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0条 国网安徽电力
前沿技术

国网安徽电科院:研发“听得见”声纹的采集传感器 打造声纹检测技术应用体系

发布日期:2023-07-04

变压器等电力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声学信号体现大量的状态信息,就像人的指纹一样具有辨识特征。当设备出现异常时,声纹会随之改变。据此,国网安徽电力等单位研发了声纹检测装置,能够“听”出变压器内部异常。

1272次浏览
PPT

安徽垂起固定翼无人机综合巡检示范区

发布日期:2023-11-24

国网安徽电力作为国网公司首个建成垂起固定翼无人机综合巡检示范区的单位,于特高压密集输电通道沿线建成6处垂起固定翼自动机场,覆盖463公里线路通道。示范区通过沿线路建设小型中继基站,形成链式通讯网络,达到远程巡检过程中的实时图传、操控交互目标;并研发相关算法,实现无人机异地起降、“蛙跳式”巡检。同时具备远程操控、实时图传和自动换电等能力,可通过接力巡检模式于2小时内完成密集通道全覆盖巡检。

574次浏览
市场观察

国网安徽电力强化设备运行阶段质量管控

发布日期:2022-08-08

8月4日,在安徽宿州220千伏沱河变电站,宿州供电公司物资部质量专责朱凯和同事使用局部放电检测仪,对35千伏分段5001闸刀柜绝缘件开展质量检测,确保开关柜等重点设备的健康运行。

541次浏览
成果

智慧天眼、智能巡检——直升机无人机激光 扫描技术在大电网运维中的应用

发布日期:2019-05-30

国网安徽电力目前已形成500千伏为骨干网架的电网结构,110千伏及以上架空输电线路达1955条,长度达39632公里;同时过境特高压和跨区线路14条,长度达3813公里;形成了5大国网公司级重点输电通道,线路遍布皖北平原、皖南大别山区等区段;线路肩负西南水电、内蒙风电、新疆煤电等外送,是确保“电从空中来”的能源替代的战略贯彻落实的重要支撑。 随着电网规模快速增长,传统的人工模式和直升机无人机协同的“三位一体”巡检模式,已难以满足大电网运维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人工巡视存在视野盲区、认知误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巡检无法实现通道环境的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和隐患智能管控,同时巡检的二维数据无法形成三维立体感知。 为解快上述问题,国网安徽电力提出」智能巡检的理念,研制丁基于激光点云技术的直升机无人机智能巡检平台,融合机载激光扫描、多光谱、全景摄影、倾斜摄影以及图像智能分析等技术,提高了激光扫描数据分析的时效性,实现丁输电通道三维建模、线路实时工况分析、树种的智能识别和树患的自动告警、外部隐患的智能识别和智能预警,显著提升了大电网运维管控水平。

469次浏览
行业要闻

“创客”推动电网科研再上台阶

发布日期:2022-05-09

今年以来,国网安徽电力科学研究院充分发挥科研主体作用,从优化机制建设、强化人才保障、力促成果转化等关键方面着手,推动科技创新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国家电网跨越发展增添新动能。国网安徽电科院聚集大电网安全、电网消防技术、混合气体研究、量子精密测量、氢能综合利用等技术,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实现突破性成果。目前,该院正推进4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6个国网总部科研课题,牵头安徽省重大专项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全力在核心技术集中攻关上实现数量与质量的突破。

318次浏览
成果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六氟化硫气体循环再利用研究与应用

发布日期:2021-10-08

六氟化硫(SF6)气体是高压电气设备中性能最优且暂不可替代的绝缘灭弧介质,但也是目前温室效应最强的工业气体(其温室效应系数是CO2的23900倍),是《京都议定书》禁止排放的六种气体之一。我国电力行业SF6气体用量占SF6气体产量的80%,面临巨大的环保压力,如何实现SF6高效循环利用成为行业重大课题。 为控制和减少电网企业六氟化硫气体的排放,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从2006年起,按照“科技先行、试点应用、统一标准、全面推广”的管理思路,组织开展了六氟化硫回收处理循环再利用的管理创新。该项目历时10余年,分为五个阶段:一是组织科研攻关,开展六氟化硫气体现场回收、回充和净化处理等技术的研发,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净化处理成套装置。二是开展试点应用,组织8家单位开展试点应用,积累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经验,提出了“分散回收、集中处理、统一检测、循环利用”的工作模式。三是推动成果转化,促成国网安徽电力与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成果转让和技术合作,实现了产品规模化生产。四是统一建设方案,实现全面推广应用,明确了省级六氟化硫处理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目标、组织分工、进度安排和工作要求,统一建设方案、设备采购和竣工验收。五是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健全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构建科学规范的检测体系,开发信息化管理平台。 项目研制了SF6气体快速回收/净化/回充全套装备,建立了SF6气体循环再利用体系,提出了SF6处理工作的管理模式,实现了SF6全寿命周期管理和近零排放;应用该成果成功在联合国注册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成为世界首个电网领域的SF6减排CDM项目。截至2019年底,公司系统26个省公司(除西藏外)全部建成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处理中心,累计回收六氟化硫气体631.9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510.2万吨;在公司系统率先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累计实现工业产值4.5亿元、利润7400万元。 项目形成了一系列国家、行业标准9项,授权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49项,发表论文20多篇。由院士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项目成果进行鉴定,结论为:该项目循环再利用技术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成果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前瞻性、科学性及示范性。项目成果有效促进了绿色可靠电力和经济社会低碳发展,推动了电力行业的科技进步,对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益、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电网安全供电均具有重要作用,为我国落实《巴黎气候协定》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

313次浏览
成果

特高压密集通道“链式”运维管理

发布日期:2021-08-26

国网安徽电力已形成池州九华、宣城宣广和芜湖南陵 3 处特高压密集输电通道,额定最大输送功率为 3600 万千瓦,相当于 2018 年安徽电网最大负荷的 80%,华东电网最大用电负荷的10%左右,在区域能源优化配置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旦发生故障,极易造成电网负荷减供,甚至导致大面积停电,加强密集通道管理已成为保障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中之重。特高压密集通道“链式”运维管理是适应大电网安全和公共安全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密集通道安全稳定运行为目标,以一体、两化为主线,建立七大工作链条,优化政企协作的组织效能,提高依法治理的实施能力,提升智能运维管控的穿透能力。以一体化工作网络作为特高压密集通道“链式”运维管理的实施载体:在组织层面,建立统一领导、分级对接的一体化组织机构,共建纵向贯通、内外协同的立体工作网络,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工作责任链,创建群防、团治的“链式”工作格局。以法治化和智能化作为特高压密集通道“链式”运维管理的两项抓手:在管理层面,推动三步法治化进程,构建五项常态化机制,强化依法整治链,畅通政企联动链,增强密集通道安全防控治理合力;在实践层面,广泛应用智能化运维举措,围绕密集通道运维全过程,打造全覆盖实时感知链、全天候主动预警链、全方位智慧决策链与全通道应急保障链,有效应对外力破坏、自然灾害等主要环境风险问题。 新华社《国内动态详情》(第 4239 期)刊登了国网安徽电力关于密集通道运维保障相关做法和情况反映。密集通道管理工作得到安徽省政府、华东能源监管局的高度评价,安徽省国土、气象、林业、公安部门主动对接,沿线市政府将密集通道保护划入公共安全体系,保护区联合整治行动持续深化。2017-2018 年,国网安徽电力配合各级电力行政执法部门共查处、督办重大安全隐患 74 处,通道山火、漂浮物等隐患数量显著下降,密集通道未发生跳闸事件,实现了持续安全稳定运行。2018 年 4 月以来,项目成果在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得到推广应用,应用单位一致认为项目成果强化了保护区违章施工、违章建筑的法治化治理力度,突破了以人工为主的运维方式信息获取来源单一、设备状态感知不强、人力作业效率不高的局限,切实提升了密集通道安全管控水平。该成果 2018 年 12 月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组织鉴定并通过验收,不仅适用于国网公司特高压输电通道,也适用于其它普通输电线路的运维管理,对油气管道、铁路、高速公路等公共设施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
222次浏览
成果

电网企业基于数字化全渠道的营销服务管理

发布日期:2022-07-26

本创新成果通过打造安徽特色电网企业基于数字化全渠道的营销服务管理,有效改善客户体验,提高渠道运营效率,支撑营销服务能力提升,助力国网战略目标达成,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国网安徽电力先后构建线上线下多营销服务渠道,各渠道独立运营、数据分散,同一功能在不同渠道间的业务流程、交互体验不一致,亟需加快资源融合共享和数据价值挖掘,为客户提供智能、贴心的用能服务。引入阿里中台理念,构建业务和数据“双中台”,沉淀全渠道共性服务能力,汇聚全量营销数据,支撑全渠道“一站式”协同运营,确保全渠道数据同源、服务共享、业务同根。定位客户差异化需求,智能推送专属服务,提升智慧化运营水平。按照“平台融合、智能响应、智慧赋能、价值共创”的总体思路,构建数字化全渠道总体架构,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为营销业务赋能,智能响应客户需求,实现全渠道服务的同质化、运营管理的智慧化。本项目解决客户差异化、多样化用电需求难以满足的问题,对国网体系大部分省份具有较强借鉴意义,同时为公共服务行业层面加强政企协同,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数字化实践和可借鉴的运营管理模式。

207次浏览
行业要闻

国网安徽电力实现移动报账全业务覆盖

发布日期:2022-04-18

4月15日下午,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一笔通过国网商旅云平台提交的采购订单业务在财务系统中顺利记账,标志着国网安徽电力订单类服务采购移动报账功能在市县级供电公司、资金集约中心等单位全面上线应用。该公司移动报账实现全业务覆盖。

187次浏览
成果

大规模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集群化并网消纳管理

发布日期:2021-10-20

在顺应世界能源革命大势,促进新能源发展;落实国家光伏扶贫政策,打赢脱贫攻坚战;破解新能源并网调度消纳难题,保障电网安全稳定的背景下,国网安徽电力主动承担国家科技重点研究计划“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集群并网消纳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以下简称国重1.3项目),落实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坚守精准扶贫政治责任。以可再生能源全额消纳为目标,按照“内外协同、技术引领、示范支撑、管理变革”的整体思路,确定“攻克关键技术、示范工程验证、形成典型推广模式”的实施路径。 国网安徽电力通过建立产学研用高效协同组织和协调工作机制,创建面向大规模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集群规划方法;针对多类型分布式典型应用场景研制电网高效终端设备,研发群控群调系统,突破集群自治、群间协同、输配协调关键技术,获得专利143项、论文193篇、国家级技术标准4项,出版专著5部,登记软件著作权27项,发起国际标准提案2项等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为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集群化并网消纳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国网安徽电力依托国重1.3项目,以示范工程为支撑,实施以“集群化”为内核的规划、并网、调控、运维管理,形成大规模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集群化并网消纳管理新模式,实现大规模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有序接入、高效并网、灵活调控和敏捷运维,促进可再生能源与电网友好协调和安全运行,有效解决大规模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的世界性难题,推动可再生能源健康可持续发展。 国网安徽电力成功打造了光伏扶贫“金寨模式”,有效解决了扶贫光伏无序接入、脱网率高、消纳困难等问题, 安徽省光伏扶贫工作在2019年国务院扶贫办第三方评估中位列全国第一。大规模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管理的成功实践,形成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规划、入网、群控运行管理制度标准体系,为安徽乃至全国产业扶贫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彰显了光伏扶贫的示范引领作用,助推了国家扶贫攻坚战略的有效落地。2017年至今,江苏、辽宁、新疆等多个电网公司来安徽六安金寨参观、学习,借鉴“金寨模式”并应用到全国多地新能源实施项目中,极大地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和电网的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177次浏览

热点资讯

1

《电力行业关键设备供需统计分析报告2023》上新了!

2

2023年变电智能运检优秀论文征集

3

EPTC双周刊

4

“双碳”目标下的低压智能配电台区应用设计

5

电力绝缘子40年技术回顾与展望——制造篇

6

“EPTC智巡榜”年度优秀企业征集

7

2024年EPTC大事记

8

新型电力系统中抽水蓄能定位与发展前景

9

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2年版)发布

10

关于举办2023年(第六届)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暨数字化发展论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