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C62840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系统系列国际标准
本项目属于智能用电技术标准领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电动汽车电池更换模式和典型设计,建立了换电站区域安全控制机制,为世界各国提供了统一的通用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该系列标准建立了电池更换系统的整体架构,明确了电池更换系统由电池更换站、支撑系统、可更换电池系统和供电系统组成;规定了电池更换站各子系统的组成、功能及要求;定义了电池更换系统的接口和分区;提供了电池更换系统的用例和电池更换站的设计方案;提出了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系统在电气防护、机械结构、通信方式等方面的安全要求。 项目组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等科技项目的支持下,历时 7 年科技攻关,获授权专利 6 项,软件著作权 3 项,发表论文 7 篇。期间,项目组联合法国雷诺、德国 VDE、韩国电子通讯研究院等国外企业,开展电动汽车电池更换技术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项目组在国内联合车企、科研单位开展了电动汽车充换电关键技术攻关和标准编制,支撑我国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体系建设,依托国家能源智能电网技术研发(实验)中心科研试验条件,验证充换电系统的兼容性、可靠性、安全性。该系列标准的创新成果如下:1)国际首套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系统 IEC 标准,填补了电动汽车换电技术国际标准体系空白,迈出了中国主导制定电动汽车充换电国际标准的第一步;2)首次给出了电池更换系统分区权限、用例和解决方案,提出了电动乘用车和商用车适应不同种类电池箱的全自动及半自动电池箱更换技术;3)形成了IEC 领域首套集电气防护、机械结构和通信接口等多行业、跨专业融合的国际标准,提出了一种电池更换设备对电池箱的快速、精确定位方法,增强了系统对车辆停靠位置及姿态的适应能力;4)基于该系列国际标准研制的电动汽车换电系统带动国内外产业发展,遵循该标准建成了国内首个电动乘用车底盘换电示范工程,为国外电动公交车换电系统提供了全套解决方案。该系列标准为国内外电动汽车和充换电设施企业提供了设计和建设依据,提高了电池更换技术的安全性及一致性。在北京、上海、杭州等主要城市构建了标准化的电池更换站,成功支撑了奥运会、G20 等重大活动保障车辆工作,并在法国、以色列、韩国等国家推进示范试点。近三年,依据该系列标准设计开发的充换电系统已在 10 多个省份取得广泛应用。该系列标准的发布与实施,进一步深化了国际间标准合作,全面支撑了我国标准“走出去”战略。
关于征集IEEE PES电力系统通信与网络安全技术委员会(中国)标准协作组专家的通知
在当前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国际标准的产业引领作用,切实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推动我国先进企业“走出去”。IEEE PES电力系统通信与网络安全技术委员会(中国)(以下简称“技术委员会”)拟组建标准协作组,全面支撑技术委员会及各分委会国际标准提案与申请工作,加快推进“技术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发展进程,
智能电网建设的瓶颈与突破
智能电网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投入科技研发的重点,中国要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面临如何有效解决电力大规模远距离传输,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突破,信息传输与安全的保障,国家相关政策扶持引导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需要在技术、设备和管理上取得突破。政府要宏观把握,加强政策扶持,保证智能电网健康、有序推进。要抓紧标准规范制订,通过标准化确保中国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国际领先地位。要加快坚强电网建设,解决能源分布不合理、加快分布式能源接入等问题。要推动技术创新突破,不断完善和发展智能电网建设所需要的关键技术。要调动能源企业、装备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力量参与,广泛合作。要高度重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国际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合作,充分利用全球的资源和市场大力提升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在研发、制造、营销上的国际化水平。要深入进行试点探索,加快智能电网技术研发示范推广,推动中国电力工业走向世界的前沿。
配用电数据集成、管理及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电力系统基础运行数据经过多年积累、尤其是近年的爆炸性增长,蕴藏了大量极有价值的信息。现有配用电数据体系架构已无法满足配用电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存储计算需求,传统的数据模型管理方法无法适应海量多源异构配用电数据的集成融合需求,配用电业务系统的信息孤岛和单一业务模式也无法适应智能配电网数据价值深度挖掘和业务创新的追切需求。 为促进科技创新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以中美政府能源领域战略合作为契机于2013年初向美国贸易与发展署(USTDA)提出了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申请。USTDA于2013年5月通过了南网科研院的项目申请,资助开展配用电数据集成、管理及可视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在数据集成建模、数据存储管理、数据挖掘应用方面开展创新研究与实践,自在解决海量配用电数据的集成融合、存储管理与业务应用问题。通过研究设计配用电数据集成接口规范与标准信息模型,解决多源异构配用电数据的集成融合问题;研究海量配用电数据的特征提取与压缩存储技术,解决海量配用电数据实时应用的存取访问瓶颈问题;研究海量配用电数据挖掘算法与可视化应用技术,实现配用电业务价值提升与精益化管理。
关于召开2019 EPTC-TLM高压电力设备绝缘及全寿命周期管理技术国际交流论坛的通知
随着特高压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压电力设备绝缘水平及诊断技术直接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加强国内外高压绝缘技术的交流,推动绝缘材料与故障诊断、检测技术的发展,促进高压电力设备绝缘行业科技创新,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德国Energy Support GmbH定于2019年5月17-18日在西安召开“2019EPTC-TLM高压电力设备绝缘及全寿命周期管理国际交流论坛”。
中央企业海外研发机构发展与管控模式研究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整体水平显著提高,但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争当发挥"六个力量"重要作用的排头兵,坚持把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贯穿国际业务发展全过程。自 2013 年以来,先后成立全球能源互联网美国研究院(以下简称“美国院”)、欧洲研究院(以下简称“欧洲院”)或(简称“海外研究院”),与葡萄牙国家能源公司联合设立能源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葡萄牙研究中心”),旨在瞄准世界能源电力科技前沿,积聚协同创新合力,加强基础前瞻技术研究,快速打破核心技术国外垄断局面。 为加快新设海外研究院(葡萄牙研究中心)建设,提升海外研发能力,并为广大中央企业提供借鉴参考,公司于 2015 年开始广泛调研总结国际知名企业经验,在了解所在国政策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海外研究院(葡萄牙研究中心)发展的需求和特点, 开展了中央企业海外研发机构发展与管控模式研究。 项目开展了海外研发机构发展模式、管控模式、协同和成果转化模式研究,创新性地设计完成了更富活力、灵活适用的海外研发机构科技管理模式,系统性地建立海外研发机构系列管理制度,创造性地提出了适应海内外科研机构的多边合作协同创新、成果转化模式,针对性地形成能进能退的多元化用人机制以及分红权、期权、股权等鼓励创新的激励措施,具体制定了海外研究机构建设的布局以及发展思路、战略、途径、路线、目标和重点任务。 项目成果已于 2016、2017 年在公司内部广泛推广应用,推动公司海外研究机构与国内研发机构相互协同、互为支撑、互为补充,在智能芯片、直流电缆、大数据工具、新型储能等领域取得了一批自主研发成果,引进储能、智能可穿戴软硬件、图计算、图数据库等一系列欧美先进技术,助推高端输电技术与装备走出国门,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国际影响力;两年来,新增销售额18604 万元,新增利润 2153 万元,新增利税 1409 万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成果建立在对中央企业内外环境、利益相关者的深入分析基础上,客观考虑了国资委监管要求以及国外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因素,普遍适用于中央企业海外研发机构,对其海外机构在机制建设、科研环境营造、资源配置优化、人才吸引、队伍建设、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对“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快速提升国家原始创新能力,促进我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融通发展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共建“一带一路”生态环保与气候变化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绿色丝绸之路理念得到各方认可,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领域务实合作扎实推进,绿色示范项目引领作用更加明显,境外项目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显著提升,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国和一号+”再添“新成员”:光伏连廊
5月16日,国家电投与威海市战略合作项目工作推进联席会在国和一号仿真国际交流中心举行,会上宣布“国和一号+”光伏连廊项目启动发电,这是山东省内首个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绿色零碳景观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