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应用技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电力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一方面,在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下,传统能源的大量开采和碳排放总量的连年升高,使得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是降低传统化石能源占比、调整能源结构的一项关键任务,更是保障我国能源电力安全的长治久安之策。另一方面,我国电网建设加速,分布式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用电负荷的多元化增长,使得电力稳定供应面临较大挑战,需要构建坚强智能电网,破解电力建设的难点堵点问题,缩小负荷曲线峰谷差,保持用电稳定。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对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要把配电网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着力点,持续优化完善配电网规划理论、建设标准和管理体系,不断提高配电网的适应性、可靠性,以及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更好地支撑新能源的科学高效开发利用和多元负荷友好接入,并深度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利用先进的设备、传感技术及控制决策系统,保证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智能配电网建设的目标是服务电网终端用户,智能配电网具备安全、可靠、自愈、经济、兼容等特点。加强智能配电软硬件设备的升级改造,促进智能配电网与物联网融合渗透,助推智能配电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得到重点应用,以及智能配电网建设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是智能配电技术发展的总趋势。 近日,由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EPTC 电力技术协作平台组编的《智能配电应用技术》即将出版。本书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从多方面深入剖析智能配电应用技术,对传统技术进行再探讨,对前沿技术进行新探索,全面展示当前智能配电领域的研究成果,助力智能配电技术创新、推广与应用。 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和配网业务对智能配电技术的需求,本书深入分析了智能配电技术的发展形势与要求,解读了智能配电技术发展现状,梳理了智能配电技术标准,围绕配电设备智能化、配电智能终端、配电物联网、配电自动化系统、智能运维、分布式电源与储能、电动汽车充换电、低压柔性直流互联等关键技术做了全面介绍与研究,总结了不同场景下的智能配电技术典型应用案例,展望了智能配电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发展建议。 联 系 人:张伟豪 手 机:18518354192 邮 箱:zhangweihao@eptc.org.cn
200MW电池PERC工艺升级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电投集团西安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目前生产常规工艺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单晶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0.30%,在同等技术生产线条件下处于先进水平。受制于常规电池背表面场(BSF)钝化效果的限制等因素,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依靠常规工艺的改进和优化来提升电池效率的空间已非常有限。 国家电投集团西安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对西宁分公司200MW常规电池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将其改造为PERC电池生产线,改造后将全部生产PERC电池。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使公司掌握PERC电池的生产工艺,为公司以后进行背钝化电池生产改造提供基础。通过PERC电池技术生产的单晶电池片可提高转换效率。 通过该项目的研究,为公司单晶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1.4%提供了成熟的技术方案,使公司技术储备实力迈入行业第一梯队,对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加快了平价上网进程,使光伏产品大规模走进百姓生活目标更近一步。
基于远程遥控跌落熔断器的智能化配电台区
目前松山供电公司共有76条配电线路,1876个配电台区,其中机电井台区226处,所有配电台区停送电需进行现场操作,由于农村用电的特性导致部分台区经常处于空载运行状态,特别是机电井台区经常处于空载运行状态,导致线损、变损增加;同时由于管理人员的短缺,频繁的停送电作业降低了人员工作效率,导致停送电时间不及时,不仅增加了人员工作量而且导致空载运行时间增加。同时,由此产生的变压器空载运行损耗由供电企业承担,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目前,随着配电网的不断升级改造,加强智能配电网建设,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的管控,对公司配电网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配电台区数量的增长,现有的运维管理方式与目前的配电网建设不相适应。 为更好地对10千伏配电台区进行控制和管理,决定研制基于配电台区的智能化远程遥控跌落熔断器,具体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能够远程遥控分合跌落熔断器,代替人工拉合熔断器,较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二是通过实时监控采集配电变压器运行数据,上传至后台监控系统,能够及时发现空载运行或故障等异常运行状态的变压器,及时将其退出运行,降低变压器空载运行时间,减少电能损耗,同时可以有效防止故障扩大为事故,提高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220kV变电设备等电位带电作业机器人研制及应用
本报告基于电网数字化建设背景,介绍了湖北电网在变电设备带电作业机器人的研制情况,包括小型化绝缘载体升级改造、基于视觉的绝缘斗臂车空间引导、复杂场景下绝缘子伞裙高精度识别定位、机器人平台强电磁屏蔽处理、新型高效干冰介质清洗应用、机器人远程自动化控制等内容。2022年,该机器人通过了工频耐压性能试验和多次模拟实验验证,并于湖北荆门220kV变电站成功进行首次应用,有效验证了本机器人设备面向主网变电设备开展带电作业的安全性、智能性与可行性。 此外,该机器人成套技术及装备既能通过更换系列化末端作业工装,用于外绝缘设备带电PRTV喷涂、零值检测等场景,也能兼容电压等级,拓展至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应用场景中。
750千伏乾县变电站设备升级改造完成
5月16日,陕西750千伏乾县变电站750千伏断路器及相关二次设备改造工程按期竣工投产,可为今年迎峰度夏期间陕西关中地区用电提供保障。
现有10kV中压线路馈线自动化升级改造方法
项目成果成功应用到广西10kV中压线路馈线自动化的改造中,2016年建成广西首个架空线路全故障全自动定位隔离的10kV馈线自动化示范工程一三景903线路,效果显著,而后将成果扩大至城西供电分局远郊2所共计23条架空线路;同时将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技术方案应用到电缆线路中,2017年建成广西首个电缆线路全故障全自动定位隔离的10kV馈线自动化示范工程一石罗914线路。由于故障自动隔离效果显著,截止至2017年底,仅城西供电分局累计完成30条中压线路的自动化改造工作。 项目成果的实施,推进了以就地故障隔离模式为主的广西城市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的实施,降低故障查找时间,提升了配网供电可靠性,以南宁供电局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为例,项目实施前后,平均故障隔离时间由4.59小时缩短至2分钟内。极大的提升广西配电自动化工程的应用效果,降低故障查找时间,提升了配网供电可靠性,为广西电网后期推广配电自动化积票丰富的技术经验,培养了一批配电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
国网江苏电力建成省域火力发电节能减排监控系统
10月28日,江苏火电行业节能减排监控中心完成操作系统迁移、数据库替换等数据中台核心部件的升级改造,实现了火力发电主要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的数据采集、模型运算、终端监测等全过程的国产化。
中压开关柜智能化应用及诊断管理
主要介绍中压柜智能化、数字化的升级改造及深入应用----中压柜预警诊断及生命周期管理。通过设置的传感单元与测量单元结合,感知断路器机械特性、开关柜温湿度、断路器触头温度、电动接地开关参数、接地开关位置可视化、局放状态等等参数,应用惯性测量单元的边缘计算能力,提升断路器的运行管理效率,诊断其寿命。应用层App包括了一键顺控、状态评估、预测性维护和AR远程运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