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修仿真培训管理的研究与应用
火电设备的检修维护是保障电站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确保设备的检修质量是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保证安全、满发、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因此,规范化的设备管理、标准化的设备维护和高效的人员培训机制是火电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 目前在设备检修方面,几大集团的发电企业大部分没有自己的检修队伍,设备检修是通过外包给检修公司的方式运营,如何量化的监督检修公司的检修质量,成为确保设备检修质量的关键。在检修人员培训方面,基于仿真机的运行人员的培训方式已在电力行业推广普及,但目前国内外电站设备检修仿真培训方面仍处于空白。 针对发电企业存在的缺乏检修人员仿真培训、没有检修工艺标准等问题及需求,利用快速发展的虚拟现实及三维仿真技术,开发与之配套的火电设备标准化检修操作平台,为发电企业监管检修公司设备检修质量提供量化依据,为提升发电企业人员培训质量提供有效手段,也为实现数字化电站莫定基础。最终达到三维信息模型与生产、运营业务相融合,优化机组运行管理和设备检修管理,对提升检修技术人员的培训效果、规范设备检修过程管理、保障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提高企业决策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大型发电集团生产技能人员高质量培训创新与实践
生产技能人员高质量培训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打造 “百年老店”的内在需求,是提高技能人才队伍能力、素质的迫切需要。首先是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培训总体框架。紧密结合生产,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高质量培训为主线,以提升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以培训标准为引领,持续推进培训内容体系、培训资源体系、培训信息化系统和培训制度体系的协同建设,切实提高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标准化为切入点,创建培训内容体系。2014年底组织专家确定涵盖火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40个主要专业(工种)。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开展工作分析,配置培训模块、模块包和专业技能培训项目,形成培训标准。历时20个月完成标准编制,有效指导各生产主要岗位培训工作开展,同时系统梳理总结华能经验。以规范化为出发点,搭建培训资源体系。推进10个集团级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开展高级技能人才、核心和紧缺生产一线人员培训。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二级公司、基层企业级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三级实训体系。开展内训师培训标准建设工作,配套编写讲义及标准化考核题库,建设华能师资队伍,促进经验固化且高效传承。以“互联网+”为支撑点,建设培训信息化系统。建设华能网络学院,实现培训管理、在线学习、在线交流三大功能,实现培训全过程管控,打造华能“永不下课的课堂”。以制度化为立足点,强化培训体系保障。完善三级培训管理体制、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创新经费管理机制、完善培训班管理机制,用制度规范技能培训。 通过上述开创性地做法,技能人员培训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重实操、高效能、“互联网+”五个新格局,带来培训生态的切实改变,取得实际效果,得到行业广泛认可。
检修岗位人员定向培训- -- - 结合传统师带徒与现代培训管理的成功实践
通常的安全培训一般以静态学习为主,学安全规程,学事故通报,学领导讲话等等。要把安全观植入学员的大脑,就要随时随地、见缝插针地把安全辨识、风险防控、反习惯性违章等安全规程分解到检修过程的开始、执行和结束的各个阶段,动静两态交替地灌输,使之牢固树立安全观。检修公司在检修现场安全防控方面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并有贯穿过程的控制办法。学员通过在工地亲身实践的同时,接受工地项目部、部门以及车间的动态教育。实训基地也将安全模块反复运用在面授培训之中,达到动静交叉的灌输与实践,使学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标准化检修是华能在检修工作上的创新,对于检修公司在师徒带教上的执行,必须以流程文件包、检修工艺卡等为操作依据,贯穿在修前认证、测绘、解体以及回装校验等每个步骤的标准化培训,通过学员不断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循环交叉训练,达到熟能生巧的教学效果。这个过程的训练,好比太极拳的操练,举手投足一气呵成,在检修过程中形成一种标准化的身体姿势,改变新员工面对检修设备无所适从,呆若木鸡的状态。检修质量监控在每一个关键点上,通过H/W/R质检点以及不符合项反映。传统的师徒一对一施教很容易使得检修的质量在工艺步序上发生因师而异的现象。为此,引入专家团队,指点纠错,是师带徒一对一带教与现代培训管理很好的标准化人才培养方法的结合。在检修项目的展开过程中,进度与质量一直是对矛盾体,如何破解,反映在检修实践中,是如何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不耽误进度,学员通过参与公司大量各种检修等级的项目实践以后,在专家团队的统一辅导下,形成牢固的观念。
定制化培训评价在技能类岗位员工培养中的探索与应用
一直以来,培训针对性、有效性不足,评价标准不统一、不明确等问题时时困扰着培训管理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灵活,技能型结构性缺员依旧严重,员工晋升通道不明显,人员流失严重等问题也时常困扰着企业 HR,为盘活人力资源管理,昆明供电局基于岗位作业定制化、定制作业规范化,实施定制化培训评价,培训、评价、持证、上岗一体化机制孕育而生。近年来昆明供电局认真贯彻落实网省公司人力资源工作部署,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培训评价为载体,以持证上岗为手段,完善培训与评价运营流程,形成“培训-评价-再培训-再评价”的工作主线,但如何真正实现培训与评价的结合、有效应用评价结果,一直未得到较好解决。定制化培训评价针对评价实施流程、评价结果应用做了科学规定,解决了培训评价与结果应用未能很好衔接的问题。昆明供电局结合南方电网培训、评价、持证、上岗《指导意见》,不断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开展实操型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提升员工业务技能水平。但培训评价结果未应用于岗位发展,企业培训内生动力依旧不足。定制化培训评价进一步完善了激励约束,激发了员工学习的内生动力。“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一直是教育培训工作者、专业部门的认识误区。但实际上专业部门作为用人部门,对员工能力的需求更为明确,更应在员工能力提升与岗位发展方面承担起主体职责。定制化培训评价使专业部门真正参与到培训评价工作中,强化了专业部门在培训、评价、持证、上岗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本项目按照“1+2+2”的模式实施培训评价,螺旋上升式提升员工能力,以县区级供电单位中低压配网核心业务为切入,根据作业特点和技能差异,深度分析员工违章行为、持证情况、岗评结果等情况,分类实施定制化的培训评价,并逐步推广至全局技能员工,整体检验和提升技能人员履职能力。全局党政工团密切联动,聚合发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工作落地。2016 年以来,有效提升了技能类员工岗位胜任能力,为昆明供电局经济效益的增长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每年昆明局高技能人才按 5%的增长率提升,截止 2019 年 4 月,拥有电力行业特有工种高级工 2444 人,技师 296 人,高级技师 49 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员比例达 76.2%。
面向电力行业保命技能培训的虚拟场景数字化培训体系构建和实践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全生产做出重要指示“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广东电网培评中心开展基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机互动等数字化新兴技术,聚焦员工在生产中应具备的基本保命技能,在长期实践验证中构建了教学资源开发、师资教学驱动、硬件技术配套、推广模式体系化的保命技能数字化培训管理创新模式。规范技术开发标准:依托3D建模、3D动画、人机交互等数字化技术标准,配合业务部门需求开发各专业课件2975门包括3D安全生产类课件、VR/AR技能培训课件、PC端沉浸式技能培训课件等多种形式,课程累计点击量约420万次。规范技术应用标准:建模技术对电网设备和作业场景外部特征、内部结构等比例重构制定标准,广泛应用于精细工艺操作指引、复杂设备内部结构认知、工器具使用详解、安全生产事故还原等。数字化平台创新建设:开创性建设具备场景交互教学的电力企业大学数字化创新平台,内设知识管理、培训体验、仿真认证、工作辅助四大支持中心,体系化融合学考练,专家远程辅助等模块,丰富教学形式,针对性提升学员专业技能水平。师资数字化教学赋能:构建数字化师资队伍,建设全省联动、统筹调用的专业师资团队,其中内训师借助数字化创新平台,实现现场或远程互动教学模式管理,解决工学矛盾问题,学员不分地域、时间、场合学习和反复训练巩固,逐步形成安全规范作业的“肌肉记忆”。差异开展,精准聚焦:根据各单位专业特色,差异化开展,全覆盖、多形式、分层级实施,打造出轻学习、快部署、易组织、重实效的管理创新培训模式。共建共享,开发联动:基于数字化创新平台的技术优势,精准聚焦保命技能教学需求,建立“资源建设+师资培养”的开发联动机制,促进教学资源和骨干师资的共建共享。
加强班组建设推进文化落地培育打造班组文化样板间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大唐或集团公司)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发电企业集团,从组建之初就重视并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随着国企改革和电力改革的深入开展,中国大唐将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在推进“加强科技管理、加强技术管理、加强生产管理、加强培训管理、加强考核追责、加强统计分析、加强保险索赔”七个加强之上,又将“班组建设”和“检修”纳入其中,形成“7+1+1”重点工作。 中国大唐以创新班组文化建设载体为切入点,启动“班组文化样板间”的创建工作,采取“双试点”方式,在集团公司系统内选取试点企业,在企业内选取试点班组,确定基层班组为班组文化样板间创建的试点班组,打造“班组文化样板间”。通过培育、展示、对标样板,促进共同提升。 同时,中国大唐加大推进文化落地,将大唐精神落地与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结合,把文化内涵体现于制度流程之中,根植于各项工作之中,并培育出具有大唐特质的安全文化、班组文化、创新文化、廉洁文化,使大唐精神成为激发潜能、提高效能的强大动力。
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培训评价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本项目在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深化了岗位体系、制度标准及资源建设,为教育培训提供坚实的软硬件支撑。建设完成《培训计划管理办法》等9个一体化管理制度,制定了技能人员《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及评价标准》等4个规范标准,完成了447个技能实训室建设,获得国家专利16项,共开发培训教材6978个(含电子课件5899个),公司共选聘内部培训师4886人,2008年即开发建设了公司教育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完成36326期培训班的管理;另一方面以一线技能人员为重点开展分层分类分专业的培训与评价,员工的岗位履职能力得到提升。1.深化“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大力开展新《国家安全生产法》、《电力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和作业技能培训。2.规范和加强班组长培训,提升班组长的现场管理水平和带队伍能力。3.强化一线技能人员特别是县级供电企业员工培训,提高一线人员的岗位技能水平。4.规范开展新员工培训,使新员工具备上岗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5.围绕电网核心技术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建设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现代化电网的水平。6.建立岗位认证体系,推进专业技术、技能岗位培训、评价、持证、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