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储直柔工程应用案例调研
双碳目标下,建立新型电力系统是中国深化能源结构改革的重大战略方针。为了实现以上战略目标,国家与地方政府相继颁布了多项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强化光伏产业及用户侧应用的相关规定,而如何应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和高比例接入是电力系统需要应对的挑战。光储直柔建筑是以直流配电为基础,集成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分布式储能的新型建筑。在以太阳能光伏和储能电池为主的分布式电源以及电动汽车大比例接入建筑的趋势背景下,直流配电系统可通过减少交直流变换环节降低能量损失,以实现可再生能源本地消纳的形式减少电网供电压力。因此,光储直柔建筑能有效提升系统能量使用和管控效率,并提高建筑微电网的供电安全性与可靠性。该应用可作为一种以净零能耗为目标的全新适宜技术,实现建筑节能和减排,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近年来在全国各地政府的支持下,更多的光储直柔建筑项目开始投建并逐步进入运行阶段,为这项初生的技术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中国光储直柔工程应用案例调研报告采用分析结合案例调研的方法,旨在多方面的介绍这一工程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基础,发展现状,内在驱动力和技术障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报告正文共四个章节,章节一对相关政策基础和工程标准现状做了总结。章节二描述了目前的六十余项光储直柔项目的调研结果,分析应用特征与技术现状,并对技术特点与不足进行了总结与评价。针对工程利益主体所关心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出了技术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更重要的是根据述求归纳政策引导方向,这部分内容体现在章节三中。章节四为本报告结论,讨论了中国光储直柔工程应用特点以及引导该技术发展的政策方向。该报告不仅是对中国光储直柔建筑技术应用的阶段性总结,同时也是对该领域不同工程技术的调研与适用性分析,结论可为意向建设光储直柔项目的同行提供参考。
5G基站(中国移动)备电微电网数字能源改造项目
云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5G 基站(中国移动)备电微电网数字能源改造项目(简称云储5G 基站备电微电网)结合中国移动集团下属河南、福建等地 500个 5G 基站典型场景的技术特点和应用需求,建设 300kW 光伏发电,2.5MW/25MWh 广域内群控群调分布式储能备电系统,完成广域范围内 5G 基站数字能量技术改造,解决 5G 通信基站配套电源容量扩充难、新能源消纳效果差、网-储互动功能弱等问题。通过数字能量计算与处理系统将光伏发电组件、电池储能备电、负荷的相关能量进行有机管控,实现广域内的 5G 基站能源设备的绿色、安全、高效的协同运行。
基于矩差分析的配电网分布式储能优化配置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未来配电网中会面临极高比例的光伏等新能源接入,电压越限、潮流返送等问题频繁发生。在充分利用配电网已有调压手段和无功补偿的基础上,由于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太大无法就地消纳,光伏大功率返送导致节点电压越上限。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矩差分析的分布式储能优化配置方法。提出了光伏矩和负荷矩的概念,进而提出了矩差的概念,对矩差和节点电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公式推导和理论分析,得出了配电网节点电压与矩差之间的关联关系,并详细阐述了光伏矩和负荷矩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矩差分析的配电网储能优化配置方法,以发生光伏返送时保证配电网所有节点不发生电压越上限为目标。IEEE 33节点配电网系统算例表明,与传统的智能优化算法相比,所提方法直接确定储能安装位置,计算效率高,计算结果准确,工程实用性强。
电动汽车集群储能与电网互动的探索
新型电力系统下,传统的源随荷动逐步向源网荷储互动转化。电动汽车作为全社会最大规模的分布式储能、灵活性调节资源,互动潜力多大?能为电网提供什么辅助服务?怎么提供辅助服务?能否帮助新能源消纳? 报告聚焦车网互动,分享车网为什么要互动,并从调峰、调频、促进新能源消纳等角度评估规模化电动汽车参与电网互动的潜力,探讨了车网如何互动,剖析车网互动关键技术,并介绍了国内外车网互动的典型实践案例,最后对未来规模化电动汽车发展与电网互动的趋势进行了展望,让电动汽车成为真正的新能源汽车,为实现双碳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分布储能直流微电网中多储能荷电均衡控制策略
在分布式储能孤岛直流微电网系统中,针对传统下垂控制策略无法实现荷电状态均衡、功率分配不精确和母线电压跌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下垂控制策略。首先将双曲正切函数与荷电状态相结合,利用双曲正切函数的特性,限制下垂系数的范围并且快速进行调整。然后通过调节补偿量,使下垂系数对应的电压相等,设计了功率分配的补偿策略。最后计算线缆阻抗,设计了二次母线电压补偿策略。Simulink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可以实现荷电状态的均衡和功率的精确分配,并且使母线电压能够准确维持在额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