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信息系统可靠性保障能力应用研究
本项目以研究现有信息系统保障体系不足为出发点,借鉴电网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理论和可靠性保障理论,通过提取信息系统可靠性运行的影响因素构建高可靠性技术模型,并研究基于此高可靠性模型下的系统架构设计、高效能系统自愈及故障处理机制,形成“分域分区、重点保障、范围可控、以换代修”的新型可靠性保障体系典型架构,进而实现原信息系统可靠性指标 MTTF和MTTR的提升。通过将设计原型等项目成果在统一权限、营销等系统的示范应用,验证系统可靠性保障能力提升。项目深入研究云平台相关关键技术,融合云平台的技术,定制出一整套依托国网云平台的,覆盖从硬件到软件的全对象、存在于从建设到运行的全生命周期的具有国网特色、面向未来的 可靠性架构设计。 项目成果: 该项目完成3个授权专利(2个实用新型专利、1个发明专利),3个未授权专利(均为发明专利)11篇论文,具体见附件。 效益分析: 通过该项目成果可以提供可靠的服务,确保当任意链路或路由出现问题时仍能使网络高效运转。传统的局域网以牺牲链路利用率为代价,使得局域网的平均利用率仅为30%~40%,繁忙时的链路利用率也仅为40%~60%。通过项目搭建基于SDN架构的系统,利用SDN获取全局信息,并采用哈希技术来保证流量平衡,实现对每个私人应用的平等对待,确保每位用户的应用不会受到其他用户应用的影响。 推广应用: 可靠性理论应用与国网云计算平台,提供高效的运维、部署、管理工作,支撑国网云稳步推进。本项目基于统一权限、营销、财务、生产管理等核心系统进行研究,涉及一级部署、二级部署系统,生产、灾备中心端,在把面向提升信息系统可靠性保障能力研究完成后,以统一权限系统为基础,把相关基础架构可靠性支持、系统可靠性性架构设计、故障可靠性保障体系及故障应急处理机制等核心技术进行产品化,直接的产品化应用先在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做试点应用,试点应用成熟之后推广,随后核心产品可以在公司内其它系统进行验证及推广。最后在电力系统中应用成熟之后,进而形成普适性的安全产品向社会全面推广。
安徽安庆首座“零碳”供电所正式投运
10月24日,安庆市首座光储充用一体化模式的“零碳”供电所正式在桐城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新渡中心供电所地处桐城双新产业园,供电面积127平方公里,供电人口8.15万人,服务21个村(居)、900余户企业。在光储充用一体化改造建设中,一楼安装了容量50千瓦的储能装置,与光伏逆变器进行关联,光伏余电可以储存,一楼大厅同时设立能效展厅,进行光储充一体化数据系统展示,实时更新发电上网数据,同步安装国网云平台营销2.0系统,展示新渡供电所区域电网运行状态。供电所旁配套安装了2台20千瓦交流充电桩。
南网云南电科院完成500千伏光辉变仿真测试
日前,南方电网最大规模风光汇集站500千伏光辉变电站全部设备投产完毕。在此过程中,国网云南电科院电磁暂态仿真中心基于RTDS仿真器开展了光辉STATCOM静止同步补偿器半实物仿真测试,历时2个月完成了功能、性能试验200余项,发现并整改问题达20余项,将以往只能通过现场试验发现的问题预先暴露,为现场调试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资讯|国网云大版本升级完成 推进国家电网数字化转型
为加快推进国家电网数字化转型,国网云大版本日前完成升级工作,本次升级范围涵盖国网总部北京、上海、西安3个数据中心和13家省(市)公司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