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技能提升为核心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华能苏州热电厂响应国家“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号召,积极开展以职业技能提升为核心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体系研究,从战略机制、培养机制、考评机制和发展机制等方面强化产业工人职业技能的提升,建立一个具有特色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体系,为电厂培养高技能人才,实现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电厂通过建立生产一线职工队伍建设战略机制,明确战略目标,有序推进构建与实施构建;在打造实施平台上,通过搭建“XIN之帆—陈艳劳模创新工作室”、“互联网+”培训网络培训平台、创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格”等三大平台,营造良好环境;在培养机制上,电厂建立培训网络、成长档案、技能人才库、菁英计划、开展“讲座式、场景式、任务式、流程式”四类培训、成立创新创效工作站,举办管理能力专项培训班等方式建立构建培训体系,助推快速成长;在考评体系方面,电厂通过编制生产岗位技能标准、开发技能考评题库、开创考评新模式、实施分类考评、加强考评结果应用,提升核心技能水平;在落实发展通道方面,通过安全专项培训、双通道晋升、以干代训等创新方式,加速推进人才梯队建设 。 通过以职业技能提升为核心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体系构建与实施,电厂生产一线职工自主研发、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加强。2019年,全面建成天然气“千里眼”系统、自主研发的热网监控GPRS系统以及热网用户“预收费”系统,组建了热网监控大平台,实时监看用户端的温度、压力、剩余金额等流量数据,随时随地了解热用户端的使用情况,为苏州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提供了热力保障,跻身为华能集团公司“第一批供热经营示范企业”;顺利开展汽机轴加疏水箱疏水改造,每小时可回收温差25℃除盐水约1.7吨,预计每年节约除盐水约7000余吨,节约天然气21万方;组织开展汽机额定主汽温度提升,从设计值514℃提升至535℃,全年汽机主汽温平均值由502℃升至519℃,年累计增发效益电约221万kWh;低氮燃烧器的改造和机组启动优化措施顺利实施,减少NOx的排放约71吨/年,减少节约环保税约83万元/年;开展污泥烘干掺烧处理项目,不但充分利用了污泥的热值,而且使固废达到减量化和无害化,减少固废排放约360吨/年,节约成本约7.2万元/年。2019年,通过成立职业技能提升技术攻关组—安全绿色供热品牌项目、机组优化启停项目等8大技术攻关项目,共获得经济效益1888.81万元。
大型供电企业依托政企协作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管理实践
国网长春供电公司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聚焦“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一业为主、四翼齐飞、全要素发力"总体布局,深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体现新担当,在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依托政企协作优势提质增效,服务智慧城市建设。加大电能替代广度深度,深化源网荷储友好互动,全力谋划推动新基建“761”工程,推进数字化营销平台建设与应用,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二是发挥政企协作优势抗击疫情,保障企业复产复工。认真执行地方党委政府防控部署,全力以赴抗疫情、保供电、保安全,制定并升级复工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构建行业稳态分析模型,以电力视角精准透视经济发展趋势。三是突出政企协作优势脱贫攻坚,落实扶贫决策部署。聚焦电网建设与改造、扶贫光伏接网和定点帮扶三大重点领域,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分类施策,真抓实干,奋力在脱贫攻坚战场主动作为。四是建立政企联创联建组织体系,采用“三级”推进管理模式。建立“三级”推进管理模式,省级党支部负责目标管理、专业指导,市级党支部负责过程执行、目标达成,县级党支部负责任务落实、具体实践。五是创新政企协作管理分析机制,实施“空间型”支撑保障。把政府工作和企业发展有机融合、统筹推进,建立企业发展由党支部统一引领、党建部门统筹协调、所属支部共同参与、相关专业协同推进的“空间型”工作体系。六是建设政企联创党员对标体系,形成正向激励效应。创新联创支部党员对标体系,建设先进典型培育机制,激励政企全体党员共同进步。党员对标体系以标杆为目标,量化标准、细化层级,组织全体基层党员向先进看齐、与先进对标。
特高压受端城市电网多时空运行控制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
随着地方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需要,特高压输电已成为国家能源战略。苏州电网特高压受电占比超30%、清洁能源占比超40%,已成为最大规模特高压受端城市电网和电能替代典范城市电网。城市电网形态发生深刻变化,运行特性复杂、控制难度剧增、安全风险突出。基于孤立断面、单点控制及被动响应的传统调控技术存在信息离散化、分析局部化及控制静态化等问题,难以实现多元能源高效综合利用,难以防范由大功率缺失引起的大面积停电风险。 项目率先攻克了主配用协同处置、多元全过程互动分析、多时空主动控制等难题,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受端城市电网多时空运行控制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外多项技术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基断。
电力企业基于综合能源服务平台的能源互联网 运营管理创新与实践
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着环境污染、能源紧缺、能源分布不平衡、发展不充分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城市能源供应亟需从当前以化石能源为主向以清洁能源为主转变,从各能源系统独立运行向综合能源供应转变。国内能源互联网运营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明确综合能源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能源互联网运营管理实践研究尤为必要。 成果己在国网天津电力公司能源互联网建设中推广应用,有力推动了城市能源清洁低碳化转型,充分发挥智能电网在能源转型中的核心作用,通过支撑跨行业多节点企业的共同参与实现了各利益相关方的互利共赢,对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落地实践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大型漂浮式光伏电站关键技术及采煤沉陷区示范应用研究
围绕我国能源供给侧变革和长江大保护的重大需求,践行新时代绿色发展新思路,在国家“光伏领跑者计划”、安徽省两淮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项目等支撑下,安徽淮南150MW水上光伏项目通过技术创新、科技创新、融资创新,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任务,于2018年11月全部并网,是目前一次建成、单体规模全球最大的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也是目前综合利用采煤沉陷区闲置水面最大的漂浮式光伏电站项目。项目经受住2018年1月近10年最强暴雪(深达30厘米)、“摩羯”8级大风及暴雨等极端天气考验,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截至2020年5月6日,累计发电3.62亿千瓦时。项目处于采煤非稳沉区,前期和建设过程均无可借鉴的成熟经验,先后克服了施工环境复杂、设计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等诸多难题,采取“联合攻关、跨界合作”策略,解决了浮体与锚固系统质量和寿命、漂浮式平台可行性、潮湿环境下设备可靠性、采煤塌陷区环境综合治理、降本提质增效等关键技术瓶颈,坚持生态优先理念,按照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智能化水平最高的水上光伏精品工程目标建设,总结出一套可复制的水面光伏电站建设和运维管理经验,也带动了国内水面光伏科研、设备制造、安装等全产业链的发展,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和光伏平价上网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三峡集团首个漂浮式水上光伏发电模式,通过引进消化国外水面光伏实证及船舶行业设计路线,提出利用采煤沉陷区约5000亩闲置水面建设光伏电站的再创新绿色发展理念,在浮体、锚固、浮台方面深耕细作,发挥不占用土地、减少水量蒸发、助力地方经济转型等优势,推动采煤沉陷区由“包袱”变“财富”,“黑色”变“绿色”,对土地综合利用与新能源产业结合发展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受到包括《新闻联播》、《“两会”特别栏目组》等5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成为印度、印尼、波兰等国各界争相参观考察基地,吸引了国内外企业在水面光伏领域的投资热情。创新成果成功应用于淮南150MW水上光伏电站的示范开发,并在安徽淮北60MW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支撑建成漂浮式科技监测平台1个、5MW试验田,获得行业标准1项、企业标准4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论文4篇;目前正牵头承担2项科研项目,申请受理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编制2项行业标准和2项三峡标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以打造用电智慧大脑和经济助推器为目标的电力物联中心创建与实施
国网保定供电公司围绕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新思路。创建了国内首个电力物联中心,破解电力物联服务纵向穿透不深、横向贯通不畅、运行载体缺失等难题,集中承载用电侧全景监控、状态纵深感知、客户用电设备集成调度,形成了用电侧“两网融合”、“三流合一”、兼具“三型”特征的运行体系,强力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助推地方经济和上下游企业共享发展。一是创建用电侧纵向集成- - 营配横向连通的融合感知模式。首创一体化智能感知终端 IIPT,对台区 LTU、智能表等任意节点全景感知。基于 HPLC 和非介入式技术,纵深感知客户内部用电,加之原有营销设备感控,形成集纵连横全景感知模式。 二是实施传统营销互联业务集纵连横。将分散于各专业班组的采集、稽查、线损等各类监控集成融合,建立充电、自助等设备状态感知和营销现场可视化管控平台并纳入集成监测,形成营销传统互联业务集纵连横。三是实施电力物联与传统营销互联业务集纵连横。融入电力物联网运行、综合能源项目调度,承载项目优选决策支撑、电力物联全景感控、源网荷储集中调度,与营销传统互联业务两位一体管理,形成大一统电力物联网运行、监控、调度集纵连横机制。该成果蕴含电力物联中心、IIPT、用电侧调控机制等 10 项国内首创,衍生 9 项发明专利和10 篇核心论文,兼具 管理转型、质效提升、共享发展多重功效。
基于云计算的民生大数据服务平台
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到“以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利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为重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 目前电力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渠道仍较为单一,用户查询及业务办理渠道不畅,用户业务咨询及业务办理多依赖用户到营业厅办理,一些用户因资料准备不足,多次往返营业厅,用户感受较差。 电费透明度指标提升受到媒体手段制约,电力业务公告无法做到精准投放,目前电力系统的公告大多借助于报纸、电视、营业厅的公告及传单发放,效率低、效果差,新政策新标准不能及时转递到用户,造成用户不能及时享受优惠政策。 电力故障排查方式单一,不能尽快排查故障恢复送电。目前电力故障排查多是运维人员巡查及故障指示器辅助查找故障,效率较低。 进一步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是电力行业近年来的一大重点工作,如何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供电服务能力和水平,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每个电力企业要思考的问题。
基于赋能导向的“四维联动”职工技能素质提升体系建设
项目围绕解决职工素质发展不均衡、一线岗位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开展。技术难点包括:一是构建一体化职工素质提升模式,支撑公司实现战略目标;二是打造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整合“培、赛、创”资源,推动职工素质提升工程进一步体系化、制度化。湖北电力聚焦人才赋能,通过构建“四维联动”职工技能素质提升体系向职工赋能,是深入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在化解职工队伍建设困境和矛盾、、发挥人力资源核心作用上产生了重要作用,是以人才强企战略助推湖北电力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项目经验已在湖北电力公司本部、所辖市县公司、专业支撑机构等进行推广实践。项目成果荣获国网公司2019年度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在公司系统内以及行业内形成广泛影响,可应用于行业内技能人员素质提升工作。 通过素质提升工程脱颖而出的“能工巧匠”,成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模范典型。湖北公司“双创”示范中心建成后与23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截至2019年底,共孵化转化科技成果14项。具有湖北特色的“四维联动”职工素质提升品牌,得到了全总、省总和国网工会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李玉赋的批示肯定。由湖北电力汤正汉、阮羚等劳模创新工作室长期持续创新研究的1000千伏特高压等电位带电作业和±1100千伏特高压现场试验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服务地方经济转型的省级电网投资决策管理
河南电力以提升电网发展能力、促进投资决策科学化为目标,以精益投资为导向,按照“差异化”与“适配理论”管理理念,构建涵盖“市场研判、需求评估、融资管理、项目管控、投资评价”链式闭环的省级电网投资决策管理体系。健全企业管理组织机构、决策流程和内外部协同机制,强化省、市、县三级管理体制的相互支撑作用,为科学决策奠定基础;建立研究合作机制,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和电力供需转型方向,精准研判电力负荷需求;开展差异化电网发展需求评估,确保电网发展与经济发展适配,合理确定投资规模;强化投融资全过程管理,防控投资风险,提供投资资金保障;实施规划-储备-计划“三库联动”链式管理,规范项目全过程管控,确保投资落地;建立投资效益评价机制,闭环指导投资决策。依托贯穿各环节的指标化分析和投资决策全流程的闭环管控,实现投资决策由传统粗放型管理向精益管理的转变,主动适应电力发展新形势,进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把握电网投资方向,提升投资整体效能,提高电网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