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光纤感知技术的城市地下电缆廊道运行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随着大、中城市内电力架空线渐渐被埋在地下的电力电缆取代,并在向更高电压等级、更大传输容量发展,架空线入地已经成为世界城市电力、环境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国网公司也越来越来重视电缆在线监测的重要性,《电缆分布式光纤测温在线监测装置》的行业标准已经发布,同时国家电网已经开始建设《输变电设备的状态监测》,已经正式把电缆廊道在线监测纳入《输变电设备的状态监测》的范畴。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对城市综合管廊电力舱的监控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随着电缆廊道的加快建设,对电缆运行和廊道安全的监测也显得日益重要。 目前,国网公司已逐步开始实验性地将各独立监控装置进行简单的协调和集成。但是由于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电力隧道网络,已建电力隧道均仅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特点,配置一种或多种监视或控制装置,相互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有效的协调,无法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现有监控系统也多基于电类传感器,其对环境要求更高、监控不够可靠、后期维护成本也较高。现少见部分基于光纤传感类的技术被分散运用于不同的系统中,综合多方位应用光纤传感技术的电缆廊道的在线监测还没有实施。
城市综合管廊施工技术发展与创新
架空输电线路
综合管廊“ BIM+ 时空效应”设计模式创新与实践
综合管廊是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2016 年 2 月 2 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办〔2016〕8 号】,提出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推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的新建道路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要结合地铁建设、河道治理、道路整治、旧城更新、棚户区改造等逐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运营地下综合管廊。目前,综合管廊建设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市政建设行业,我院着手将已掌握的新技术、好方法移植到城市综合管廊建设中。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及三维设计的迅速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正在成为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及运行维护管理的一个必然趋势,这也是昆明院转型升级的一个有力支撑。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以工程项目各项信息数据为基础,建立整个建筑模型的理念和方法。以 BIM 模型为基础,通过集成设计、施工、运行各阶段的相关信息,实时反映工程进度状态,相关各方共享集成信息,以达到缩短开发周期、降低能耗,提高安全管理能力的目的。时空效应指在管廊施工过程中,由于基坑开挖和回填,造成施工范围内土体随施工过程的变形,这种变形将影响临近构筑物的安全。综合管廊建于城市,周边通常有既有的构筑物,传统设计难以考虑时空效应。本设计模式通过有限元法(FEM,Finite Element Method)数值技术模拟时空效应。不需要作过多假设,不仅能有效解决传统地下工程计算精度不足的问题,而且能模拟复杂的施工过程,因而成为行之有效的工程分析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