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企业基于营配一体化的城区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
本项目依据市场经济变化、国家工作大局、供电服务理念的转变以及国网公司《关于试点开展城区低压网格化综合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家电网办〔2018〕395号),以秉承客户为中心的现代服务理念、聚焦城区中小客户服务需求为目标,以深化营配前端服务融合为抓手,以“互联网+信息化”新技术为支撑,推进城区10千伏及以下低压营配融合,实施城区网格化综合服务,创新开展主动服务、精准服务,打造高效协同的供电服务前端,促进“强前端、大后台”的现代服务体系构建,进一步深化营配融合程度,实现综合服务一体化协同运营,提高供电服务效率和质量。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构建城区网格化综合服务体系,建立以网格客户经理制和设备主人制为核心的城区营配融合一体化协同运营机制,打造人员“一专多能”、业务“协同作业”、服务“一次到位”的网格化综合服务新模式,实现客户投诉率、设备故障报修率、10千伏配网线损率、台区线损率“四下降”,客户诉求响应速度、客户服务体验、营配数据准确率、营销精益化管理水平、配网精益化管理水平、配网供电保障能力“六提升”。 为实现此目标一是机构重组,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实现组织优化;二是网格规划,构建多模型网格体系,实现营配融合;三是精益管理,夯实基础服务,拓展增值服务,实现综合服务一体化协同运营;四是线上支撑,提供多渠道线上服务通道,强化“互联网+”线上服务支撑平台;五是基础保障,健全多举措管理保障体系,优化网格化服务体系运转环境。
基于“能源互联网”建设的电力数据产品商业化运营管理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重要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高级经济形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网络强国、宽带中国、“互联网+”、智能制造、促进大数据发展、人工智能、软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规划和举措,提出明确要求。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补齐数字科技短板,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2020年是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实施的开局之年。为了高效落实国家电网公司能源互联网建设工作部署,国网沧州供电公司将数据增值服务列为年度重点工作,秉持创新驱动和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紧抓“数字新基建”新机遇,致力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创新管理模式、业务平台、服务内容、管理工具,以多业务系统数据融合、数据应用市场的建立以及数据增值服务的多维度拓展为核心,实施数据增值服务。一是创新管理模式,集合“互联网+”营销、运检、发展等专业力量,统筹数据增值服务工作,整合协调数据资源优化配置;二是创新业务平台,实时汇聚电网运行数据和企业经营数据,打造数据分析平台,并结合人工智能的应用实现实时感知、透明掌控、敏捷运营和智能决策;三是创新服务内容,以服务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企业智慧运营、服务居民多样用能为主线,明确数据增值产品发展方向和数据需求,充分激发数据资源优势;四是创新管理工具。通过充分调动内外部智慧力量,实施电力数据产品全过程项目化管理,对数据产品的策划、沟通、实施、评审改进、验证确认等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 国网沧州供电公司紧紧围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沿着“一个引领、四个争当”实施路径,实现经营模式的数字化转型。公司始终秉承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以高度的企业社会责任感,加速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将电力数据产品与服务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挖掘电力大数据潜在价值,科学打造多元化数据产品,通过产品营销与应用体系的完善与推广,为企业经济效益增长注入新活力。
营配一体化数据采集、异构物联通信及终端智能运维技术研究与应用
项目围绕能源互联网和电力市场改革对配电网智能量测、物联通信及智能应用要求,在营配智能终端的模块化集成设计,低压集抄无线通信,终端状态监测与移动运维等方面开展了创新研究与示范应用,研究设计了营配一体化数据采集、物联通信和集成应用技术架构,解决了配电台区多源营配数据采集终端一体化集成、异构物联通信与故障运维问题,提升了南方电网电能计量装置智能化及低压集抄运维管理水平,为落实公司综合能源服务转型战略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在营配信息量测方面,提出并研制了高集成、模块化的营配一体化智能终端,集成了配变监测计量终端、负荷管理终端、集中器、电压监测仪及无功电压控制终端等功能,实现了配电台区多源营配数据的一体化采集;在营配数据通信方面,研究适用于配用电的高效自构建、异构物联无线通信技术,设计了网路故障自定位及自修复机制,同时融合了 LoRa 和微功率无线技术,解决了传统微功率无线通信兼容性不够、传输效率低、覆盖能力不足的问题;设计了一套面向配用电的通信技术适应性综合测评方法,解决了多类型台区配用电通信技术适应性评估难题;在营配信息集成应用方面,研究提出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计量终端和智能电表自适应故障诊断方法,基于地址匹配和近邻聚类的营配终端地理定位与智能运维方法,构建了终端健康度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实现了计量终端模块故障诊断预警、运行状态监测及远程移动运维。此外,通过营配一体化终端与通信集成应用仿真平台,低压集抄和智慧园区现场应用对上述研究成果进行了测试验证。 项目成果已经在广州、佛山供电局低压集抄系统,以及长沙、株洲智慧园区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应用。同时,项目成果在支撑南方电网公司智能电表和低压集抄“两个全覆盖”建设,满足能源互联网多业务场景智能量测和综合能源增值服务需求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电力交易数据深度挖掘与增值服务研究及应用
本项目以云南电力市场建设运营、云南省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的现状为基础,将市场交易信息与外部数据进行充分融合,完成市场交易潜在信息的挖掘和分析,深入分析了电力市场建设发展的内外部结构和关联特征。借助于统计学的理论分析工具,研究市场化条件下电力、电量需求的变化特点,为电力市场运营、交易机制建设提供可靠的决策信息;从市场交易机构、社会和行业发展、市场参与主体的角度,用于指导市场运营评价与监管,分析市场交易与宏观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为市场成员合理参与竞价,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提供有益参考。主要创新点如下:(1)基于电力市场效用评价理论,提出行业间接效用指数、电力交易景气指数、电力交易价格指数、市场活跃度指标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分析验证其有效性。(2)采用回归分析模型拟合重点行业用电量与经济增加值的相关关系,并以实例分析验证方法的实用性。提出电力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评价方法,分析行业相关性和产业内部因素对行业电量需求的影响,以及全社会宏观经济指标对全省电量需求的影响。(3)基于 K-L 信息分析法提取行业电量需求的先导指标,合成行业用电景气指数,分析下游产业相关因素对行业电量需求的影响。本项目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2 篇,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4 项,其中授权 2 项,受理 2 项;软件著作权授权 3项;获得云南省电力行业企业管理创新一等奖。 依托云南电力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研究成果已推广应用于全省需要电力市场统计分析的市场主体,有序推进了电力市场发展和高效运营,产生了良好的经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方面,一是提高电力市场化交易的准确率和效率,减少市场主体偏差考核费用,以 2018 年 7月-12 月为例,市场主体通过灵活的发用电计划市场偏差处理体系降低了 659.99 万元的偏差成本;二是通过市场交易平台提供直观、丰富的统计分析信息,有效降减少人工。在没有电力交易数据分析展示情况下,考虑大多数用户已被售电公司代理参与市场化交易,需要电力市场统计分析的市场主体有约 300 家(包括电厂、大用户、售电公司),共计 300 人,每年为市场主体节约人工成本约 4500 万元。社会效益方面,一是提供丰富直观的市场信息,作为观察和追踪市场交易动向的工具,市场主体交易准确率大幅提升,减少市场主体的交易纠纷;二是提供清晰价格信号,引导成员参与市场交易,更好的实现新能源消纳、节能减排、资源优化配置等目标;三是有序推进电力市场发展和高效运营,促进社会行业经济发展。
“一改一网”下的陕煤智慧能源公司创新发展模式
随着我国步入经济增速换挡、能源环境约束趋近的新常态,“十九大”明确指出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借着电力市场化改革和“互联网+”迅速推广的契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煤集团")投身“一改-一网” 下的企业管理创新领域,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能、用能企业创新发展,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成用技术,突破传统能源系统的技术、市场与管理壁垒,积极构建国内-流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稳步推进多元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积极打造- -流的智慧能源公司。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及用户用能数据,以电源管理、配网资产运营管理、购售电管理以及企业用能管理四大功能平台为基础,建设智慧能源综合管理平台,为陕煤集团电力产业运营管理及配售电业务提供支撑。 在发电端,陕煤集团持续推进电源侧优化与发展。对内,科学统筹规划风电水火等电源项目,升级改造存量电厂。对外,积极合作新能源项目与园区配套电源项目;输配电侧,以整合优化集团现有存量配网资产为基础,适度新建输配电网,并不断寻求产业园开展资产合作;售电侧,构建售电信息平台,发挥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在售电业务中的作用,向用户提供多种类、多维度、多层次的增值服务;用能管理端,选取陕煤集团内部具有代表性用能企业展开试点工作,形成标准化能源服务产品,并逐步开拓社会主体用户;碳资产管理端,针对陕煤集团所属企业碳排放量,选取试点企业开展碳配额资产交易与管理,建立碳交易平台,并逐步由陕煤集团内部企业推广至市场。
数字化项目完成关键装备和智慧平台研制和测试
日前,由深圳供电局电力科学研究院主持,四川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安徽大学共同参与研发的“数字化驱动的高电能质量与客户增值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成功完成系列关键装备的研制与测试。这是国内首次基于5G通讯和数据驱动的优质园区电能质量量测、分析和管控的南网重点科技项目。较传统优质园区电能质量提升技术,该项目具有智能化水平高、治理装备指标先进等优点。
构建“互联网+营销服务”机制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中国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电力体制改革加速、能源互联网发展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兴起等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对于长期垄断的电力行业提出了重大挑战,公司传统营销服务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转型势在必行。舒印彪董事长在 2016 年第 24 次国网公司党组会议上评价“互联网+营销服务”是一项重大经营模式创新和盈利模式创新,并提出用互联网技术改造并提升传统营销手段和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效率、降本增效。 营销部制定了加快推进“互联网+营销服务”应用工作方案,通过深入剖析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的作用机理,提出了“互联网+营销服务”机制建设的三阶段理论,从应用建设、流程优化、组织变革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并且不断循环迭代。面对创新落地阻力大的局面,在由下而上发起的同时,在高层得到国家政策、企业领导呼应,最终形成合力。从局部的“点”开始,延伸到“线”,进一步拓展到“面”,实现迭代式、增量渐进式发展,最终实现系统性变革。计划到 2020 年全面构建“互联网+”服务渠道,实现“掌上电力”手机 APP、“电 e 宝”、95598 网站、车联网全覆盖和融合应用,实现全业务线上办理、全环节互联互动、全过程精益管控,全面开展数字化运营,拓展增值服务,实现精准营销。 两年来,公司各单位积极适应售电侧改革和“互联网+”技术发展新形势,已经完成了“互联网+营销服务”机制建设的 1.0、2.0 和 3.0 的初阶阶段。开展构建“互联网+营销服务”机制探索与实践工作以来,已建成国内领先的“掌上电力”手机 APP、“电 e 宝”、分布式光伏云网、95598 网站、车联网等互联网营销服务平台,截至 2017 年 9 月底,各类自有电子渠道累计注册用户达 2.37 亿户,累计交费 4.26 亿笔,累计交费金额达 664.54 亿余元,线上办电业务累计受理 567.1 万件,形成了全天候立体化服务网络。优化线上线下一体化流程,变革营销服务组织机构,基本实现营销服务线上化、数字化、互动化,在办理所有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日常用电等 16 类业务实现了“一次都不跑”,高压新装及增容等企事业单位相对复杂的 5 类办电业务实现“最多跑一次”,树立了国家电网公司“办电更便捷、用电更智慧、服务更贴心”的服务形象。编制的《推动建立高效共享、智能互动的新型供电服务模式》入选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