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067条 分布式
PPT

配电网全范围故障快速处置一二次整合解决方案

发布日期:2019-12-06

本报告针对建设“高供电可靠性”配电网的要求,提出配电网“全范围故障快速处置”的目标。要求配网设备能准确检测“从极大的短路故障,到极小的接地故障”全范围故障,并能实现快速有效的就地隔离和非故障区域供电自愈。 报告基于企业的核心技术,提出将基于光纤差动的智能分布式配网自愈系统,基于相不对称算法接地故障检测技术,以及高可靠断路器级常压密封空气绝缘环网柜,等配网先进技术优化整合,实现配电网全范围故障快速处置。 本报告特别介绍了方案的核心技术特点,并分享了部分成功的运行案例。

3721次浏览
报告

异构融合计算技术白皮书(2023年)

发布日期:2023-09-25

《异构融合计算技术白皮书》针对现有算力基础设施无法满足算力需求的问题,深入刨析了异构计算应用场景特点以及计算架构异构演进历程,提出了异构计算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引入异构融合计算的概念,并分别从硬件、软件、系统三大层面概述了异构融合趋势和关键技术,系统全面地论证了异构融合计算如何解决传统异构计算的问题,并为多样性算力高质量协同提供了全面的技术体系梳理和的技术发展趋势判断。中国电信作为云网领域的中央企业,全面深入实施“云改数转”战略,充分发挥云网融合优势,与产业链上下游广泛协同,积极打造云智、训推一体,云网边端协同的分布式算力基础设施。本白皮书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算力赋能提供了相关技术指引和参考,从基本概念到实践案例,再到未来展望和发展建议,具有较高的实践指导价值,我们相信该白皮书能够为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有益的启示,我们也期待我国在异构融合计算领域取得更多突破。

关键词:
2189次浏览
市场观察

最新!分布式光伏备案流程及所需文件有哪些?

发布日期:2022-07-13

分布式光伏因其灵活性以及就近消纳等特点,逐渐成为光伏装机的主力军,在2021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中占比首次过半,今年一季度分布式新增装机887万千瓦,占比67%。在如此火爆的装机潮下,你还不清楚分布式光伏备案流程及所需文件吗?

1494次浏览
案例

分布式电源群调群控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实践

发布日期:2022-06-29

分布式电源群调群控建设实践,主要通过系统性考虑主配网潮流、电压等各项要素,基于 “全感知”和“群调群控”两个维度加强分布式光伏电源调度运行管理。全面梳理分布式光伏电源设备台账,依托基于调控云的水电及新能源平台实现所有包括0.4千伏在内的分布式电源全面采集及观测。通过整合营配调各业务系统的档案信息、多源泛在数据,开展中低压水电及新能源的标准化建模与采集,因地制宜规范采集频度,建立数据同步机制,弥补原有调度主站中低压水电及新能源数据的空缺,建设基于调控云的水电及新能源模块,引入水利、气象等多源信息辅助开展数据纠偏,最终实现泛在分布式电源实时数据的全感知。开发分布式电源群调群控系统,技术路线是以配电主站为核心,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需求下达各个分布式电源需要调节的数值;将调节指令下达给多个分布式电源群调群控子站;由群调群控子站负责分配各个逆变器的启停,实现多个分布式电源的批量调节,如图2所示。基于以上系统,再根据电网侧需求,实现分布式光伏电源集中执行电网实时平衡控制和安全自校正控制,集群参与电网有功、无功电压等动态调节,进而优化利分布式能源,并保障主配网安全经济运行。

书籍

智能配电应用技术

发布日期:2024-01-10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电力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一方面,在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下,传统能源的大量开采和碳排放总量的连年升高,使得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是降低传统化石能源占比、调整能源结构的一项关键任务,更是保障我国能源电力安全的长治久安之策。另一方面,我国电网建设加速,分布式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用电负荷的多元化增长,使得电力稳定供应面临较大挑战,需要构建坚强智能电网,破解电力建设的难点堵点问题,缩小负荷曲线峰谷差,保持用电稳定。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对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要把配电网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着力点,持续优化完善配电网规划理论、建设标准和管理体系,不断提高配电网的适应性、可靠性,以及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更好地支撑新能源的科学高效开发利用和多元负荷友好接入,并深度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利用先进的设备、传感技术及控制决策系统,保证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智能配电网建设的目标是服务电网终端用户,智能配电网具备安全、可靠、自愈、经济、兼容等特点。加强智能配电软硬件设备的升级改造,促进智能配电网与物联网融合渗透,助推智能配电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得到重点应用,以及智能配电网建设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是智能配电技术发展的总趋势。 近日,由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EPTC 电力技术协作平台组编的《智能配电应用技术》即将出版。本书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从多方面深入剖析智能配电应用技术,对传统技术进行再探讨,对前沿技术进行新探索,全面展示当前智能配电领域的研究成果,助力智能配电技术创新、推广与应用。 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和配网业务对智能配电技术的需求,本书深入分析了智能配电技术的发展形势与要求,解读了智能配电技术发展现状,梳理了智能配电技术标准,围绕配电设备智能化、配电智能终端、配电物联网、配电自动化系统、智能运维、分布式电源与储能、电动汽车充换电、低压柔性直流互联等关键技术做了全面介绍与研究,总结了不同场景下的智能配电技术典型应用案例,展望了智能配电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发展建议。 联 系 人:张伟豪 手 机:18518354192 邮 箱:zhangweihao@eptc.org.cn

1191次浏览
报告

分布式异构智能算力的管理和调度技术研究报告

发布日期:2024-01-11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的不断攀升,实体经济、数字经济和信息服务的深度融合正加速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变革。算力作为承载信息数据的重要基础设施,已成为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石。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3年)》显示,至2023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到178.5EFlops,增速为72%,在我国算力占比达59%,成为算力快速增长的驱动力;据IDC等机构预测,至2025年,新增数据量180ZB,其中80%的增长来自于文本、图片、语音、视频等非结构化的数据。随着人工智能、元宇宙、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的发展,激发了更多智能数据处理的需求和场景,对新型智能算力的需求激增。本研究围绕典型智能计算应用对异构算力的协同及调度需求,研究泛在异构算力参与训练或推理过程的协同需求、调度需求,研究泛在异构算力参与训练或推理过程的协同需求,包括异构算力类型、规模要求、性能要求、网络要求、数据传输要求等,分析异构算力协同的应用场景等特点,考虑同数据中心、跨数据中心、跨云边端多级、池化和非池化异构算力并存等各种场景下,算力协同的需求及可行性。研究分析异构算力资源分类整合、池化重构和智能分配等技术方案。研究分布式异构算力资源管理技术方案,包括管理跨数据中心、边缘及端侧的GPU、FPGA等异构算力设备,已虚拟化或池化的异构硬件,研究对异构算力资源进行标识和监控的方案,对算力进行细力度切分供给的技术方案,研究对计算任务进行异构算力匹配和调度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何匹配差异化的计算任务到相应的异构算力节点,如何支持异构算力资源高效和细粒度分配,基于应用场景的负载差异性,建立面向多样化异构算力资源和上层多场景需求的多元异构算力统一调度架构,统一资源实时感知,抽象资源响应和应用调度。研究分布式AI框架支持分布式异构算力的管理和调度技术方案。

1162次浏览
前沿技术

河南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可线上群调群控,5分钟内实现集群响应,调控成功率96%以上

发布日期:2023-07-05

截至6月30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在18家地市供电公司投运,河南电网实现全省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线上群调群控。

1153次浏览
报告

区块链赋能“碳达峰碳中和”白皮书(2023年)

发布日期:2024-01-09

区块链是一种新型的分布式信息存储和传输技术,它在信任构建、参与方式以及系统运作等方面,相比于传统技术,有着不可取代的优势。习近平主席也在多个场合中提出,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目前,区块链已广泛赋能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众多行业,其应用价值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作为智能革命的代表性技术之一,区块链技术与很多“双碳”场景需求也高度契合。近年来,国内外已经有了一系列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节能降碳领域的案例,这些案例主要集中在气候治理、碳盘查、碳资产管理和碳交易等方面。实践表明,“双碳”与区块链的结合意味着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的市场环境;以及更可视、更可信、更可靠的监管环境。本白皮书对低碳行动在国际、国内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性论述,着重讨论了区块链技术在推进“双碳”目标中的作用,并列举了代表企业在“区块链+双碳”中多个场景下的实践案例。最后,对“区块链+双碳”行业的发展痛点、方向和前景进行了总结。

1151次浏览
书籍

配用电通信技术及产业发展报告

发布日期:2024-01-10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配电系统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电能汇集、传输、存储和交易功能的新型区域电力系统,配电网已成为能源互联网和电力物联网转型的主战场。分布式电源和可调负载、储能、电动汽车充电桩、能源转换等新型业务蓬勃发展,配电网一次、二次设备增多,电网规模扩大,现场和IT设备间传输的数据量大幅增加,系统可观、可测、可控、可调能力建设逐步提升。推进先进数字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数字化、智能化新型配电系统,需要提供更加快速、灵活、安全、高效的配电通信技术的基础支撑。 2021年7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1—2030年)》。该方案明确提出,加大中压配电网智能终端部署、配电通信网建设和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并向低压配电网延伸,大幅度提高可观性、可测性、可控性。到2025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绿色智能、灵活互动、经济高效的智慧配电网。配电网智能化终端种类多、数量大、分布范围广、运行环境复杂,智能化业务对通信性能要求高,没有一种通信技术能够单独、经济、可靠地解决“最后几千米”通信接入的难题。 在此背景下,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EPTC 电力技术协作平台联合组编了《配用电通信技术及产业发展报告》一书。 联 系 人:张伟豪 王黎明 手 机:18518354192 18310385257

PPT

基于虚拟同步机的配电网源网荷储协同控制关键技术

发布日期:2019-12-06

分布式发电、储能及电动汽车等电力电子装置大规模并入配电网,削弱了系统的惯性和阻尼,对电网安全、可靠运行造成较大影响。虚拟同步机技术是实现电力电子装置柔性、灵活并网的先进控制技术,可以使电力电子设备模拟同步电机的外特性,实现分布式电源、储能、电动汽车等装备的即插即用、灵活并网,最终形成配电侧源、网、荷、储的分布式、自适应协同运行机制。

关键词:
1115次浏览

热点资讯

1

《电力行业关键设备供需统计分析报告2023》上新了!

2

电力绝缘子40年技术回顾与展望——制造篇

3

2023年变电智能运检优秀论文征集

4

“双碳”目标下的低压智能配电台区应用设计

5

EPTC双周刊

6

“EPTC智巡榜”年度优秀企业征集

7

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2年版)发布

8

新型电力系统中抽水蓄能定位与发展前景

9

2024年EPTC大事记

10

关于举办2023年(第六届)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暨数字化发展论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