫攻坚战略落地。随着国民经 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电气化进程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用电需求由 原来的“看个电视、亮盏灯 ”演进至空调、冰箱、洗衣机等现代 电器普遍覆盖。至 2021 年末,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空调拥 有量为 89 台, 比 2012 年提高 250.8%;平均每百户电冰箱拥有 量为 103.5 台,比 2012 年提高 53.8%;平均每百户洗衣机拥有 量为 96.1 台,比 2012 年提高 42.9%。因此,由此引发的农网用 电需求更是迅猛攀升。
供电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智慧班组管理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台州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台州公司”)紧紧围绕建设智慧班组这一目标,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激发基层班组活力、促进班组管理提升为着眼点,深入应用“大云物移智”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化各类班组业务协同运行,开展智慧班组管理创新实践。主要采取了以下创新做法:一是坚持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确定智慧班组管理体系工作目标与实施原则,明确智慧班组建设管理的重点领域,着力推动运检业务、物资供应、供电服务等领域“智慧转型”。二是搭建班组智慧管理创新互动共享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微信群、智慧专家“钉当”等沟通交流渠道。搭建班组创新创效平台,加强互联网、数字化等新技术在班组应用落地。三是依托数字智能控制手段推动班组运检智慧转型。坚持数字驱动,运用AI人工智能、“机器人+视频”巡视、推行数字化工作票等方式,多措并举推动班组运检业务智慧转型。四是利用现代智慧供应链,推动班组物资供应智慧转型。着眼打造数字物流保障物资供应,建立项目物资供应管控平台,打造空中云仓、专业仓和仓储机器人,建设智慧、高效的物资供应链。五是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推动班组供电服务智慧转型。运用数字技术开展线上线下全渠道运营、实施“智慧电管家”、移动终端勘察作业,提高业务办理智慧化,提升一线班组服务品质。六是拓展班组员工培养渠道,打通职业发展通道。积极推动班组员工技能培养,提升专业素质、打通职业通道,更好激发班组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七是建立班组智慧管理评价机制,实现闭环管控与持续改善。从激励评价、闭环改进、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统筹发力,推动智慧班组管理落地落实。 通过实施上述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故障报修到达现场及时率达99.66%,城网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735%,农网供电可靠率指标提升至99.9591%,停电户数比2018年压降55.87%,投诉业务量同比下降38.77%,客户满意率提高到99.77%。二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大力推广线上APP渠道,大幅降低了纸质资料使用量,节约成本近3200万元;推动物资与抢修业务深度融合,挽回经济损失近3000万元,在全省推广运营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达3.64亿元。三是提高了班组智慧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显著提升。截止2020年12月,在物资优化配置方面,物资领用平均时间从28.66分钟缩短至3.23分钟,定期盘库平均时间从535.83分钟缩短至65.01分钟;“空中云仓”相较传统物资仓储作业效率提升4-6倍,故障平均修复时长缩短42.05%。
浙江发布“获得电力”专项提升十大举措
近日,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联合发布《浙江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之“获得电力”专项提升十大举措》,聚焦“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提升,推出试点打造城网15分钟、农网45分钟抢修圈等举措,助推浙江加快打造国内最优营商环境。
农网配电营业工
为指导农网配电营业工技能等级评价工作,进一步加强农网配电营业工高质量队伍建设,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组织行业内优秀专家,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生产实际,编写《农网配电营业工》一书,助力打造专业化的农网配电营业工队伍。本书结合电力行业相关标准,按技能等级由低到高分章节编写,系统地讲述了农网配电营业工需要掌握的技能知识,主要包括安全技能、营销技能和配电技能,对各等级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为基层供电企业开展农电工培训班提供针对性、实用性培训教材,整体提升农网配电营业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有效提高电网企业生产岗位人员理论水平和技能操作能力。 购书联系人 张雪亮 13466440240
考虑乡村振兴贡献度的农网项目投资决策模型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电网发展提出更高要求,量化新时代农网项目贡献度,辅助农网实现精准投资成为关键。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对现代农村电网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构建包含安全可靠、精准服务、绿色低碳、数字智能等4个维度的农网贡献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最小交叉熵模型融合完全一致性方法(FUCOM)-变异系数法赋权系数对指标进行组合赋权,运用加权马氏距离TOPSIS法量化农网贡献度。以农网单位投资贡献度最优及财务效益最大为目标,构建农网项目投资决策模型,并基于c-DPEA算法进行求解。某县某批次20个农网项目的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量化模型能科学评价农网项目贡献度,投资决策模型能为农网实现精准投资提供有效参考。
分布式电源与农网“低电压”治理
规范低压配电网及用户供电系统的规划设计,优化配电网结构,保证电能质量,降低配电网损耗,提高供电可靠性。
基于EMC模式开展电网综合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
电网是电能的重要输送通道,电网自身节能降损是我国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配电网点多面广,线路结构复杂,损耗比较大,占电网损耗的50%以上,其节电空间明显。另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具有坚强、智能特征的结构合理、技术实用、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低的新型农网追在眉睫。传统的节能改造措施由各省市电力公司承担,技术措施不先进、资金保障不到位、人员配备不匹配等问题制约着农网节能改造的发展。 为实现项目的应用推广,本项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主要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成本。节能服务公司事业部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对用能单位开展建设电网综合能效管理平台、变压器改造和无功补偿等节能改造,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工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