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建设监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规范
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等级评价白皮书(2023)
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两化融合、互联网+、一带一路、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的一批国家战略制定和新技术如火如荼的发展,作为新基建的重要领域之一,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网络流量高增长,结合企业及政府和社会的信息化建设,驱动着数据中心不断向大型化、复杂化演进。随着业务应用数据大集中,以及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四部门提出加快实现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的要求,也带来了数据中心运行风险的大集中。当前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逐步深入,元宇宙应用深入探索,在银行业后,将诞生更多对数据中心及信息技术系统高度依赖的行业,数据中心对提升全社会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作用巨大,数据中心服务的中断不再是数据中心自己的事,将会成为一个系统性的社会风险,数据中心安全生产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根本,也给数据中心从业人员带来新的挑战。国标GB/T42581-2023《信息技术服务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等级评价准则》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标准采用GB/T40755-2021《公共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评估指南》给出的能力框架,针对数据中心的业务特点为不同类型的数据中心提供了评价方法,全面地指导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能力建设和提升,弥补了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管理效果缺乏量化衡量的问题。本标准也是业务连续性管理领域第一部行业应用国标。为给国内各类数据中心组织,实施GB/T42581-2023提供参考,促进国家标准落地,国标编写组组织相关核心成员编写了这本白皮书。
变压器生产数据多维度分析及应用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电网系统中产生和收集的数据量逐渐增加,设备生产运行过程中积累了包括设备台账、缺陷、故障、状态、试验检修等大量生产数据。这些数据蕴藏着许多与安全生产和设备管理等领域密切相关的规律和特征。 数据分析深度不够,对指标变化的原因没有深入挖掘,很少开展数据挖掘及多维度分析;各层级(特别是地市局层面)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运维、检修仍以经验依赖为主,数据驱动管理理念尚未形成。 因此,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从中获得有用信息,进而辅助公司把握电网生产运行内在特征,辅助管理决策,提升管理精益化水平,是公司面临的实际问题。
燃气电站天然气系统安全生产管理规范
数字化让电网运维检修更智能
随着甘肃主网规模持续扩大,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及精益管理面临更多挑战。作为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数字化建设试点单位,国网甘肃超高压公司推动数字化多业务创新场景落地见效,促进管理模式和作业方式转变。
基于视觉分析的矿山智能综合管理平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矿山企业需通过矿山信息化、智慧化建设缓解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自2007年提出“两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至2020年《煤炭工业“十四五”发展意见》,可以看到国家的政策正致力推动我国智慧矿山建设和发展进程。矿山用带式输送机存在距离长设备多、耗电量大、运输皮带容易纵向撕裂等问题,且皮带机组管理操作复杂,人员管理不易到位,导致经常需要停产换带,井下人员安全事故频发进而造成的煤炭资源流失,损失较大。宁夏广天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基于视觉分析的矿山智能综合管理平台,将物联网、机器视觉与工业控制技术相结合,利用智能机器视觉分析设备、PLC设备,通过变频器、电机等可执行调速机构构建一个智能化、多功能、全天候的动态综合安全管理平台,可助力实现矿山智能高效安全生产。
电网实时运行可视化分析预警系统
电网实时运行可视化分析预警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根据“以调度员思维模式为框架,以可视化界面为功能模块,以互动计算为系统核心”的思路,利用电网EMS实时数据、状态估计数据、PMU数据、水调自动化系统数据、保护信息及气象数据等各种信息,实现电网运行信息从静态、二维平面、孤立数据的展示方式向动态、三维立体、虚拟现实的展示方式转变,从电网充裕度、安全性、脆弱性和可控性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算法实现及可视化表达,在可视化互动计算、低频振荡快速检测、电网运行整体态势指标可视化、水库及发电能力可视化计算、人工智能驱动的输电断面安全状态快速评估、深度学习驱动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预防控制决策,以及基于图数据库的人机交互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整体上属国内首创。系统实现了信息融合、智能告警、动态监视、海量数据阅读、超实时仿真和高性能计算、基于人工智能的电网安全稳定分析、虚拟现实,以及基于图数据库的人机交互等功能。系统设计合理,反映了电网理论计算和计算机技术的最新成果,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实用化程度高,且贴近调度生产需求,为电网调度运行提供一个准确及时掌握电网实时运行态势的分析决策平台,提高了调度人员对电网运行的监控能力,实现传统电网调度模式向智能电网调度模式转换,有效提高了电网安全生产水平。