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配电自动化开关运行情况介绍
以图表形式直观展示了断路器、组合电器、高压开关柜的台账数(率)、故障数(率)、缺陷数(率)、运行年限分布情况,总结归纳了现目前主要存在的六大问题并给予相对应的管控策略。第一,针对隐蔽性较强的GIS内部载流回路过热短路故障问题,应开展对GIS内部过热检测技术研究,试点进行二维码定点定位测温;第二,对于继电器老化引发的开关误跳,可以改进二次接线回路设计,保证在断路器在非全相状态时间内才启动断路器跳闸回路跳闸,从而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第三,机构引发的断路器误动或拒动影响系统安全的情况下,可收集机械测试数据,开展机构状态的专项评估,研究并提出机构的运维检修策略;第四,多重雷击引发的断路器击穿问题,可通过研究多重雷击下断路器的运行工况,推进IEC工作组修编断路器多重雷击下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第五,针对隔离开关机构、载流缺陷多的问题,可研究模块化、标准化和智能化机构,开展隔离开关的检查性操作和日常巡视工作的技术监督;第六,面对断路器爆裂风险,可制定滤波器断路器的反措,提高断路器的技术参数和试验要求,加强断路器厂内装配工艺环节的技术监督。
变电站高压室环境管控系统
以前变电站高压室内的35kV开关柜通常采用小型化设计,只有1.2米宽,柜内导体间的最小绝缘距离只有230mm,不满足2014版《十八项反措》300mm的要求。虽然生产厂家在柜内加装了绝缘隔板或绝缘护套,但是绝缘击穿故障还是经常发生。目前,山东公司此类35kV开关柜问题高达3747面,存在较大设备安全隐患,严重影响电网安全运行。 通过对近5年的开关柜事故统计分析,87%的35kV开关柜绝缘击穿是由温度、湿度、污秒三个关键要素导致的。因为高压室与外界密封性较差,导致户外的潮气和灰尘进入开关柜内,致使绝缘件受潮脏污,造成绝缘强度降低,发生闪络击穿故障,严重时还会引起母线全停、变压器出口短路,甚至开关柜整组烧毁。 如果能对开关柜高压室的空气环境进行管控,避免开关柜脏污受潮,就能杜绝此美事故。解决方案就是控制高压室的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污秒。然而现在高压室的设计规范仅有温控的通风机这一项环境控制设备,潮气和灰尘经过通风口进入高压室内,无法有效控制运行环境。因此,巫需研制一套高压室环境控制系统,能够在变电站高压室内规模化安装,实时监测、控制高压室内环境情况,将高压室内温湿度始终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有效隔绝灰尘,提高开关柜设备电气绝缘强度水平,杜绝因开关柜设备绝缘击穿导致的故障,确保变电站安全运行。
GIS中典型 局部放电检测有效性
在G1S制造、安装、调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导体表面尖刺、自由导电微粒等局部电场集中造成的绝缘缺陷。该类绝缘缺陷在GIS设备运行及遭受过电压情况下可能导致异常放电,影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014年至2018年,国家电网公司投运的组合电器发生了47起绝缘故障,占比85.5%;其中由微粒起的绝缘击穿放电共计39起。 由于金属微粒导致的绝缘故障仍然是GIS设备可靠运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金属微粒按照出现的位置可分为导体附着微粒、绝缘界面附着微粒和自由导电微粒三类,下面分别论述工频局部放电试验对这三类缺陷的检测有效性。
超特高压换流变压器绝缘故障预防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属于高电压技术领域。 超特高压换流变压器是直流输电系统的核心设备,其状态直接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在运换流变承受交直流复合电压、极性反转电压,绝缘设计与交流变显著不同,依靠交流变技术进行绝缘状态检测评估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体现在换流变绝缘故障机理不明确、高纸板比例主绝缘评估准确性差、复杂电压下套管绝缘评估手段缺乏、局部放电性缺陷检测不灵敏。因此亟需研究超特高压换流变绝缘故障预防关键技术。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下,项目开展了复合电压下油纸绝缘击穿特性、主绝缘电气无损检测评估、套管绝缘状态有功损耗评估、局放超声检测诊断四方面关键技术研究并实现工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