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配电通信网技术研究与应用
新形势下配电网正逐步由单纯接受、分配电能给用户的电力网络转变为源网荷储融合互动、与上级电网灵活耦合的电力网络,配电网二次系统随之向调度控制精准化、业务交叉协同化、信息支撑透明化方向发展,亟需打造一张可靠性高、安全性强、接入性好的坚强配电通信网。本报告首先介绍了配网通信技术的现状与业务需求,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新一代配电通信技术,主要聚焦于推进配网光纤网络建设,创新无线公网“多网合一”技术和运营模式,构建以宽带载波、电力无线专网、WAPI通信为核心要素的范在物联通信网,最后对配网通信网络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基于雷达回波与LSTM的输电线路强对流灾害风险预警方法
强对流天气下输电线路易发生雷击、风偏、雨闪等故障,威胁电网安全运行。为了克服现有短临预报尚不能完全满足输电线路风险预警对精细化气象预报的需求问题,文中利用气象雷达拼图、风速和降雨量同化数据以及电网雷电定位数据,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强对流风雨雷短临预报模型,用于开展输电线路风险预警。首先,将气象雷达拼图及其时序外推数据作为输入,将同化后的风速、降雨和落雷密度、雷电流强度作为输出,构建基于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的强对流气象要素预报模型。然后,结合模型输出的风雨雷预报结果,评估输电走廊网格内风偏、雷击和断线倒塔故障风险大小,综合计算输电线路的故障概率,进行风险预警。最后,展示了所提模型对2023年9月某省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成功预警的案例,表明了所提方法能够提高强对流天气下输电线路风险预警能力。
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7-2030年)(2022年修订)》《深圳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文件提出,实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程。建设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鹏城智能体,打造泛在连接的统一门户、集约高效的智能中枢、标准统一的数字底座。构建可视化城市空间数字平台,探索构建数字孪生城市,实现全要素数字化、城市运行可视化、城市管理决策协同化和智能化。以社会民生领域智慧平台建设为重点,建设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智慧化民生服务体系,打造“云上城市”。
火电企业以“三个三”为支撑的承包商安全管理实践
本项目的创新成果适用于电力行业,特别适用于火力发电企业承包商安全生产管理。 田集发电厂充分运用6年多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体系》建设运行积累的丰富经验,融合、创新了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长期以来的安全管理理念和精髓,围绕承包商准入、选择、使用、评价四个管理环节建立承包商全过程安全管理机制,通过选择安全管理合格的承包商;实施等同化、标准化、信息化过程管控;实时评价承包商HSE绩效并将结果应用于承包商选择,形成以“三个三”管理方法为支撑的火电企业承包商安全管理PDCA 运行机制,有效提升了承包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田集发电厂开展承包商安全管理能力提升以来,未发生轻伤及以上人身安全事件;非停从最高0.75 次/台下降到0 次/台;大机组竞赛获5A(一等奖)机组共获得14 台次,4A(二等奖)机组4台次,3A(三等奖)5 台次,获奖率为88.5%。全面践行了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共享改革成果”的要求,彰显了企业在安全管理领域的社会责任和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山东:布局海上光伏场址57个 总装机42GW
日前,山东省能源局发布《山东省燃气机组建设工程等八个行动方案的通知》,《海上光伏建设工程行动》是其中一个行动方案,方案指出,按照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示范先行、分步实施总思路,统筹推进海上光伏规模化、集约化、协同化发展,打造技术先进、生态友好、智慧融合的“环渤海、沿黄海”双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环渤海”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布局海上光伏场址31个,总装机规模1930万千瓦。其中,光伏场址20个,装机规模1410万千瓦;“风光同场”场址11个,装机规模520万千瓦。
电网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研究与实现
本项目从新疆电网发展和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应用大数据技术有效整合电网发展的内外部数据,促进了电网核心数据的高效协同应用;首次完成新疆全域小比例尺数字沙盘的三维立体展现;基于三维GIS和CAVE沉浸式虚拟现实展示技术,在电力领域首次实现750千伏及以上主干电网的裸眼全景真三维展现,同时结合多维时空要素的电网业务关键环节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达到电网资源显示的立体化、决策支持与业务管理的全局化、专业作业的协同化应用。在此过程中,形成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论文10篇、软件著作权7项。 自2016年10月正式投入运行以来,已经在供电公司以及电网规划、建设管理、科研机构等18家单位推广应用。应用该成果,显著提高了各单位相关业务关键数据获取速度,提升了电网业务工作效率与决策科学性,缩短电网规划周期,增加了电网企业运营收益。同时,成果为“一带一路”能源规划及自治区能源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有力的服务自治区建设,社会经济效益明显。
电力营销实训资源集成整合研究
纵观国内外营销实训资源,基本都是以营销各业务模块为原型相互独立建立的、分散的各营销业务实训室,相互之间没有根本联系、不能实现营销全业务流程仿真模拟培训,难以满足新形势下营销业务交互及协同化培训需求。通过该项成果的实施,弥补以上不足,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进行实训资源集成整合研究,开发相关实训资源间的按口,对相关仿真实训装置进行定制改造,并通过将各实训资源接入局域网,实现各实训区实训资源的互联共享,将核心的电力营销仿真实训系统与各实训区的仿真模拟装置进行了有机的整合联接,成功模拟营销现场业务场景,达到各实训区既可分别开展培训,又可联合模拟整个营销业务流程培训,构建了“分合有致”的专业化、协同化、实用性强的电力营销软硬件一体化培训平台,可开展几乎所有的营销业务技能培训任务,满足全省营销人员相关技能培训需求,全面提升营销工作人员技能水平。所有实训资源接入局域网,又方便地实现实训资源对全省兄弟单位的远程开放共享及访问培训功能,减少了重复建设、节约了建设资金,极大地发挥了实训资源的作用。
多维度融合的燃气智能电站研究与应用
近年来,我国电力企业面对新经济增长方式、资源约束、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的挑战,要求通过管理方式变化促进传统发电企业转型,减少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同时,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三维可视化等新一代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发展应用,为发电企业由传统的数字化向更加清洁、高效、可靠的智能化电厂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背景下,神华国华(北京)燃气热电(以下简称燃气热电)作为神华集团在首都打造的工程示范窗口,要在加强安全生产、提升管理品质、推动节能降耗、优化人员结构做出表率,这就须要借助智能化技术手段,来推进企业创新发展和精细化管理,保障安全生产运行、不断提升发电企业运营效益。 国华电力信息化从1999年准格尔电站的建设开始,到现在已有十五年的历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从业务应用到企业综合决策分析的历程。国华电力公司充分研判时代发展脉搏,积极落实集团发展战略,结合自身情况,提出“智能国华”的构想,并以燃气热电工程为实践,探索并实施了智能国华的创新发展理念。 智能国华顶层设计是支持神华集团战略实现、推动机制改革、实现管理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而本次燃气热电智能电站建设成为智能国华建设的先行者,在规划、设计、实践中引入先进的理念,借鉴成功行业经验,从全局的角度,围绕智能电站的发展运营自顶向下进行总体设计,对信息化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神华集团电力板块信息化的发展目标。 在具体实施中,北京燃气热电示范工程围绕建设“低碳环保、技术领先、世界一流的数字化电站”和“一键启停、无人值守、全员值班的信息化电站”的总体要求,根据生产运营需求,通过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将研究、分析、诊断等业务移向后台并强化应用,通过“一部一室三中心”(党建行政部、主控室、分析诊断中心、成本利润中心、安全消防保卫中心)的业务模式,使发电生产更安全、更经济、更高效。 通过“智能国华”的推广,将在国华电力建成统一、简洁、高效、集成、实用的信息化体系,支持业务协同化,满足生产经营一体化,实现生产经营智能化,为管理提升、高品质绿色发电,建设“低碳环保、技术领先、世界一流的数字化电站”,打造具有“价值创造、传承文化”的“现代工业艺术品智能化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