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型翼缝与尾缘襟翼联合控制风力机翼型气动性能的研究
降低叶片气动载荷对于延长风力机叶片寿命极为重要,尾缘襟翼是降低叶片气动载荷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其在大攻角下对翼型的气动特性控制效果减弱。通过在50%叶片弦长处添加S型翼缝,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S型翼缝与尾缘襟翼联合调节风力机叶片气动特性的作用。利用剪切应力输运(shear stress transport,SST)湍流模型,计算模拟了S809翼型在雷诺数106下,S型翼缝与尾缘襟翼联合控制对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S型翼缝与尾缘襟翼的协同控制机理。结果表明,尾缘襟翼的偏转可显著改变翼缝槽内的气体流量,并有效调节叶片中部的压差,这种联合控制策略可在大攻角下大幅改善翼型的失速现象,从而显著增强尾缘襟翼对升力系数的调控能力。
燃气轮机透平叶片旋转内部冷却通道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目的 透平叶片高效内部冷却技术对提高燃气轮机热效率至关重要,高温透平动叶作为燃气轮机的重要部件,对其冷却性能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科里奥利力(科氏力)、浮升力和通道结构对高温透平动叶内部通道冷却性能影响显著,因此,基于这些影响,总结归纳高温透平动叶内部冷却通道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方法 介绍了旋转内部冷却通道的新型结构设计,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双层壁叶片构型的新型旋转内部冷却通道结构。 结论 双侧强化U形通道可以利用科氏力的强化换热作用,导致其冷却性能优于传统旋转U形通道,燃机透平动叶内部冷却有着广阔的提升空间。
先进毫米波感知技术及在电网领域的应用探讨
毫米波感知技术具备全天时全天候工作、毫米级测量精度和变化感知能力、非接触式无隐私侵犯等典型特点,已在智能制造、智慧家居、智慧养老等领域广泛应用。本报告在介绍毫米波感知基本原理和典型场景应用案例基础上,针对电网建设与运维领域的行业痛点,探讨介绍了先进毫米波感知技术的潜在应用方向,包括输电线路毫米波成像巡检、巡检无人机毫米波避障、铁塔深基坑作业人员生命体征毫米波感知、毫米波电网要地入侵监测、5G毫米波通信感知一体化、毫米波坝体/边坡形变监测、风机叶片毫米波探伤等方向,详细分析了先进毫米波感知技术在这些应用方向的能力和优势。
基于风机建模的风力电站无人机航迹点规划策略研究
针对风力电站无人机自动巡检之前需要操作人员将3个风机叶片的位置调整呈“Y”字型,操作麻烦且费时低效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风机建模的风力电站无人机航迹点规划策略。首先通过拍摄制动状态下风机的主视图和俯视图,经图像处理估算出风机的航向角和风机叶片的旋转角,再结合已知风机的尺寸参数和相关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坐标,以轮毂中心为原点建立相关4个坐标系并定义转换矩阵,并考虑航迹点到风机叶片的安全避障距离,经过坐标系转换计算出无人机针对该风机巡检的12个航迹点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坐标、云台旋转角度等航迹信息。无人机实地飞行结果表明,该航迹点规划策略能获取准确的自主飞行规划路径,对风机制动后的3个叶片角度无要求,可以大幅提高无人机对风机巡检的效率。
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2021年6月28日,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白鹤滩水电站右岸14号机组带负荷百万千瓦成功,机组运行指标全部达到精品标准,这是由哈电集团研制的全球首台并网发电的百万千瓦水电机组。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世界第一,研发的“零配重”巨型长短叶片转轮,转轮最优效率高达96.7%,国际领先;额定电压24千伏,为水电行业目前最高电压等级。 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百万千瓦水电机组研制成功实现高端装备制造重大突破,代表着我国水力发电技术已经登顶世界水电之巅,迈入世界水电装备无人区,引领行业,将有效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更大贡献。
燃气轮机透平动叶横流带肋通道中气膜冷却研究进展
燃气轮机透平进口温度已经远超叶片材料的许用温度,发展更加高效的透平冷却技术,尤其是气膜冷却技术至关重要。在透平动叶中部区域的气膜冷却通常由横流带肋通道供应,因此对近年来横流带肋通道中气膜冷却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方法 介绍了不同冷气供应方式下气膜冷却性能的差异,归纳了肋片角度、肋片形式、气膜孔与肋片的相对位置、横流通道进口雷诺数对流动和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总结了针对横流带肋冷气条件下气膜孔型设计的研究进展。 结果 横流带肋通道内部冷却结构和横流通道进口雷诺数对气膜冷却性能影响显著,横流进气改变了孔出口下游的冷却效率分布,同时孔进口处流动受气膜孔与肋片的相对位置及雷诺数变化的影响。展向非对称气膜孔型和对横流进气不敏感的气膜孔型可有效提升气膜冷却性能。 结论 为进一步推动横流带肋通道气膜冷却技术的发展,建议深入研究各影响因素与气膜冷却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对适用于横流带肋进气的专用气膜孔型进行优化设计。
大容量低风速风电机组先进叶片设计、制造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发展风电已成为世界各国推进能源变革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也是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举措。我国近70%陆上风电可开发资源属于低风速地区,主要位于中东南部能源负荷中心,电网接入条件好,加快开发该地区风资源是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战略》明确的主攻方向。大容量低风速机组叶片作为决定机组性能和成本的核心部件之一,其设计及制造技术至关重要,驱待突破。本项目围绕叶片大厚度、钝尾缘专用翼型族、一体化优化设计以及分段式柔性模具设计制造等大容量低风速风电机组叶片先进技术开展研究工作。
风电机组超速保护测试装置研发
近几年风电行业连续发生了多起风电机组飞车倒塔事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事后分析表明多数飞车事故中,风机超速保护系统失效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为防止风力发电机组风轮超速旋转(飞车)时造成叶片断裂、倒塔等造成的重大设备事故,目前并网机组均配置了超速保护系统(OverspcedGuard,OG)。该系统是防止风电机组发生飞车的核心保护措施,也是风机安全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唐、华能等发电集团均将防止风机超速事故列入重点反措,明确要求每年应对超速保护至少进行一次以上的校验。 传统的超速保护系统测试对测试条件要求黄刻,测试时要求风速在3~6米之间,工作人员通过让风机自由旋转达到超速保护定值,风机超速保护系统动作,控制风机紧急刹车,测试过程完成。由于检测过程是在风机转动时进行的,因此超速保护系统动紧急刹车对风机传动系统机械冲击较大,当风速过大时甚至会对风机造成损害。由于风机定检时可能不满足 测试风速无法进行检测,且缺乏有效的无损检测技术手段,当前很多风电公司未按要求正常开展此项测试,给风机运行造成重大安全隐患。基于上述原因,风电行业急需开发一种风电机组超速保护测试装置,实现风机全天候无损超速保护测试,确保风机重要保护安全可靠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