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
9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22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结果的通报。2022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指出,截至2022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12.13亿千瓦,同比增长约14.1%,占全部电力装机的47.3%;其中,水电装机4.13亿千瓦(含抽水蓄能0.45亿千瓦)、风电装机3.6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3.93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4132万千瓦。2022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7万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30.8%;其中水电发电量1.35万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15.3%;风电发电量7627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8.6%;光伏发电4273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4.8%;生物质发电量1824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2.1%。
浙江省电力条例(草案):对存量工商业电力用户 逐步实施负荷可中断能力改造
近日,《浙江省电力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电力市场体系。建立公平、独立、规范、高效的电力交易机构,引导电力市场主体有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供电企业应当提高电网智能和储能水平,增强吸纳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能力。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通过自建、租赁、购买储能解决自身调节能力不足问题。
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影响分析及推进路径设计
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制度转变将带来可再生能源电力需求的激增,提升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和终端电气化水平,当前可能会加大新能源消纳和供电压力。基于经济-能源-环境一体化模型,量化测算了双控制度转变对纳入考核的总量和相关指标的影响。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的关键在于合理确定控制指标、全面完善基础条件、有序统筹推行范围。研究表明:“十四五”后期是双控制度转型初期,须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在多省市开展试点示范;“十五五”前期是转变中期,考核指标以碳排放强度为主、碳排放总量为辅,地区碳排放双控与控排行业碳交易开始衔接;“十五五”后期是转变完成期,基础条件具备,考核指标实现能源向碳的全面过渡,纳入碳市场的行业主体均从行政区划双控中剔除。
欧洲—北非氢能协同发展研究
氢能作为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的二次能源,将是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氢能发展,欧洲也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区域能源安全和促进氢能发展,加强和周边国家联动发展氢能产业。北非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巨大,但该区域能源结构单一,化石能源占地区能源消耗的比重超过90%,对区域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阻碍。随着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下降和清洁能源转型步伐的加快,借助欧洲成熟的政策帮助、技术支持和广阔的市场需求,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绿氢产业的构想将是北非区域突破发展瓶颈的一个重要机遇。根据测算,北非地区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制取绿氢并输出到欧洲市场,经济性上可与欧洲本地绿氢竞争,潜力巨大。然而,由于政策资金的缺失,以及对传统能源依赖程度过高,转型较为困难。北非国家需要加强政策指引、促进国际合作、优化投资环境和加快示范项目落地实施,以推动区域氢能开发和外送,带动能源转型,成为欧非区域乃至全球氢能枢纽中心。
东南亚地区电力部门绿色低碳转型基础与路径识别研究
2021 年初,弥漫全球的新一轮能源危机进一步暴露了高度依赖化石能源发展路径的弊端。同时,得益于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等因素,可再生能源电力成本持续下降,竞争力日益增强,绿色低碳转型正逐步成为世界多国刺激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东南亚国家的能源以及电源结构普遍以化石能源为主,虽然具备较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但非水可再生能源开发程度不高,自身发展程度的局限也制约了东南亚国家的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因此,国际合作将在东南亚国家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报告总结了当前全球能源转型的现状以及各国采取的行动,并对东南亚国家电力部门的低碳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包括电源和电网发展特点、电力低碳转型的相关政策.以及国际社会在东南亚进行电力投资的情况。研究识别了东南亚在电力部门低碳转型进程中的机遇及挑战,并选取印度尼西亚和越南两个典型国家作为案例,深入剖析东南亚国家电力低碳转型的目标规划、转型障碍以及国际合作需求。同时,本报告以光伏发电为例,总结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经验,以期为东南亚国家提供最佳实践参考。最后,针对东南亚电力部门低碳转型以及中国如何有效参与这一转型进程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