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碳中和案例汇编(2022年)
聚焦国家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依托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组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数字技术赋能碳中和案例,经过社会征集、座谈论证、初期筛选、专家评议等环节,历时4个月时间,最终在百余个案例中遴选出20个典型案例,形成《数字技术赋能碳中和案例汇编(2022年)》案例集,以期为国家及地方政府推动形成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新格局提供有力借鉴。 从本次征集的应用案例来看,主要呈现四个特点,一是以园区/城市为主体,在运行、基础设施、治理、服务等方面实现融合应用,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赋能降碳。二是以能源、钢铁、石化、航天、建筑、交通运输等传统行业为主体,在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实现数字技术赋能降碳。三是以数字技术提供方为主体,在数据中心、基站建设、生产经营、新能源建设等方面的绿色化转型。四是绿色节能科技创新,在耗能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显著节能。 总体来说,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技术标准、应用场景、配套机制都需要一个长期的完善过程,双碳项目的投资模式、运营机制和商业模式仍有较大探索空间。但是,在政府和产业界对于双碳技术与应用高度重视下,相信双碳建设每年会迈上一个新台阶,创新实践会越来越精彩,案例汇编将见证我国双碳发展砥砺探索前行的历程。
光储式5G通信基站集群灵活性聚合与协同调度策略
5G通信基站通常配备光储,数量庞大、功耗可调,是一种优质的电力灵活性调节资源。提出了多类型光储式5G基站集群灵活性资源聚合方法以及参与电网调峰的协同调度策略。首先,分析休眠机制下多类型基站功耗可调特性与计及基站备用电量的储能调节能力。基于极限场景思想,构建了光储式5G基站的灵活性空间量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闵可夫斯基和法刻画异构基站柔性资源的时空耦合能量轨迹,得到海量基站集群的灵活性资源聚合可调域。其次,建立了基站集群聚合资源参与电能量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的协同调度优化模型,提出了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 ADMM)的分层分布式基站集群协同优化调度策略,将大规模基站集群调度问题降维分解为统一协同调峰功率响应、聚合功率自治调度和基站集群功率分配3个子问题进行求解。通过算例对比分析可知,所提策略可降低通信基站69.86%的用能成本,为提升通信资源利用率和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提供了有效手段。
鼓励储能、数据中心等以独立户号参与需求响应!江苏省电力需求响应实施细则征意见
10月24日,江苏省发改委发布江苏省电力需求响应实施细则(修订征求意见稿)》。文件指出,鼓励拥有储能、充电桩设施、数据中心、基站等其他具备可中断负荷的用户和运营商可以独立户号参与需求响应。在需求响应可中断电价标准中增加响应速度系数:为更好的应对因新能源出力日内波动等突发情况导致的时段性电力供需矛盾,用户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与电网互动,弥补电力平衡缺口尤为重要,近年来我省重点加强了各地用户“快上快下”负荷调节能力建设。
上海电信培训中心碳中和智慧园区示范项目
为推进上海邮电设计院电信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上海公司)“双碳”工作,加快零碳技术落地试点,上海公司通过引入绿色能源、多维节能技改等方式,以自有园区为试点,打造天宝路 879 号碳中和智慧园区示范项目。 根据现状情况,在园区自有产权机楼楼顶安装光伏设备,对园区有条件且规模较大的停车场进行光伏改造,对自有基站增加光伏发电设备,按照“打造标杆”的原则对园区主干道路现有照明灯杆进行替换,B1c 楼进行储能技术试点,以及对园区内全部终端配电线路开关智能化改造。碳中和智慧园区示范项目采用分期开发,其中终端配电线路开关智能化改造项目,获批为首批次改造项目。
面向5G融合配电网的基站能量共享方法
针对5G融合配电网的经济性多基站能量共享机理及实现方法这一关键性问题,首先,构建基站能量共享系统,提出基站能量共享能力模型,建立基站间能量共享连接以及配电网–基站购电模型;之后,提出基于一对多升价匹配的低成本基站能量共享方法,解决能量共享冲突问题;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所提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基于单边匹配的基站能量共享算法和基站最优购电算法,所提算法能够使基站群购电成本和弃光量分别降低14.37%、41.80%和56.80%、85.58%,可促进基站购电成本降低与新能源就地消纳,助力5G网络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